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隐私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10389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手机隐私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隐私账户且在普通模式下将与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屏蔽掉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其在系统解锁模块与系统信息显示模块之间设置带有隐私模式的隐私模块。采用本发明系统的手机可以建立若干个隐私账户,而且每个隐私账户所用隐私密码不同,其可将手机机主的隐私信息分置于不同的隐私账户中,如此,极大的提高了所述隐私信息的安全性。本发明在隐私模式下,系统界面才会显示设置的与个人隐私信息相关的图标,该结构可实现隐私密码和隐私账户入口伪装的双重保护;在普通模式显示界面中,当与隐私账户中的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来电、来信时,手机不响应(即不显示、不响铃、不振动),有效提高了个人隐私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手机隐私保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操作应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或Android手 机的隐私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手机作为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正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贴身"密友"和一种非 常私有化的物品,手机里存储的全部或部分涉及联系人的资料、通话记录、短信、来电显示、 网上银行APP、图片、视频及其它社交APP、聊天APP等内容(以下简称隐私数据或隐私信 息),由于属于个人隐私而不想与他人共享。
[0003] 当手机因不可避免原因被身边的人拿来随便翻看,或者无意被他人看到其中隐私 数据时,将非常影响手机机主的情绪,严重时个人隐私将有可能转化为对己不安全的隐患 或影响家庭幸福。因此对于个人手机移动通讯终端的隐私数据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 造成因该数据的泄漏给数据所有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为重要,目前,如何保护通讯隐私 已成为行内一个研究的热点。
[0004] 现有技术中,具有隐私空间、隐私保护或智能锁等功能的手机产品很多,内容基本 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以密码访问控制的方式进入相关的应用程序,在应用时集中监测截取 已设置隐藏联系人涉及通话记录、短信等内容的信息。这样的结构不能绝对保护机主的隐 私,其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0005] 1)通常,隐私功能入口是以一个应用程序的模式显示在系统普通模块对应的普通 模式主菜单界面中,该方式对于翻看手机者一目了然,对于有意的他人,便很容易发现手机 中存储的隐私信息;
[0006] 2)通常,手机中的隐私账户只有一个,而与其对应的密码也仅有一个,一旦密码被 泄露,在该隐私账户中存储的所有隐私信息都易被他人知晓;另外,有些人要借用手机或查 看手机,而又不能拒绝只能让他看,这样就跟没密码一样。
[0007] 3)对于手机而言,在收到与其中的隐私信息相关联的来电或短信时,该手机会以 显屏方式即刻响应对应的通讯信息,如果此时该手机旁有他人,与该响应相对应的通讯信 息极易被他人所知或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隐私账户且在普通模式下将与隐私数据 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屏蔽掉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
[0009]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 本发明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在系统解锁模 块与系统信息显示模块之间设置带有隐私模式的隐私模块,在系统解锁模块输入开启普通 模块的解锁密码进入对应的普通模式并在"设置"界面对应隐私模块的隐私模式下通过自 设的隐私密码建立与该隐私密码唯一绑定的隐私账户,或者在系统解锁模块输入进入已建 的隐私账户的隐私密码直接进入与该隐私密码对应的隐私账户,在所述的普通模式下收到 与存储于所有隐私账户中的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接收信号时,该手机处于不响应和非显示状 态,所述隐私模式通过退至系统解锁模块并输入开启普通模式的解锁密码后切换至所述的 普通模式,所述隐私模式包括若干个隐私账户。
[0011] 所述隐私账户的账号为创建该隐私账户时所用的与其对应的隐私密码。
[0012] 在所述的隐私模式下,单次仅可创建一个隐私账户
