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164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例如手机等均具有显示功能的屏幕,以及具有固定于屏幕内侧的受话器。通常情况下,受话器都是正对朝向用户发音,导致需要在屏幕的盖板玻璃上开设与所述受话器配合的出声孔。但是由于屏幕的盖板玻璃上出声孔的存在破坏了手机正面的整体性,进而降低了手机外观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外观性能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受话器,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出声孔,所述受话器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出声孔相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与屏幕相盖合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所述出声孔,保护了屏幕的整体性,提高了移动终端外观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沿IV-IV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七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八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九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十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100,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屏幕10、壳体20和受话器30,所述屏幕10与所述壳体20相盖合并朝向用户,所述壳体20设有出声孔21,所述受话器30固定于所述壳体20内,与所述出声孔21相对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所述受话器30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功能。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与屏幕10相盖合的壳体20,所述壳体20上设置所述出声孔21,保护了屏幕10的整体性,提高了移动终端外观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屏幕10为终端前盖。所述屏幕10包括玻璃盖板10a和贴合于所述玻璃盖板10a的液晶显示屏10b。所述玻璃盖板10a包括朝向用户的前面11。所述前面11设有显示区12和位于所述显示区11一侧的非显示区13。所述液晶显示屏10b正对所述显示区12,用以透过所述显示区12显示画面内容。所述非显示区13对所述液晶显示屏10b的封装结构或者线路结构进行遮盖,以提高所述屏幕10的外观性能。由于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壳体20,进而保护了所述非显示区13整体性,并且使得所述非显示区13窄边化,进一步增加所述显示区12的显示面积。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10b对所述受话器30进行遮盖,提高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外观性能。为了使得所述屏幕10的边缘非显示区13视觉效果变窄,所述前面11的边缘可以是设置弧形曲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面11可以是平整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20为终端背盖。所述壳体20对所述移动终端100内部的元器件进行防护。所述壳体20包括连接所述屏幕10周缘的侧部22和连接于所述侧部22与所述屏幕相对设置的背部23。所述侧部22与所述背部23一一体成型。且所述侧部22与所述背部23均采用金属材质,使得所述壳体20为金属盖板。所述出声孔21可以设置于所述侧部22也可以设置于所述背部23。或者是设置于所述侧部22与所述背部23之间的夹角。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22与所述背部23也可以相互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话器30经所述出声孔21向所述壳体10外侧发音,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收听到所述受话器30的语音。所述受话器30通过接收通信电路的通信信号,从而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并发出声音,从而形成用户可听到的通话语音。所述受话器30的发声部分与所述出声孔21正对,从而经所述出声孔21发出的语音范围增大,方便用户收听。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话器30还可以是压电陶瓷发生器,所述出声孔21还可以采用震动板件进行替换,从而实现骨传导通话语音。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20内的送话器40,所述壳体20设有与所述送话器40相对齐的收音孔24。所述收音孔24可以设置于所述侧部22也可以设置于所述背部23。或者是设置于所述侧部22与所述背部23之间的夹角。所述收音孔24与所述发声孔21可以相互并排,也可以是相互之间存在间距。所述送话器40经所述收音孔24接收用户语音后,将语音转化为通信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送话器40与所述受话器30可以一体设置,从而形成送受话器模组,进而充分利用所述壳体10内部空间。

提供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侧部22。所述侧部22连接在所述屏幕10的周缘。具体的,所述侧部22固定所述玻璃盖板10a的边缘。所述侧部22对所述屏幕10在背离所述前面11一侧的元器件进行防护。所述侧部22具有被用户直接观察到的外表面221和相对所述外表面221设置的内表面222。所述内表面222可以贴合于所述受话器30,以方便所述受话器30的发声部分靠近所述出声孔21。所述出声孔21由所述内表面222贯穿至所述外表面221,从而使得通话语音经所述出声孔21穿透所述侧部20。所述出声孔21可以将所述受话器30的语音向所述壳体10外侧传递。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受话器30也可以是与所述内表面222之间存在间距,以使所述侧部22结构简单。

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收音孔24设置于所述侧部22,所述收音孔24与所述出声孔21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使得所述受话器30与所述送话器40之间存在间距,使得所述受话器30和所述送话器40互不干扰。所述送话器40可以贴合所述侧部22的内表面。从而方便所述送话器40经所述收音孔24接收用户通话语音。

