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0435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包括: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获取所述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的数据信息;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计算机服务器相互传输数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改变了以往科技展览手段需要在展览场地内添加硬件设备的做法,它主要基于观众自己手持的移动通信设备,所用设备是随着观众的离开而消失,对别的观众不会产生任何干扰,使得文物参观过程更加人性化。而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提供的海量信息都存在于远离展厅的服务器内,从整个过程来看,展厅内几乎不添加任何现代化产品,从而大大减少了对实体文物展览风格的影响。
【专利说明】 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文博馆展览用电子信息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利用音频技术、影像技术及多媒体场景合成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实现的电子导览、视频播放系统、flash动画游戏、模拟场景体验等多媒体互动项目已相当成熟,并在我国许多博物馆广泛应用。例如:在艺术馆的陈列中,互动项目利用多媒体、数据采集、控制相结合,把古乐器的敲击音响效果完整地保存下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处理后,又逼真地展现出来,观众敲击屏幕上的乐器,就能聆听到真实的钟磬之声。
[0003]悄然兴起的多媒体互动项目是近几年高科技在博物馆领域应用的一大热点。它由最初的对部分展品的触摸发展为简单装置的操作,直至当前的多媒体互动展示。多媒体互动项目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集合了文本、动画、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优势,改变了传统单调的静物展示模式,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群。同时结合仿真、虚拟现实、感应等技术进行了符合当代观众行为模式和习性的操作设计。
[0004]传统的博物馆文物展示平台大都添加很多现代化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在展厅内,需要参观者去触摸操作,才能查阅相关信息,这样不但不利于参观者的轻松实时查阅,缺乏人性化,而且还有损展厅的展览风格。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博物馆文物进行展示的移动
T D O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出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文博馆展览厅无法实现参观者轻松实时查询文物详细全方位信息的问题。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包括: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获取所述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的数据信息;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计算机服务器相互传输数据。
[0008]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0009]所述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具体为RFID芯片或二维码。
[0010]所述无线网络为无线宽带网络或3G网络。
[0011]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的实现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0012](I)参观者手持移动通信设备进入文物博览区域,打开移动通信设备内的信息识别软件,并将移动通信设备的信息采集端口对准相应文物上的RFID芯片或二维码,获取到相应文物的编号信息;
[0013](2)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将获取到的相应文物编号信息上传给计算机服务器;
[0014](3)计算机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文物编号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得到相应文物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三维图像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将这些信息回传给相应的移动通信设备;
[0015](4)参观者手持的移动通信设备获得相应文物的全方位信息,参观者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编辑、评注和交流;
[0016](5)参观者对文物信息进行编辑、评注和交流的内容,通过无线网络上传给计算机服务器,供其他参观者共享和互动。
[0017]“掌上文物博览系统”是以成熟的RFID、二维识别码技术和定位技术为基础,以不断普及和推广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3G、WIFI无线网络为依托,针对文博展馆展览而开发的数字文博系统,是展览展示和引导兼备的文博展览创新手段。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9]掌上文物博览系统以先进的识别技术、数字技术、定位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首先,智能式展示和引导相结合,通过移动通信设备传递大量文物信息的同时,配合信息识别技术和定位技术,为观众提供展览实体空间参观路线的引导,是集文物信息传递和参观引导于一体的新的展览手段,既可对实体展览参观路线信息进行组合和优化,也可对实体展览场景进行全面的三维虚拟化,以观众手持的移动通信设备为载体,为观众提供“自助式参观”服务,实时提供展品的内容延伸、讲解、图像展示等个性化服务,兼顾了人员讲解、电子导览器等所有服务功能。
[0020]其次,展览的无限性延伸。体现在展览空间的延伸和海量信息上,计算机服务器端虚拟空间拓展了实体展览的有限空间,通过整合文物虚拟空间的数字资源和实体空间里的资源,海量的文物信息激发观众更多的参观欲望。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向观众提供的数据资源包括文物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全方位的巨大信息,这在实体展览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大容量的虚拟空间却轻松实现了。当观众见到一件心仪的文物展品,可方便地进入虚拟空间,不仅能查阅到该文物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还能获取文物背后更多的故事,在未来还可能获得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图像。文物在虚拟和实体空间的信息同时呈现在面前,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0021]再次,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向观众提供展览的丰富数据信息,不仅符合现代观众的行为模式和操作习惯,也满足现代观众喜欢独自欣赏的个性化服务。当前通讯技术日新月异,手机媒介以其独特和前所未有的优势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和信息操作的主要媒介之一,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中国手机用户达9亿,其中68%集中在学生和白领上班族等群体,这也是博物馆的主要参观群体。手机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娱乐方式。配合强大的互动技术,让观众通过自己的手机即可及时上传参观中的心得、感受,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馆内外在线的观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
