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415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电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视机。



背景技术:

电视机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显示屏、框架和后壳。框架整体为矩形的框体结构。框体结构用于包覆于显示屏的四周并与显示屏相固定,后壳封盖于显示屏的背部。

目前主流的高端电视的框架结构均采用铝型材金属材质,效果好,但是成本较高。为降低框体结构的成本,目前使用塑胶来代替铝型材。但是由于塑胶材料的强度较低,塑料框架容易变形,并且塑料框架的厚度较大。并且,塑料框体结构大多由四个独立的边框构成,各个边框对应显示屏的一侧边。请参阅图1,框架1a由四段边框101a拼接而成,边框101a的端部相互拼接,难以避免拼接闪缝、断差等问题,容易出现外观缺陷,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不锈钢材料的拼接而成,可以减弱断差现象的电视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视机,一种电视机,包括不锈钢框架和显示屏,所述不锈钢框架包括:

框体,为U形一体结构;

下框,设于所述框体的U形开口处,所述下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体的两自由端拼接连接,所述下框并与所述框体包覆所述显示屏的周缘;

其中,所述下框的两端分别设有插片,所述框体及所述下框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均抵接于所述插片的同一侧面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首先,本发明的电视机框架由U形框体与下框拼接为矩形框,相对于现有的四段拼接式框架结构,减少了两个角部的拼接,能够避免框架的上面两个顶角处产生的断差和闪缝问题,更容易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并且,由于插片为平面结构,框体朝向显示屏的一侧面、下框朝向显示屏的一侧面均抵接于所述插片的同一侧面上,则插片的侧面作为框体和下框装配的共同基准,保证下框和框体的装配时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产生的断差在控制范围内。其次,通过框体的整体U形结构,可以使框体与显示屏顺利套接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并且,由于框体为不锈钢材料,则不锈钢材料的刚性较强。框体可以通过背框直接与显示屏连接固定,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结构件,而框体各边框的前框与显示屏无连接配合需求,前框可以尽可能收窄,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并且,由于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远高于铝合金,所以保证同样的强度的时候,不锈钢前壳使用的材料更薄,可以实现电视机超薄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电视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视机的框架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边框与显示屏的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框架优选实施例中下框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框架优选实施例中下框的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框架优选实施例中下框与显示屏的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电视机的框架优选实施例中下框的俯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电视机的框架优选实施例中下框的右视图;

图9是图2所示框体与下框连接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图9所示框体与下框连接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框架;11、框体;12、下框;120、卡位;122、本体;121、前板;123、侧板;124、连接板;125、卡勾结构;126、插片;127、折边;128、沉槽;129、抵接面;13、边框;131、侧框;132、前框;133、背框;134、卡凸;14、容置槽;15、第一斜角结构;151、平直部;16、第二斜角结构;2、显示屏;3、背板;31、台阶部;4、紧固件;6、密封件;7、液晶玻璃;8、后壳。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主要提供电视机。电视机包括不锈钢框架1、显示屏2及背板3。该不锈钢框架1用于包覆电视机的显示屏2。显示屏2可以为液晶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背板3从显示屏2的背面将显示屏锁紧固定。

如图2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不锈钢框架1包括一U形的框体11和一条形的下框12。不锈钢的框体11与不锈钢的下框12可拆卸地连接。

框体11为U形一体结构,框体11包括三根边框13。三个边框13拼接成U形结构。具体地,框体11包括设于显示屏前侧的前框132、侧框131及背框133。前框132和背框133分别连接于侧框131两侧。侧框131、前框132和背框133之间形成可容纳显示屏的容置槽14。显示屏2的三个侧边与分别对应收容于三根边框13的容置槽14内。下框12设于框体11的U形开口处。下框12的两端分别与框体11的两自由端拼接连接,并与框体11拼合为用于包覆显示屏2的周缘的矩形框结构。

下框12包括位于显示屏前侧的前板121。前板121的两端分别设有插片126。插片126的一侧面为抵接面129,抵接面129与前板12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前框132的两自由端处的内侧面均与相应的插片126的抵接面129相抵接。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机相对于四段式拼接方式的电视机,能够避免不锈钢框架1的上面两个顶角处产生的断差和闪缝问题,较容易控制电视机的外形质量。并且,由于插片126为平面结构,插片126的一侧面作为抵接面129。前板121的内侧面与前框132的内侧面均与抵接面129相抵接,则插片126的抵接面129作为框体11的前框132和下框12的前板121装配的共同基准,保证下框12和框体11的装配时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产生的断差在控制范围内。