[0013] 所述隐私密码存储于嵌置于隐私模块中的SQLite数据库中。
[0014] 所述隐私数据通过进入隐私账户之后直接输入设置或者将所述的普通模块中选 定的已建立的非隐私数据链接为隐私数据。
[0015] 在手机处于锁屏状态时,与所述隐私账户中的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可设置 为匿名形式显示。
[0016] 所述的隐私数据为用户禁止他人知晓的相关联系人的姓名、名称、通话记录、短信 以及涉及本人咨询、购物、社交、娱乐或搜索内容的APP应用信息。
[0017] 所述的接收信号为电话、短信、QQ或微信。
[0018] 本发明主要解决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保护措施,避免造成敏感数据的泄漏给数据 所有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其在系统解锁状态实现智能模式切换、多账户登录管理。 采用本发明系统的手机可以建立若干个隐私账户,而且每个隐私账户所用隐私密码不同, 其可将手机机主的隐私信息分置于不同的隐私账户中,如此,极大的提高了所述隐私信息 的安全性。本发明在系统解锁模块对应的界面下通过输入解锁密码进入普通模块对应的普 通模式或隐私模块对应的隐私模式,当输入的解锁密码为开启普通模式的密码时,系统进 入普通模式,当输入的解锁密码为已建立的隐私密码时,系统则直接进入与该隐私密码绑 定的隐私账户。本发明隐私账户的创建是在普通模式下的"设置"程序中的"隐私模式"界 面,通过自设的隐私密码创建隐私账户。
[0019] 本发明在隐私模式下,系统界面才会显示设置的与个人隐私信息相关的图标,该 结构可实现隐私密码(即在系统解锁模块对应的界面下输入隐私密码才可进入隐私账户) 和隐私账户入口的伪装(即在普通模式下,在系统界面中看不到涉及隐私信息的图标)的 双重保护;在普通模式显示界面中,当与隐私账户中的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来电、来信通讯 时,手机不响应(即不显示、不响铃、不振动)。另外,还可以实现隐私联系人匿名显示功能, 提高个人隐私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模块框图。
[0021] 图2是普通模式与隐私模式切换流程图。
[0022] 图3是创建隐私账户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的创新主要针对Android手机或其它智能手机移动通讯终端系统中,对个 人隐私数据的一种保护,利用访问控制、数据变换、密码协议、匿名化等隐私保护技术于一 身,使用多模式与多隐私账户的管理机制,充分保护存储于隐私账户中的隐私数据。
[0024] 隐私保护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确保应用过程中隐私不被泄露,本发明结合系统本身 交互操作实现智能模式(隐私模式与普通模式)的切换、多账户登录管理与隐私信息的完 美伪装等,实现个人隐私信息的多层保护。
[0025]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是在系统解锁模块至系统信息显示 模块之间加入一个特定的设置模块--隐私模块,用于控制隐私数据内容的显示与该数据 内容的管理,其可以通过智能切换、多账户登录与隐私信息的完美伪装实现对个人隐私信 息的保S。
[0026] 具体功能实施主要由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组成,分别为创建隐私账户、登录隐私模 式、设置隐私信息、模式切换、退出隐私账户和删除隐私账户。
[0027]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0028] 1)创建隐私账户
[0029] 隐私账户的创建是在系统密码解锁模块对应的界面下,进入该模式的"设置"界 面,开启隐私模式(隐私模块对应的模式),系统首先判断是否设置解锁密码,如果未设,系 统自动启动默认的普通模式(系统普通模块对应的模式)解锁密码提醒界面(系统默认的 普通模式解锁密码可在此处直接修改),经确认后,系统界面进入隐私密码的设置界面(如 果已设普通模式解锁密码,输入该密码系统界面则直接进入到隐私密码的设置界面)。之 后,输入两次自设的隐私密码并在确认后,建立与该隐私密码唯一绑定的隐私账户,该隐私 密码即为该隐私账户的账号并保存到SQLite数据库,此时,即完成该隐私账户的创建。
[0030] 当需要进入已建立的隐私账户中时,在进入解锁密码的输入界面后,直接输入对 应的隐私密码,即可进入该隐私账户。
[0031] 每个隐私账户中存储的隐私数据是机主认定的隐私数据,诸如有关联系人的姓 名、名称、通话记录、短信、图片、视频以及涉及本人咨询、购物、社交、娱乐或搜索内容等APP 应用信息。
[0032] -个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多个不同的隐私账户,但创建时每次仅能创建 一个隐私账户,如果要创建第二个隐私账户就必须由隐私模式切换至普通模式重新建立, 每次从普通模式的设置界面进入隐私模式时,如果输入的隐私密码在SQLite数据库中存 在,则进入与该隐私密码绑定的隐私账户,否则为创建新的隐私账户。
[0033] 2)登录隐私账户
[0034] 登录模式分为普通模式、隐私模式两种,普通模式的开启密码为机主自设的普通 密码,进入隐私账户的密码为机主设置的隐私密码。
[0035] 在锁屏状态系统密码解锁模块对应的界面下,输入解锁密码,由系统判断该密码 是开启普通模式的密码还是隐私账户的密码,当输入的是开启普通模式的密码,则进入到 普通模式。
