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耳塞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572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耳塞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尘耳塞及移动终端,所述防尘耳塞包括:防尘圆柱体、麦克风和密封部;其中,防尘圆柱体与密封部一体成型;防尘圆柱体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且相互之间绝缘的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麦克风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电连接;所述密封部的表面上开设有拾音孔,麦克风通过拾音孔采集外界噪音。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其耳机插孔中插入的防尘耳塞,实现手持、免提通话模式的双麦克风降噪;不需要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两个麦克风以及拾音孔,降低移动终端机壳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防尘耳塞具有防止灰尘进入的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防尘耳塞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尘耳塞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移动终端的通话功能是基本功能,高质量、清晰的通话效果是其所要达到的目标。然而,通常在嘈杂环境下的通话效果很难让通话双方满意。嘈杂环境的外界噪声会对接收到的通话语音产生干扰,同时噪声的引入也会导致移动终端发送信号的质量差。
[0003]为了提高通话质量,采用双麦克风结构进行减噪处理的移动终端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双麦克风结构的实现有两种方式:
[0004]第一种方式:在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例如,机身下部和顶部摄像头边)设置两个麦克风。其中,一个麦克风收集通话语音和外界的噪音;而另一个麦克风主要收集外界的噪音,经移动终端的降噪电路进行处理后,发出与噪音相反的声波,利用抵消原理移动终端即可主动消除噪音。
[0005]第二种方式:移动终端上仅设置一个麦克风,加之与移动终端相连接的耳机中的麦克风实现双麦克风结构。在利用耳机模式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移动终端上的麦克风主要收集外界的噪音,耳机中的麦克风收集通话语音和外界的噪音,再经过降噪电路的处理以实现消除噪音。
[0006]上述第一种方式的双麦克风结构需要在移动终端的机壳上设置至少两个麦克风以及与麦克风相对应的拾音孔,这增加了移动终端机壳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而上述第二种方式的双麦克风机构,只有在连接了外部耳机,采用耳机通话模式时才能实现降噪,而在移动终端采用未连接外部耳机的通话模式进行通话(例如,免提模式、手持模式等)时,移动终端即仅有一个麦克风,不能实现双麦克风降噪。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需要设置两个麦克风或在移动终端仅有一个麦克风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外接耳机才能实现双麦克风结构的缺陷,提供一种防尘耳塞及移动终端。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尘耳塞,包括:防尘圆柱体、麦克风和密封部;
[0009]其中,防尘圆柱体与密封部一体成型;防尘圆柱体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且相互之间绝缘的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麦克风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电连接;
[0010]所述密封部的表面上开设有拾音孔,麦克风通过拾音孔采集外界噪音。
[0011 ]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设置于所述密封部内。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拾音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麦克风的直径的1/2。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圆柱体为四段式插针结构。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圆柱体为带防滑环的圆柱体结构。[0015]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防尘耳塞、内置麦克风、降噪电路和耳机插孔;
[0016]防尘耳塞与耳机插孔插接;
[0017]内置麦克风与降噪电路电连接;防尘耳塞通过耳机插孔与降噪电路电连接。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噪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分别与内置麦克风和麦克风连接;
[0019]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防尘耳塞的麦克风采集的外界噪音信号以及接收内置麦克风采集的信号;
[0020]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麦克风采集的噪音信号处理为与原外界噪声相抵消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与内置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叠加;
[0021]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信号处理模块叠加后的信号输出。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插孔为四段式耳机插孔,所述防尘耳塞的防尘圆柱体为四段式插针结构。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插孔为四段式耳机插孔,所述防尘耳塞的防尘圆柱体为带防滑环的圆柱体结构。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噪电路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内。
[0025]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防尘耳塞及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其耳机插孔中插入的防尘耳塞,实现手持、免提通话模式的双麦克风降噪;不需要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两个麦克风以及拾音孔,降低移动终端机壳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防尘耳塞具有防止灰尘进入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尘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尘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尘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视图;
[00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噪电路的结构框图;
[003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降语音信号的输出处理过程流程图;
[003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模进行信号自适应增益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5]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尘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尘耳塞与移动终端耳机插孔相匹配。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尘耳塞I包括:防尘圆柱体13、麦克风12和密封部11。防尘圆柱体13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插接相连。防尘圆柱体13为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相配的任意形状,例如,防尘圆柱体13可如图1所示,为四段式插针结构(可与移动终端的四段式耳机插孔形式相匹配);防尘圆柱体13也可为图2所示的带防滑环的圆柱体结构(图2中133为防滑环,13为圆柱体结构)。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防尘圆柱体13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且相互之间绝缘的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 ;麦克风12分别与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电连接。参见图1,若防尘圆柱体13为四段式插针结构,则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之间由第一绝缘端133绝缘。第一绝缘端133由绝缘材料制成。此外,图1中的防尘圆柱体13还包括第二绝缘端134,由此,图1所示的防尘耳塞与四段式耳机插孔形式相匹配。参见图2,若防尘圆柱体13为带防滑环的圆柱体结构,则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之间的防滑环133即起到绝缘的作用,还起到防滑的作用。应理解,由于图2所示的防尘耳塞的防滑环133可防止防尘耳塞从耳机插孔脱落,因此,第二绝缘端134可为任意形状,只要其与耳机插孔匹配即可。也可将第二绝缘端134设置为防滑环,或去掉第二绝缘端134。
