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0508发布日期:2019-02-19 17:5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生态环境监测所采用的检测技术手段,往往比较落后,只能够对局部地区进行监测,无法对整体进行准确的检测、现有技术手段在测量环境信息参数时出现的范围小、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等缺点,且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由多个部门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建设,这样就导致了信息采集参数的多样性,不仅个系统的互联性差,而且基本不实时,这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充分的利用当前的科技,将计算机技术、航拍、卫星检测和遥感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生态环境的监测更加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数据导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交换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融合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服务模块来完成,其中数据导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交换模块采集和获取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行校验、分析、清洗,数据融合模块对预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时间和控件关联,数据存储模块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的检索、读取、删除的操作,数据服务模块为应用提供归一化标准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将各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达到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追踪、监控和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数据导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交换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融合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服务模块来完成,其中数据导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交换模块采集和获取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行校验、分析、清洗,数据融合模块对预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时间和控件关联,数据存储模块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的检索、读取、删除的操作,数据服务模块为应用提供归一化标准接口。

采用本地信息网关+前端传感器的配置,实现对生态环境中空气和水的主要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利用信息网关的计算资源,进行相应的机器学习,实现相关生态环境事件的紧急告警。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云对各个监控节点的状态进行远程监控与分析、对上报实时数据进行梳理与存储、利用预警算法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训练,提供异常情况的预警告警,利用预警告警规则与事件流引擎结合,进行事件推送,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包含有,数据导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交换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融合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服务模块来完成,其中数据导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交换模块采集和获取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行校验、分析、清洗,数据融合模块对预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时间和控件关联,数据存储模块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的检索、读取、删除的操作,数据服务模块为应用提供归一化标准接口。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信息网关的计算资源,进行相应的机器学习,实现相关生态环境事件的紧急告警。

技术研发人员:周才池;严华锋;廖洪锋;秦宝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斗文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30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