[0036] 当输入的是隐私账户的密码,由隐私模块中的SQLite数据库Query判断该密码是 否存在,如果输入的密码存在,则直接进入与该隐私密码对应的隐私账户中,此时,系统将 该隐私账户下的所有数据加载到系统中,在隐私模式下,系统即可显示隐私账户中的隐私 数据,也可显示普通模式下系统所存的所有非隐私数据;如果输入的密码不存在,则界面再 回到锁屏状态下的输入密码界面。
[0037] 3)设置隐私数据
[0038] 进入隐私账户后,可以直接对所述的隐私数据进行设置。既可将涉及隐私数据的 来电、来信,在普通模式下,设置为不响应(即不响铃、不显示、不振动),也可将其在普通模 式下,设置为匿名显示(匿名显示提示图标自定)。
[0039] 在隐私模式下调用系统普通模块中存储的通讯录,选择需要设置为隐私的联系人 后,返回联系人对应的ID号并保存与该隐私账户关联的数据库,同理将选中的应用ID也保 存在关联数据库,到此完成相关隐私信息的设置,当切换到普通模式,系统从数据库加载数 据时会与隐私模块数据库中的数据做比较,如果数据配对则不显示该项数据相关的信息内 容。
[0040] 4)模式切换
[0041] 所有的隐私模式、普通模式之间可以相互切换,切换的动作是在手机锁屏状态下, 根据用户输入的密码加以区分。
[0042] 如果输入的解锁密码是开启普通模式的密码,则进入普通模式,并将所有非隐私 数据加载于系统中,此方式下,与所有隐私数据相关的来电或短信不响应;
[0043] 如果输入的解锁密码是隐私模式下某一隐私账户的隐私密码,则进入与该隐私密 码对应隐私账户中,并将该隐私账户中的隐私数据加载于系统中,此方式下,仅与该账户下 的隐私数据相关联的信息(如来电、短信、通讯记录、图片、视频及APP应用等信息)以及与 所有普通模式下的非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所述信息将会正常显示,而与其它隐私账户下的隐 私数据相关联的所述信息将被屏蔽掉。
[0044] 也可以将所有隐私账户下的与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所述信息设置为在锁屏界面下 匿名显示或不显示。
[0045] 5)退出隐私模式
[0046] 进入某隐私账户,选择关闭隐私模式开关,系统会进入普通模式状态,即与该隐私 账户下的所有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来电或短信将被屏蔽掉。
[0047] 6)删除隐私账户
[0048] 在隐私模式下,删除某隐私账户,系统进入普通模式,同时从数据库中删除该隐私 账户下所有数据记录,包括该账户下的联系人ID,应用ID等,被删除账户下的隐私联系人 信息将不再处于隐藏状态,由原来的隐私数据转为非隐私数据并仍保存在手机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其特征在于:在系统 解锁模块与系统信息显示模块之间设置带有隐私模式的隐私模块,在系统解锁模块输入开 启普通模块的解锁密码进入对应的普通模式并在"设置"界面对应隐私模块的隐私模式下 通过自设的隐私密码建立与该隐私密码唯一绑定的隐私账户,或者在系统解锁模块输入进 入已建的隐私账户的隐私密码直接进入与该隐私密码对应的隐私账户,在所述的普通模式 下收到与存储于所有隐私账户中的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接收信号时,该手机处于不响应和非 显示状态,所述隐私模式通过退至系统解锁模块并输入开启普通模式的解锁密码后切换至 所述的普通模式,所述隐私模式包括若干个隐私账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私账户的账号为创 建该隐私账户时所用的与其对应的隐私密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隐私模式下,单次 仅可创建一个隐私账户。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私密码存储于嵌置 于隐私模块中的SQLite数据库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私数据通过进入隐 私账户之后直接输入设置或者将所述的普通模块中选定的已建立的非隐私数据链接为隐 私数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手机处于锁屏状态时,与 所述隐私账户中的隐私数据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可设置为匿名形式显示。
7. 根据权利要求1 一 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隐私 数据为用户禁止他人知晓的相关联系人的姓名、名称、通话记录、短信以及涉及本人咨询、 购物、社交、娱乐或搜索内容的APP应用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1 一 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 信号为电话、短信、QQ或微信。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4158947SQ201410370833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张剑文 申请人:张剑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