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

文档序号:780007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上位机连续三次向每台测量相机发送相机身份识别码,测量相机对收到的身份识别码进行确认,如果有效则选择相机参数和安装方位,同时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发送给上位机;如果无效,则直接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发送给上位机;如果上位机连续三次判定测量相机身份确认成功,则开始从各测量相机获取测量数据。本方法中各测量相机相同,有利于产品的研制和技术状态控制;在系统使用时,各测量相机互换使用时无需进行更改,提高了测量相机在系统使用时的互换性。
【专利说明】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特别是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系统中,会配置若干台测量相机对被测目标进行测量,系统中的上位机通过获取各测量相机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计算。因测量相机因生产过程等因素会使相机的一些参数具有差异性;另外,测量相机在对被测目标进行相关信息解算时和测量相机在系统中的安装方位密切相关,每台相机必须正确使用各自实际安装方位信息才能解算出正确的测量结果。因此,相机参数和安装方位的差异性实际上会导致了每台测量相机产品状态的不一致,目前配置多台测量相机的系统一般做法就是按各台测量相机特定的参数和固定的安装方位进行设计研制,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
[0003](I)每台测量相机状态均不一致,不利于产品状态控制;
[0004](2)测量相机的安装方位按某一固定方位设计,如果与其它测量相机安装方位互换,需要更改内部设计,互换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在配置多测量相机的系统中,确保各测量相机的技术状态一致条件下,完成各测量相机的相机参数和安装方位的确认,提高了各测量相机在系统中的互换性。
[0006]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步骤如下:
[0007]( I)系统各测量相机开始工作后,上位机向每台测量相机发送相机身份识别码,所述身份识别码包括参数身份识别码和安装方位身份识别码;
[0008](2)每台测量相机对收到的身份识别码进行确认,如果收到的身份识别码有效,即上位机发送给系统各测量相机的身份识别码与预先设定的系统各测量相机身份识别码相同,则选择相机参数和安装方位,同时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发送给上位机;如果收到的身份识别码无效,即上位机发送给系统各测量相机的身份识别码与预先设定的系统各测量相机身份识别码不相同,则直接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发送给上位机;所述相机参数为各测量相机因生产过程产生的差异性从而需要在产品中进行装订的数据;所述安装方位为系统使用时各测量相机的安装方位信息,用于测量相机对测量目标进行识别及测量结果的解算;
[0009](3)上位机对接收到的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进行判断,如果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相同,则执行步骤(4),如果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不相同,则执行步骤(I);
[0010](4)再执行步骤(I)?步骤(2)两次,上位机获得系统各测量相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返回的身份识别码,如果第二次和第三次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相同,则判定测量相机身份识别成功,执行步骤(5);如果第二次和第三次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中有一次不相同或两次均不相同,则执行步骤(1);
[0011](5)上位机开始从系统各测量相机获取测量数据。
[0012]步骤(1)中所述的上位机向每台测量相机发送相机身份识别码和步骤(2)中所述的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返回给上位机是通过串行总线完成的,上位机和各测量相机通过串行总线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信息为相机身份识别码。
[0013]上述步骤中所述系统各测量相机相同。
[00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5](I)在配置多测量相机系统时,系统中各测量相机的技术状态一致,有利于产品的研制和技术状态控制;
[0016](2)在系统使用时,如果各测量相机互换使用,无需对测量相机进行任何更改,提高了测量相机在系统使用时的互换性;
[0017](3)在身份识别中,设计了测量相机需要连续三次识别成功后上位机才判定身份确认成功,提高了识别过程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0019]图2为多测量相机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流程图,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过程如下:
[0022]( I)系统各测量相机开始工作后,上位机向每台测量相机发送相机身份识别码,所述身份识别码包括参数身份识别码和安装方位身份识别码;