[003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防尘圆柱体13与密封部11 一体成型,密封部11采用绝缘材料。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132可直接与密封部11 一体成型,此外,第二导电端132也可经由一绝缘端与密封部11 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39]在密封部11的表面上开设有拾音孔14,拾音孔14的大小可设定,例如设定其直径大于或等于麦克风12的直径的1/2。麦克风12可通过拾音孔14采集外界噪音。
[0040]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防尘耳塞中,麦克风12可设置于防尘耳塞I的任何位置,只要其能通过拾音孔14采集外界噪音即可(如图1)。图1和图2中麦克风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连接,安装时可将麦克风12固定于拾音孔14的下部,使其可通过拾音孔14采集外界噪音。
[0041]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防尘耳塞中,麦克风12设置于密封部11内,并通过拾音孔14采集外界噪音。应理解,图3中未示出麦克风12与第一导电端131、第二导电端132的连接关系。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防尘耳塞I插接于移动终端耳机插孔时,其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与移动终端内部的降噪电路电连接,由此将麦克风12采集到的外界噪音传输给降噪电路以进行降噪处理。
[0043]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视图。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包括防尘耳塞1、内置麦克风2、降噪电路3 (图中未标示出)和耳机插孔4 (图中未标示出)。其中,降噪电路3设置于移动终端内,在图4中未标示出。图4中,防尘耳塞I和内置麦克风2的位置仅为示意性的。防尘耳塞I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4插接。防尘耳塞I的位置与移动终端耳机插孔4的位置相适应的。内置麦克风2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任何位置,例如移动终端机身下部左则、机身下部右侧等。
[0044]内置麦克风2与降噪电路3电连接,防尘耳塞I通过耳机插孔4与降噪电路3电连接。
[0045]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噪电路的结构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噪电路3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31、信号处理模块32和信号输出模块33。信号接收模块31还分别与内置麦克风2和麦克风12连接。
[0046]信号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防尘耳塞I的麦克风12采集的外界噪音信号以及接收内置麦克风2采集的信号。内置麦克风2采集的信号包括外界噪音信号和通话语音。[0047]信号处理模块32,用于对麦克风12采集的噪音信号处理为与原外界噪声相抵消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与内置麦克风2采集的信号叠加。
[0048]信号输出模块33,用于将信号处理模块叠加后的信号输出。
[0049]其中,信号处理模32包括语音信号的输出处理和信号的自适应增益控制。
[0050]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语音信号的输出处理过程包括:检测通话是否进行,若进行,则防尘耳塞I的麦克风12和移动终端的内置麦克风2,采集外界声音信号(其中,麦克风12采集外界噪音信号,内置麦克风2采集通话语音和外界噪音信号);对麦克风12采集的外界噪音信号进行反相,并将内置麦克风2采集的信号与反相后的外界噪音信号进行叠加;判断叠加后的信号幅值是否达到要求,若达到要求,则通过信号输出模块输出;否则,对信号进行增益调整。
[0051]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模32进行信号自适应增益控制包括:判断信号输出模块33输出的信号功率是否与外界噪声匹配,若不匹配则自适应调整信号输出模块33的输入功率,使得输出信号的功率与外界噪声匹配。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自适应增益控制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根据外界环境自适应调整信号输出模块33 (即RCV/SPK)的输入功率,使得RCV/SPK输出的语音信号不被外界噪声所淹没,由此,进一步实现降噪。
[00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其耳机插孔中插入的防尘耳塞,实现手持、免提通话模式的双麦克风降噪;且通话过程中通过对环境噪声的检测,实现RCV/SPK的功率自适应控制,提高通话质量;另一方面,不需要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两个麦克风以及拾音孔,降低移动终端机壳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防尘耳塞具有防止灰尘进入的功能,且若设置与防尘耳塞一体成型的装饰物,还能起到美观装饰作用。
[005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尘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圆柱体(13)、麦克风(12)和密封部(11); 其中,防尘圆柱体(13)与密封部(11)一体成型;防尘圆柱体(13)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且相互之间绝缘的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麦克风(12)分别与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电连接; 所述密封部(11)的表面上开设有拾音孔(14),麦克风(12)通过拾音孔(14)采集外界噪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12)设置于所述密封部(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耳塞,其特征在于,拾音孔(14)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麦克风(12)的直径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圆柱体(13)为四段式插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圆柱体(13)为带防滑环的圆柱体结构。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耳塞(I)、内置麦克风(2)、降噪电路(3)和耳机插孔(4); 防尘耳塞(I)与耳机插孔(4 )插接; 内置麦克风(2)与降噪电路(3)电连接;防尘耳塞(I)通过耳机插孔(4)与降噪电路(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电路(3)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31)、信号处理模块(32)和信号输出模块(33);信号接收模块(31)分别与内置麦克风(2)和麦克风(12)连接; 信号接收模块(31 ),用于接收防尘耳塞(I)的麦克风(12)采集的外界噪音信号以及接收内置麦克风(2)采集的信号; 信号处理模块(32),用于将麦克风(12)采集的噪音信号处理为与原外界噪声相抵消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与内置麦克风(2)采集的信号叠加; 信号输出模块(33),用于将信号处理模块叠加后的信号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孔为四段式耳机插孔,所述防尘耳塞(I)的防尘圆柱体(13)为四段式插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孔为四段式耳机插孔,所述防尘耳塞(I)的防尘圆柱体(13)为带防滑环的圆柱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电路(3)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内。
【文档编号】H04M1/19GK203788341SQ20142008005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4日
【发明者】熊辉 申请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