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7752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



背景技术:

水下摄影机,又名水下摄像机,采用高质量电缆为视频传输控制线,外加控制箱,放线绞车等辅助控制设备组成的水下摄像系统。主要应用于石油、深水探测,水下作业,海洋渔业等水下领域。主要功能是测量,监控,勘探等等。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10669589.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摄像机,包括:一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一由玻璃罩、外壳以及端盖构成的主壳体,一设置于主壳体内的机芯,所述机芯正对于玻璃罩的中部位置,一环绕设置于主壳体上的至少两个外置灯组件,所述外置灯组件多方向调节并通过紧固组件固定。但该水下摄像机,功能单一,不可除去遮挡住摄像头的杂物,不可控制下降距离,不可固定摄像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解决了功能单一,不可除去遮挡住摄像头的杂物,不可控制下降距离,不可固定摄像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玻璃罩、机体、旋转器、固定器、、多角度迷你观测器、视频采集器、照明灯、卡槽、除杂器、固定杆、出水口、管道、固定座、进水口、水位显示器、内存卡、支撑杆、通道;所述 玻璃罩通过固定座与管道相连,所述玻璃罩通过除杂器与固定杆相连,所述除杂器通过固定杆与管道相连,所述进水口与管道相连,所述出水口与管道相连,所述机体通过支撑杆与玻璃罩相连,所述卡槽装设于机体侧面,所述固定器装设于机体上方,所述多角度迷你观测器装设于固定器上方,所述视频采集器通过旋转器与固定器相连,所述照明灯装设于固定器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除杂器包括旋转圈、伸缩网、刀片。

进一步的,旋转圈通过伸缩网与刀片相连。

进一步的,内存卡装设于卡槽内;

进一步的,水位显示器与管道相连。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设有除杂器、照明灯以及水位显示器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装设有管道可减轻装备重量。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除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内存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参考图2、参考图3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玻璃罩1、机体2、旋转器3、固定器4、多角度迷你观测器5、视频采集器6、照明灯7、卡槽8、除杂器9、固定杆10、出水口11、管道12、固定座13、进水口14、水位显示器15、内存卡16、支撑杆17、通道18;所述玻璃罩1通过固定座13与管道12相连,所述玻璃罩1通过除杂器9与固定杆10相连,所述除杂器9通过固定杆10与管道12相连,所述进水口14与管道12相连,所述出水口11与管道12相连,所述机体2通过支撑杆17与玻璃罩1相连,所述卡槽8装设于机体2侧面,所述固定器4装设于机体2上方,所述多角度迷你观测器5装设于固定器4上方,所述视频采集器6通过旋转器3与固定器4相连,所述照明灯7装设于固定器4下方。

本实用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设有除杂器9、照明灯7以及水位显示器15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装设有管道12可减轻装备重量。

使用者将带有除遮挡物的可升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放入水产养殖区,将水注入进水口14中可从水位显示器15观察水位,待降到预计观察区即可停止注入,可记录水位。启动摄像机可监测水下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其结构包括玻璃罩、机体、旋转器、固定器、多角度迷你观测器、视频采集器、照明灯、卡槽、除杂器、固定杆、出水口、管道、固定座、进水口、水位显示器、内存卡、支撑杆、通道;所述玻璃罩通过固定座与管道相连,所述玻璃罩通过除杂器与固定杆相连,所述除杂器通过固定杆与管道相连,所述进水口与管道相连,所述固定器装设于机体上方,所述多角度迷你观测器装设于固定器上方,所述照明灯装设于固定器下方。本实用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摄像机设有除杂器、照明灯以及水位显示器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装设有管道可减轻装备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大力金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5.12
技术公布日:2017.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