[0023]如图2所示为多测量相机系统的结构图,系统中配置了一台上位机,及若干台测量相机(标记为测量相机I至测量相机N),上位机和各测量相机通过串行总线进行信息交互。
[0024]在多测量相机系统中,上位机和各测量相机通过串行总线进行信息交互,各串行总线与系统中各测量相机的安装位置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即每条通讯链路都唯一地对应中系统中一种测量相机在的安装方位;
[0025]在系统设计中对上位机和各测量相机约定了各测量相机的相机参数身份识别码(如相机I的相机参数身份识别码为OxlA,相机2的相机参数识别码为OxlB…),同时根据系统中各相机安装方位约定了安装方位身份识别码(如串行总线I对应的安装方位身份识别码为0x2A,串行总线2对应的安装方位身份识别码为0x2B…);
[0026]上位机设计时具有根据每条通讯链路发送对应的固定安装方位身份识别码,同时能够根据每台测量相机在分系统使用的实际状态通过串行总线发送对应相机参数识别码,并且具有对各测量相机返回的相机参数身份识别码和安装方位身份识别码进行判断功能。
[0027](2)每台测量相机对收到的身份识别码进行确认,如果收到的身份识别码有效,即上位机发送给系统各测量相机的身份识别码与预先设定的系统各测量相机身份识别码相同,则选择相机参数和安装方位,同时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发送给上位机;如果收到的身份识别码无效,则直接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发送给上位机;所述相机参数为各测量相机因生产过程产生的差异性从而需要在产品中进行装订的各种数据;所述安装方位为系统使用时各测量相机的安装方位信息,用于测量相机对测量目标进行识别及测量结果的解算;
[0028](3)上位机对接收到的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进行判断,如果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相同,则执行步骤(4),如果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不相同,则执行步骤(I);
[0029](4)执行步骤(I)?步骤(2)两次,上位机获得系统各测量相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返回的身份识别码,如果第二次和第三次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相同,则判定测量相机身份识别成功,执行步骤(5);如果第二次和第三次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中有一次不相同或两次均不相同,则执行步骤(I);
[0030](5)上位机开始从系统各测量相机获取测量数据。
[0031]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系统各测量相机开始工作后,上位机向每台测量相机发送相机身份识别码,所述身份识别码包括参数身份识别码和安装方位身份识别码; (2)每台测量相机对收到的身份识别码进行确认,如果收到的身份识别码有效,即上位机发送给系统各测量相机的身份识别码与预先设定的系统各测量相机身份识别码相同,则选择相机参数和安装方位,同时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发送给上位机;如果收到的身份识别码无效,即上位机发送给系统各测量相机的身份识别码与预先设定的系统各测量相机身份识别码不相同,则直接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发送给上位机;所述相机参数为各测量相机因生产过程产生的差异性从而需要在产品中进行装订的数据;所述安装方位为系统使用时各测量相机的安装方位信息,用于测量相机对测量目标进行识别及测量结果的解算; (3)上位机对接收到的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进行判断,如果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相同,则执行步骤(4),如果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不相同,则执行步骤(I); (4)再执行步骤(I)?步骤(2)两次,上位机获得系统各测量相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返回的身份识别码,如果第二次和第三次系统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相同,则判定测量相机身份识别成功,执行步骤(5);如果第二次和第三次各测量相机返回的身份识别码与上位机发送的身份识别码中有一次不相同或两次均不相同,则执行步骤(I); (5)上位机开始从系统各测量相机获取测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上位机向每台测量相机发送相机身份识别码和步骤(2)中所述的将收到的身份识别码返回给上位机是通过串行总线完成的,上位机和各测量相机通过串行总线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信息为相机身份识别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测量相机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各测量相机相同。
【文档编号】H04L9/32GK103873258SQ20141012004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7日
【发明者】汤文澜, 张怡, 车汝才, 谌颖, 毕鹏波, 张占良, 韩冬, 王颖, 郭明姝, 盖晓亮, 周新发 申请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