并且,U形的框体11结构对显示屏2形成半包围装配,再通过下框12与框体11顺利拼接装配,即可完成电视机的装配,装配效率得到提高。

并且,由于不锈钢材料的本身强度高、变形小,仅需要背部螺钉将背框与背板3锁固即可达到安装强度。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结构件,而框体11各边框13的前框与显示屏2无连接配合需求,前框可以尽可能收窄,实现窄边框13的效果。

并且,由于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远高于铝合金,所以保证同样的强度的时候,不锈钢框架1使用的材料的厚度要小于铝合金材料的厚度,可以实现电视机超薄的效果。

如图3所示,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11由一根长条形型材冲压或辊轧成型,该长条形型材设有用于收容显示屏2的容置槽14。冲压或辊轧的成型方式,保证框体11的成型效果,并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因此,每个边框13均具有侧框131、分别连接于侧框131两侧的前框132和背框133。侧框131、前框132和背框133之间形成可容纳显示屏2的容置槽14。显示屏2的三个侧边与分别对应收容于三根边框13的容置槽14内。

如图2所示,前框132的两个弯折处及背框133的两个弯折处均开设有切缝134。切缝134使长条形的不锈钢型材能够实现弯折。切缝134为加工过程中的线状的开缝,不会对框体11的密封性和平整性造成影响,因此,不会影响框体11的外观质量。可以理解,切缝134可以由激光切割而成,切缝134可以方便不锈钢框体11的弯折,便于前框132在弯折处、背框133在弯折处的应力释放。

并且,侧框131在两个折弯处圆角化。因此。框体11在两个折弯处为一体结构,无需外部拼接固定,不受后续装配和显示屏2外形精度的影响,能够保证该两个拐角处的外观质量。

如图3所示,背框133的宽度小于前框132的宽度。由于框体11的强度较高,则背框133只需要与紧固件4连接即可。背框133的宽度较小,可以减小不锈钢框架1的整体重量,简化结构。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板3的边缘设有台阶部31。台阶部31将背板3的边缘进行降面处理。台阶部31与边框13的背框133配合连接。台阶部31收容于容置槽14内,与背框133重叠设置,则紧固件穿过台阶部31及背框133实现紧固连接。通过台阶部31的降面处理,可以使背板3的表面与紧固件4的表面之间高度在0.2mm以内,从而可以紧固件4的表面与背板3近似保持在一个平面内,保证电视机背面的平整度。

请参阅图3,具体地,台阶部31的折角为圆角。则背框133的边缘与背板3的台阶部31的圆角之间存在间隙L1,且该间隙L1保持在0.3mm。避免背板3模具在大量生产过程中磨损,导致台阶部31的圆角变大,在装配过程中引起干涉。

并且,各边框13的侧框131与显示屏2的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L2。即,容置槽14的底部与显示屏2的侧面形成间隙。并且,该间隙L2保持在0.3-0.5mm之间。该间隙L2可以适应显示屏2的外形误差,避免由于不锈钢框架1的硬度较大,损坏显示屏2。

下框12设于框体11的U形开口处。下框12的两端分别与框体11的两自由端拼接连接,并与框体11拼合为用于包覆显示屏2的周缘的矩形框结构。具体地,下框12的两端与框体11的两自由端为焊接连接。

请参阅图4,下框12包括本体122、连接板124及插片126。下框12使用冲压成型的钣金材料。本实施方式中,下框12分解成三个不同的零件,分别加工,降低加工难度。然后,再通过焊接方式组合成下框12,分别实现下框12所承担的不同功能。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本体122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前板121及侧板123。前板121与侧板123呈L形设置,且前板121的宽度大于侧板123的宽度。本体122采用厚度为0.5mm-0.6mm的不锈钢片,本体122由模具冲压成型。

前板121位于显示屏2的前侧。前板121用于显示屏2的前表面相抵接,以从显示屏2的前侧固定。可以理解,前板121上设有用于抵持显示屏2的凸起。凸起与显示屏2的结构相互配合,以将显示屏2紧固压持在前板121上。

