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779718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数据保护系统,其包括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其中,第一通讯设备包括第一配对模块、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第一加密模块以及第一解密模块。第一通讯设备通过第一配对模块向第二通讯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第一加密模块根据加密命令在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后驱动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并利用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对第一通讯设备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数据;以及第一解密模块根据解密命令在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后驱动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以利用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对密文数据解密。本发明还涉及数据保护方法。
【专利说明】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主机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子机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今天的移动终端不仅可以通话,拍照、听音乐、玩游戏,而且可以实现包括定位、信息处理、指纹扫描、身份证扫描、条码扫描、RFID扫描、IC卡扫描以及酒精含量检测等丰富的功能,成为移动执法、移动办公和移动商务的重要工具。
[0003]当前,伴随着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WIF1、蓝牙、红外、NFC等无线方式与移动终端相互配合来进一步扩展移动终端的应用范围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将移动终端中的重要数据同步到智能可穿戴设备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来直接调用相关数据以方便使用;另一方面,可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来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然而,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出现移动终端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不慎丢失的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存储在移动终端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内的重要数据被泄漏、窃取。为了避免上述隐患,目前的做法通常是在移动终端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上设置一个安全箱以供用户存放重要数据,当用户需要查看数据时,可以输入预先设置的密码来打开安全箱来进行查看。
[0004]目前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保存在移动终端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数据不会出现泄漏。然而,由于安全箱等方式只需要输入相应的密码就可以进入,在移动终端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丢失后,安全箱的密码存在着被破解的可能,因此,现有的采用安全箱的方式依然不能够很好的对保存在移动终端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重要数据进行保护。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实为必要。
[0006]一种数据保护系统,其包括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存储有待加密数据,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包括:第一配对模块,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配对模块来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进行配对连接作业;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第一加密模块,其用于根据加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并以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作业以得到密文数据;以及第一解密模块,其用于根据解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之间的配对连接是由用户主动发起的。
[0008]优选的,在加密过程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之间的配对连接是由所述第一加密模块在收到加密命令后驱动所述第一配对模块自动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来实现的。
[0009]优选的,在解密过程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之间的配对连接是由所述第一解密模块在收到加密命令后驱动所述第一配对模块自动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来实现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通讯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预先存储有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以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识别参数是否与其所预存的第二识别参数一致,如果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保持配对连接状态,如果不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断开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与第二识别参数相同或者不同。
[0012]优选的,所述数据保护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通讯设备,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多个第二通讯设备以一对多的方式配合使用,所述多个第二通讯设备的类型彼此相同或者不同。
[0013]一种基于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数据保护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包括第一配对模块、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第一加密模块以及第一解密模块,所述数据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配对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所述第一加密模块根据加密命令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并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密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解密模块根据解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
LU O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通讯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预先存储有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以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第二识别参数是否与其所预存的第二识别参数一致,如果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保持配对连接状态,如果不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断开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与第二识别参数相同或者不同。
[0016]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其利用移动终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间配对使用的特点:在需要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数据进行保护时,利用所述第一加密模块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作业以得到密文数据;在需要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时,利用所述第一解密模块来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所述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0017]通过上述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中的数据进行保密处理后,由于所述第一解密模块在对保存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时需要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识别参数,因此,当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中的一个不慎遗失而被他人得到后,在无法将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情况下,保存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加密数据是难以被人破解的。因此,与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安全箱保存重要数据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能够对重要数据进行更好的保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保护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0]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保护系统100包括第一通讯设备10及第二通讯设备20。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通过有线方式或者WIF1、蓝牙、红外、NFC以及超声波等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交互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0022]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包括第一配对模块11、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第一加密模块13以及第一解密模块14,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内存储有待加密数据。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谓的“待加密数据”并没有明确的指向,其主要是指用户当前想要进行加密的数据,其数据类型及内容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的不同而不同。
[0024]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通过所述第一配对模块11来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发起配对连接请求。
[0025]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配对模块11可以是WIF1、蓝牙、红外、NFC以及超声波等能够实现无线数据连接的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也可以是USB端口等能够实现有线连接的数据接口,只要能够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之间实现配对连接的器件模块均可以应用于本实施方式来作为所述第一配对模块11使用。
[0026]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配对完成后根据控制命令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第一识别参数。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第一识别参数是指能够对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进行唯一识别的参数,例如MEI号(国际移动装备辨识码)、MAC地址等。
[0028]可以理解的,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能够对某一通讯设备进行唯一识别的参数并不限于MEI号,在本发明中,只要能够对通讯设备进行唯一识别的参数均可以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识别参数。
[0029]所述第一加密模块13用于根据加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配对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第一识别参数,并以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20内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作业以得到密文数据。
[0030]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加密模块13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内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作业之前,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之间的配对连接可以是由用户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由所述第一加密模块13在收到加密命令后驱动所述第一配对模块11自动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来实现的。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之间的配对连接是由所述第一加密模块13在收到加密命令后驱动所述第一配对模块11自动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来实现的。
[0032]所述第一解密模块14用于根据解密命令来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所述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0033]同样的,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解密模块14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内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作业之前,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之间的配对连接可以是由用户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由所述第一解密模块14在收到加密命令后驱动所述第一配对模块11自动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来实现的。
[00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之间的配对连接是由所述第一解密模块14在收到解密命令后驱动所述第一配对模块11自动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来实现的。
[0035]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上述数据保护系统100,其利用移动终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间配对使用的特点:在需要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内的数据进行保护时,利用所述第一加密模块13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20内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作业以得到密文数据;在需要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时,利用所述第一解密模块14来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所述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0036]通过上述数据保护系统100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中的数据进行保密处理后,由于所述第一解密模块14在对保存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内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时需要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配对连接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识别参数,因此,当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中的一个不慎遗失而被他人得到后,在无法将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进行配对连接的情况下,保存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内的加密数据是难以被人破解的。因此,与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安全箱保存重要数据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上述数据保护系统100能够对重要数据进行更好的保护。