[0022]最后,形式上的相对独立,改变了以往科技展览手段需要在展览场地内添加硬件设备的做法,它主要基于观众自己手持的移动通信设备,所用设备是随着观众的离开而消失,对别的观众不会产生任何干扰,使得文物参观过程更加人性化。而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提供的海量信息都存在于远离展厅的服务器内,从整个过程来看,展厅内几乎不添加任何现代化产品,从而大大减少了对实体文物展览风格的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包括: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获取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的数据信息;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计算机服务器相互传输数据。
[0028]其中移动通信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0029]其中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可以为RFID芯片或二维码,每一个文物身上均携带有一个记录有该文物编号信息的RFID芯片或二维码。
[0030]其中,当移动通信设备为智能手机时,其通过无线宽带网络或3G网络与计算机服务器相互传输数据;当移动通信设备为平板电脑时,其通过无线宽带网络(Wifi)与计算机服务器相互传输数据。
[0031]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的实现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0032](I)参观者手持智能手机进入文物博览区域,打开智能手机内的信息识别软件,并将智能手机的信息采集端口对准相应文物上的RFID芯片或二维码,获取到相应文物的编
号信息;
[0033](2)智能手机通过无线宽带网络或3G网络将获取到的相应文物编号信息上传给计算机服务器;
[0034](3)计算机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文物编号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得到相应文物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三维图像信息,并通过无线宽带网络或3G网络将这些信息回传给相应的智能手机;
[0035](4)参观者手持的智能手机获得相应文物的全方位信息,参观者利用智能手机提供的移动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编辑、评注和交流;
[0036](5)参观者对文物信息进行编辑、评注和交流的内容,通过无线宽带网络或3G网络上传给计算机服务器,供其他参观者共享和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0037]计算机服务器端主要是在PC机上构建具有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信息的博物馆展览数据库平台及开放性的手持移动通信设备专用服务网站。[0038]上述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开发,实现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快速查询。
[0039]网络传输部分,通过HTTP协议,实现多用户同时在线参展使用。计算机服务器能够同时接收从多个移动客户端上传的文物编号信息,然后在数据库中查询该文物对应的多媒体信息,并回传给相应移动客户端显示,同时具备接收用户共享信息、并分类整理、存储的功能。
[0040]在计算机服务器上可以开发文物展品基本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管理模块,支持文博馆工作人员前期对展品多媒体信息的上传、导入、修改等操作。
[0041]对于手持任何一款智能手机的参观者,在进入文博馆后,上网安装相应的客户端信息识别软件,在参观实体展览时,不仅可根据手机上提供的智能导览路线或实体馆三维虚拟全景图,有目的地参观整个展览,享用导览路线中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参观展览,看到自己心仪的文物展品时,用智能手机通过文物展品的二维码方便地获取该文物更多相关的延伸信息,获得更多服务。
[0042]本发明所述系统的实施应用要求工作人员多与文物专业人员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了解文博展馆的特殊需求。工作人员还应全面介入文博馆展览前期的方案设计,从基础设施的布局开始为更好地实施“掌上文化博览系统”作好准备,如展区的网络设施,每个展厅及整个馆区内3G、WIFI无线及有线信号点的布局,馆区内信息传送带的布线及带宽的全面改进完善。服务器端虚拟空间文物信息的数据库建设是重点,工作人员在不断与专业人员交流后要熟悉展览中每一件文物的情况,收集尽可能详细的文物信息,开拓多类型的数据源,构建一个信息强大的文物数据库。最后充分考虑观众使用的方便性,开发具有强大兼容性的客户端软件,让持有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移动通信设备的参观者都能畅通无阻得享用“掌上文化博览系统”带来的便利服务。
[00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获取所述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的数据信息;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计算机服务器相互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物编号信息携带体具体为RFID芯片或二维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为无线宽带网络或3G网络。
5.一种掌上文物博览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骤如下: (1)参观者手持移动通信设备进入文物博览区域,打开移动通信设备内的信息识别软件,并将移动通信设备的信息采集端口对准相应文物上的RFID芯片或二维码,获取到相应文物的编号信息; (2)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将获取到的相应文物编号信息上传给计算机服务器; (3)计算机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文物编号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得到相应文物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三维图像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将这些信息回传给相应的移动通信设备; (4)参观者手持的移动通信设备获得相应文物的全方位信息,参观者对这些信息进行米集、编辑、评注和交流; (5)参观者对文物信息进行编辑、评注和交流的内容,通过无线网络上传给计算机服务器,供其他参观者共享和互动。
【文档编号】H04W4/12GK104038907SQ20141021839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2日
【发明者】李军 申请人:济南奥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