由于下框12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的刚性较强。下框12的前板121与显示屏2无连接配合需求,只需要将显示屏2抵持在前板121上即可。因此,前板121的宽度可以尽可能收窄,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如图6所示,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视机还包括密封件6。密封件6压紧于前板121与显示屏2的液晶玻璃7之间。并且,密封件6靠近前板121的外侧边缘设置,以密封电视机的不锈钢框架1与显示屏2形成的内部腔体,防止灰尘杂质进入内部腔体内,损害显示屏2。并且,密封件6压紧液晶玻璃7,防止液晶玻璃7移动。

可以理解,密封件6可以为橡胶垫片或者塑胶圈等。密封件6一方面可以起到密封显示屏2与不锈钢框架1之间的缝隙的作用,一方面起到压紧液晶玻璃7,加固显示屏2的作用。

如图6所示,侧板123用于与电视机的后壳8固定连接。具体地,侧板123远离前板121的侧边设有卡勾结构125。后壳8上设有卡槽。卡勾结构125与卡槽相互配合连接。可以理解,卡勾结构125为双层钣金焊接在一起形成。卡勾结构125与后壳8的卡槽相互干涉配合,保证结合紧密。由于电视机的后壳8固定设于显示屏2背板3上,则侧板123与后壳8紧固连接,可以给下框12一个预紧力。

如图4及图5所示,连接板124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折边127。折边127与前板121靠近侧板12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124用于与显示屏2固定连接。具体地,折边127与侧板123焊接连接。则连接板124与显示屏2的下侧边相对应,连接板124用于承载显示屏2的下侧边。因此,框体11与下框12能够从而将显示屏2的四个侧板123进行固定。依据电视机的尺寸大小,连接板124的不锈钢材料的厚度为0.8mm-1mm。

如图7所示,连接板124上设有沉槽128。沉槽128的底部开设有通孔,紧固件穿过通孔与显示屏2的侧面连接。显示屏2的侧面为显示屏2的安装面,沉槽128的底部与显示屏2的侧面相抵接,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显示屏2与连接板124。可以理解,连接板124上设有多个沉槽128,多个沉槽128可以使显示屏2与下框12加固连接。

如图5所示,插片126固定设于且前板1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固定设于前板121靠近连接板124的一侧。具体地,插片126为不锈钢。插片126焊接在前板121的内侧面上。且插片126相对于折边127位于连接板124的另一侧。如图8所示,插片126突出于前板121的一侧为抵接面129。抵接面129用于与框体11的前框132相抵接。

如图9及10所示,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板12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斜角结构15。插片126设于第一斜角结构15的内侧面上。则插片126为矩形片,则插片126的一侧突出于前板121的边缘。因此,框体11的两自由端设有第二斜角结构16。则第二斜角结构16的内侧面能够于抵接面129相抵接。

如图10所示,插片126的一部分设于第一斜角结构15的内侧面上,且另一部与第二斜角结构16的内侧面上。由于插片126为平面结构,则插片126作为框体11和下框12装配的共同基准,保证下框12和框体11的装配时产生的段差在控制范围内。并且,插片126设计厚度0.3-0.4mm,不会影响下框12的厚度及安装需求。框体11和下框12装配后,框体11和下框12的内侧表面均贴合于插片126表面,从而也可以保证框体11和下框12的外侧面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并且,当下框12受外力出现翻转时,带动插片126翻转,而插片126紧贴于框体11的内侧壁,受到U形的框体11的内侧壁的压制,抵消了下框12所受的外力,从而保证了下框12和框体11的不会出现断差问题。

因此,第一斜角结构15与第二斜角结构16相互匹配拼接,从而实现框体11与下框12之间的对接。

并且,前板121的两端的第一斜角结构15的宽度小于前板121的宽度,则前板121的两端形成平直部151。相应的,框体11的U形结构的两自由端处,侧框131的长度大于前框132的长度,则侧框131的顶端突出与前框132。则当前板121的第一斜角结构15与框体11的第二斜角结构16相互匹配拼接的时候,则前板121的平直部151与框体11的侧框131顶端靠近前框132的侧边连接。则侧板123与的订端对前板121的平直部有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斜角结构130与第二斜角结构140沿斜面发生错位,提高下框12与框体11连接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9并同时参阅图7,U形框体11两侧的背框131的自由端处均设有卡凸134,则下框12的连接板124的两端相应设有卡位120。则卡凸134与卡位120相互卡合连接,使背框131与连接板124配合连接,以增强框体11与下框12的连接强度。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