[0037]可以理解的,基于移动终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间配对使用的特点,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中还进一步包括第一数据同步模块15,所述第一数据同步模块15用于将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的数据同步到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中,以方便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使用以及进行数据备份。
[0038]当然,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数据同步模块15所同步的数据可以是已经经过加密的密文数据,也可以是未加密的明文数据。
[0039]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之间形成定向配对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鉴权模块16,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预先存储有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第二识别参数,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选择性的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的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预先存储的识别参数类型相同的识别参数以进行比对,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所选择性获取的识别参数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预先存储的识别参数相同时,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保持配对连接状态,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12所选择性获取的识别参数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预先存储的识别参数不同时,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与第二通讯设备20断开连接。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当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内存在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时,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内预先存储的第二识别参数可以与所述第一加密模块13所使用的第一识别参数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为了避免密钥泄漏,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内预先存储的第二识别参数与所述第一加密模块13所使用的第一识别参数不同。
[0041 ] 可以选择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可以设置第二配对模块21、第二识别参数获取模块22、第二加密模块23以及第二解密模块24,其中,所述第二配对模块21用于向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所述第二加密模块23用于根据加密命令来驱动所述第二识别参数获取模块22获取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的识别参数以对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内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作业以得到密文数据,所述第二解密模块24用于根据解密命令来驱动所述第二识别参数获取模块22获取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的识别参数以对存储在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内的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作业以得到明文数据。
[004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也可以设置第二数据同步模块25,以用于将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内的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中。
[0043]可以选择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内也可以设置第二鉴权模块26,其作用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16相同,同样是用来使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之间进行定向配对连接。
[0044]可以理解的,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在本发明中,所述数据保护系统100可以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讯设备10可以与多个所述第二通讯设备20构成一对多的数据交互架构。当然,所述多个第二通讯设备20可以是同种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004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数据保护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包括第一配对模块、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第一加密模块以及第一解密模块,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之间通过如下方式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数据进行保护:
[0046]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配对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
[0047]所述第一加密模块根据加密命令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并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密文数据;以及
[0048]所述第一解密模块根据解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0049]可以选择的,所述第一通讯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预先存储有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以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识别参数是否与其所预存的第二识别参数一致,如果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保持配对连接状态,如果不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断开连接。
[0050]可以选择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与第二识别参数相同或者不同。
[0051]可以选择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还包括第二配对模块、第二识别参数获取模块、第二加密模块以及第二解密模块,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之间通过如下方式对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内的数据进行保护:
[0052]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配对模块向所述移动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
[0053]所述第二加密模块根据加密命令在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配对连接后驱动所述第二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并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对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密文数据;以及
[0054]所述第二解密模块根据解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二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来获取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0055]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其利用移动终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之间配对使用的特点:在需要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数据进行保护时,利用所述第一加密模块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作业以得到密文数据;在需要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时,利用所述第一解密模块来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所述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0056]通过上述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中的数据进行保密处理后,由于所述第一解密模块在对保存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时需要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识别参数,因此,当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中的一个不慎遗失而被他人得到后,在无法将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情况下,保存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加密数据是难以被人破解的。因此,与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安全箱保存重要数据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能够对重要数据进行更好的保护。
[0057]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保护系统,其包括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存储有待加密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包括: 第一配对模块,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配对模块来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进行配对连接作业; 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 第一加密模块,其用于根据加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并以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内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作业以得到密文数据;以及 第一解密模块,其用于根据解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之间的配对连接是由用户主动发起的或者由所述第一通讯设备、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中的一个自动发起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加密过程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之间的配对连接是由所述第一加密模块在收到加密命令后驱动所述第一配对模块自动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来实现的。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解密过程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 讯设备之间的配对连接是由所述第一解密模块在收到加密命令后驱动所述第一配对模块自动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来实现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预先存储有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以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识别参数是否与其所预存的第二识别参数一致,如果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保持配对连接状态,如果不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断开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与第二识别参数相同或者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保护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通讯设备,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多个第二通讯设备以一对多的方式配合使用,所述多个第二通讯设备的类型彼此相同或者不同。
8.一种基于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数据保护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包括第一配对模块、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第一加密模块以及第一解密模块,所述数据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配对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起配对连接请求; 所述第一加密模块根据加密命令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识别参数,并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对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密文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解密模块根据解密命令来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来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以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作为密钥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预先存储有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二识别参数,以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参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第二识别参数是否与其所预存的第二识别参数一致,如果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保持配对连接状态,如果不一致则使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断开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参数与第二识别参数相同或者不同。
【文档编号】H04L9/32GK103840942SQ201410056902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9日
【发明者】汪智勇, 王正泽, 王旭, 郭德英, 邓小英 申请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