提供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5,所述出声孔21和所述收音孔24均设置于所述背部23。具体的,所述出声孔21位于所述背部23的顶端,从而在用户使用所述移动终端100时,所述出声孔21相对所述背部23的底端靠近用户耳朵,方便用户收听所述出声孔21发出的通话语音。所述受话器30的发声部分正对所述背部23。所述收音孔24位于所述背部23的底端,所述送话器40的收音部分正对所述背部23。从而在用户使用所述移动终端100时,所述收音孔24相对所述背部23的顶端靠近用户的面部,方便所述送话器40接收用户的通话语音。

提供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6,所述出声孔21和所述收音孔24均设置于所述侧部22与所述背部23之间的夹角处,所述侧部22和所述背部23的完整性得到提高。通过所述侧部22与所述背部23之间的夹角形成边缘,从而使得所述出声孔21和所述收音孔24视觉上不易观察到,提高了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外观性能。并且由于所述出声孔21和所述收音孔24均设置于所述侧部22和所述背部23的夹角处,所述出声孔21在所述侧部22和所述背部23均存在开口,所述出声孔21的发声范围更加广阔,方便用户接听通话语音。同理所述收音孔24在所述侧部22和所述背部23均存在开口,所述收音孔24的收声范围更加广阔,方便接收用户的通话语音。为了提高所述受话器30的出声效率和所述送话器40的收声效率,所述受话器30的发声部分正对所述侧部22和所述背部23的夹角处,所述送话器40的收声部分正对所述侧部22和所述背部23的夹角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侧部20具有连接所述屏幕10的前侧部分25,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前侧部分25。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部分25可以通过粘胶粘接所述玻璃盖板10a(见图1)的周侧。所述玻璃盖板10a遮盖所述侧部22的内表面222,所述前面11与所述外表面221对接,从而使得用户仅可以观察到所述屏幕10(见图1)和所述侧部22的外观面,提高用户体验。由于所述前侧部分25靠近所述屏幕10,所述出声孔21也靠近所述屏幕10,从而在用户进行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所述屏幕10贴近用户面部,所述出声孔21距离用户面部缩小,从而方便用户从所述出声孔21接收通话语音。

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侧部22还具有相对所述前侧部分25的背侧部分26和位于所述前侧部分25和所述背侧部分26之间的中间部分27。所述背侧部分24与所述背部23相连接。所述中间部分27至所述屏幕10(见图1)的距离等于所述中间部分27至所述背部23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主板50,所述主板50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主板50的侧壁正对所述中间部分27,所述受话器30固定于所述主板50。所述主板50至所述屏幕10的距离等于所述主板50至所述背部23的距离。所述壳体10的内部在所述主板50两侧的容纳空间大致相等,从而可以在所述主板50的两侧排布多个元器件,充分利用所述壳体10内部空间。所述受话器40固定于所述主板50靠近所述屏幕10的一侧,方便所述受话器40与所述出声孔21对齐,并且将所述受话器40靠近所述屏幕10,进而可以在所述主板50背离所述屏幕10一侧增加使用空间。

请参阅图9,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部分25具有朝向用户倾斜的第一过渡面251。所述中间部分27具有远离所述主板50的第二过渡面271。所述背侧部分26具有反向朝用户的第三过渡面261。所述第一过渡面251、第二过渡面271和所述第三过渡面261均为弧形曲面,并且所述第一过渡面251、第二过渡面271和所述第三过渡面261依次平滑相接。所述第一过渡面251、第二过渡面271和所述第三过渡面261共同构成所述外表面221,即所述外表面221为弧面。通过所述第一过渡面251朝靠近所述屏幕10(见图1)的一侧倾斜,使得所述侧部22在所述外表面221处呈凸出状。并结合所述第二过渡面271和所述第三过渡面261平滑相接,所述侧部22的外表面221圆滑,增加用户触摸手感体验。由于所述第一过渡面251朝靠近所述前部10一侧倾斜,即所述第一过渡面251朝与所述前面11平齐的方向倾斜。在用户的面部贴近所述前面11进行通话时,所述出声孔21在所述第一过渡面251的出音位置更加靠近用户面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用户体验。所述出声孔21在所述第一过渡面251处出音,所述出声孔21的主出音轴a向与所述前面11之间的夹角减小,所述出声孔21的主出音轴更加接近正对用户面部,即所述出声孔21朝向用户。从而方便用户接收所述出声孔21发出的语音。所述第一过渡面251为弧形曲面,使得所述第一过渡面251与所述前面11平滑对接,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100(见图1)的外观性能。并且所述出声孔21在所述第一过渡面251处距离用户面部进一步减小,提高了所述出声孔21的出声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渡面251还可以是平整面。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声孔21的朝向与所述第一过渡面251的朝向相同,所述出声孔21相对与前面11倾斜,即所述出声孔21朝向用户倾斜。所述侧部22在所述内表面222开设有与所述出声孔21贯通的凹槽2221。所述受话器30的发声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2221与所述出声孔21正对,即所述受话器30的主出音轴a相对所述主板50倾斜。所述受话器30可以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主板50上,并相对主板50倾斜。从而使得所述受话器30发出的声音可以顺畅经所述出声孔21发出,提高用户接收语音效率。

请参阅图10,提供第四实施例,所述出声孔21的朝向垂直所述前面11,即所述出声孔21的朝向正对用户。所述出声孔21具有在所述第一过渡面251的第一开口211和在所述内表面221的第二开口212,以及由所述第一开口211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212的折弯通道213。所述受话器30的主出音轴a平行所述主板50,并正对所述第二开口212。所述受话器30发出的声音从第二开口212进入所述折弯通道213,并经所述折弯通道213传导至所述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211将所述受话器30的语音沿正对用户方向发送至用户。

请参阅图11,提供第五实施例,所述出声孔21的朝向平行所述前面11,所述出声孔21具有从所述第一开口211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212的直线通道214。所述受话器30的主出音轴a平行所述主板50,并与所述出声孔21的几何中心轴线重合。

请参阅图12,提供第六实施例,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中间部分27。由于所述中间部分27具有较宽的尺寸,从而方便在所述中间部分27设置所述出声孔21,以减小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生产成本。并且还可以增大所述出声孔21的出声范围,从而提高所述出声孔21的出声效率,减小用户接收所述,受话器30的损失率,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声孔21还可以位于所述背侧部分26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所述侧部22由顶板223、底板224和两侧板225构成,所述顶板223和所述底板224分别固定在所述屏幕10长度方向两侧,所述两侧板225分别固定在所述屏幕10宽度方向两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223、底板224和侧板225一体成型。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所述顶板223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顶端,所述底板224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底端,所述侧板225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两侧。所述顶板223通常构成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天线,方便用户接收通信信号。所述底板224通常设置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扬声器,方便用户进行影音娱乐。所述两侧板225通常设置音量按键、电源按键等,方便用户把持所述移动终端100,并方便操控所述移动终端10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223、底板224和侧板225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顶板223。具体的,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顶板223的中间处。即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顶板223的前侧部分25中间处。

请参阅图14,在第七实施例中,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顶板223的中间部分27中间处。所述中间部分271呈凸出状,从而所述出声孔21的出音范围增大。

请参阅图15,提供第八实施例,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侧板225的前侧部分25。具体的,所述出声孔30设置于所述侧板27的前侧部分25靠近所述顶板223处。每一所述侧板225上都设置有所述出声孔21。从而使得所述出声孔21更加贴近用户面部,并且当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不易遮盖所述出声孔2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声孔21也可以设置于所述侧板225的中间处。

请参阅图16,提供第九实施例,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侧板225的中间部分27靠近所述顶板223处。

请参阅图17,提供第十实施例,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侧板225和所述顶板223之间的夹角处。具体的,所述侧板225和所述顶板223之间设置倒角226。所述倒角226为圆弧倒角。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倒角226的前侧部分25。每一所述侧板225和所述顶板223之间的倒角226均设置所述出声孔21,从而两个所述出声孔21的发音区域在移动终端100的中间叠加,进而提高用户接收语音的效率。所述出声孔21占用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使用空间较小,提高外观性能。

请参阅图18,提供第十一实施例,所述出声孔21设置于所述倒角226的中间部分27处。

请参阅图19,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声孔21的数目为一个。所述出声孔21的开口边缘呈椭圆形跑道状。所述壳体20还包括封盖所述出声孔21的挡尘部28。所述挡沉部28为挡沉板。所述挡尘部28挡住所述壳体20外侧灰尘,防止灰尘经所述出声孔21进入所述壳体20内侧。所述挡尘部28设有多个微孔281。从而所述挡尘部281可以透过语音,保证所述出声孔21的正常出声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声孔21的开口还可以呈圆形,或者矩形。

请参阅图20,提供第十二实施例,所述出声孔21的数目为多个。每一所述出声孔21为圆形孔。多个所述出声孔21在所述顶板223的前侧部分25处等距排列。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部设置出声孔,而侧部连接于所述前部的侧边,从而所述出声孔不易被用户直接观察,以提高了移动终端外观性能;并且出声孔透过通话装置的语音,从而保证了正常通话功能,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