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8923发布日期:2019-10-23 00:5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属于计算机物联网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rfid技术,不易损坏,无须光学可视,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适用于实现自动化的系统。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子标签信息系统及其信息交互方法(其申请号为cn201210151488.9),作为目前的智能电子标签系统,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两个组件,两个组件在系统中是分立的,电子标签的电子编码正常使用情况下是不允许修改的。在具体应用中标签附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当读写器发送读写信号给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做出响应并发出信息给读写器。读写器接收标签返回的信息,初步过滤处理后,将有用的数据通过网络和云端服务交互,完成对电子标签的信息获取和处理。为保障系统的良好性能,现有系统对网络通信和标签组件设定限制很大,一旦系统的环境发生变化,需要重新部署和规划。

事实上随着5g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应用场景将更加强调动态和交互,终端处理能力更加强大,角色要求更加丰富,云端的大数据分析已成趋势,终端应更多的与云端通讯,完成更多的角色和职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将现有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分立的设备组件合二为一并赋予多种角色和职责,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解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角色切换和职责赋予,适用于实时化、智能化的调度运营场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包括标签组件和通讯组件,所述标签组件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所述通讯组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设置于云服务器的专家系统进行交互连接;所述标签组件根据配置运行对应的工作模式,用于实时收集自身运行数据,并发送至专家系统,以及,根据专家系统调整自身工作模式;所述专家系统用于采集标签组件发送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多个标签组件构建的多个rfid子网络进行动态优化调控。

根据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其中标签组件的工作模式包括:单标签工作模式,只运行电子标签和通讯组件,同时降低标签组件与通讯组件的运行功耗;读写器工作模式,只运行读写器和通讯组件,同时提升读通讯组件的运行功耗;双模式,同时运行标签组件和通讯组件。

根据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其中rfid子网络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个运行读写器模式的终端设备,多个运行单标签模式的终端设备及至少运行一个双模式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其中专家系统具体包括:对管理的rfid子网络的所有终端设备发送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根据采集数据,以及,根据rfid子网络的预设规则、负载、剩余电量及其续航时间对rfid子网络中的标签组件的工作模式进行动态切换。

根据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其中专家系统具体还包括:根据采集数据对多个rfid子网络的预设规则、负载、剩余电量及其续航时间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将rfid子网络的终端设备进行移除和/或添加。

根据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其中专家系统具体还包括:对rfid子网络的终端设备进行移除和/或添加,其中添加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新增加或处于其他子网络的终端设备,当多个终端设备在子网络间被执行移除和/或添加时产生范围重叠,进一步,为处于重叠范围的多个终端创建新的子网络。

根据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其中无线通讯方式根据子网络的通讯需求进行适应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专家系统部署在云端服务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终端运行的实时状态,自动配置终端的使用模式和职责功能,以完成整体系统的最优运行结果。通讯组件是连接终端和专家系统的系统模块,具体实施时因根据不同的网络要求采用不同的通信模块去实现。与原有的系统相比较,新系统的标签组件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能力,借助于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配置,系统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和灵活,尤其适用于实时化、智能化的调度运营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系统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初始网络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单网变化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网络合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系统示意图。采用非接触式的rfid技术,标签组件是集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一体的多角色电子标签,分三种工作模式:单标签模式、读写器模式和双模式。单标签模式工作时,标签组件功能单一、系统稳定且基本零维护,此外更关键的是运行时功耗低,增加了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读写器模式工作时,无线射频发射功率较大,对数据一定的处理能力,其运行功耗是单标签模式的几何倍数。双模式是指终端设备同时具备单标签模式和读写器模式的功能,但相对于单模式的运行在灵敏度和可靠性上有所降低。专家系统是部署在云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系统组件,通过对终端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以完成整体系统的最优运行结果为目标,自动化配置终端的使用模式和职责行为。通讯组件是连接终端和专家系统的系统模块,具备无线通信的功能,其网络拓扑符合无线网络的特点,具体实施时因根据不同的网络要求采用不同的无线通信模块去实现。

假设根据网络部署规则的要求,每个子网络必须有一个读写器模式终端,多个单标签模式终端和一个双模式终端。以下是由专家系统根据规则设定,随终端移动的变化,自动调度配置各终端工作模式,形成新的系统网络的图。其变化方式参考如下描述的图2~图4.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初始网络图。子网络1中有四个单标签模式终端、双模式和读写器模式各一个,子网络2中有三个单标签模式终端、双模式和读写器模式各一个。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单网变化图。单网络变化图,子网络1中读写器模式(或者双模式)的终端移出网络覆盖范围,该终端将会自动切换成单标签模式,以便被其它读写器终端发现,同时保持更长的续航能力;子网络1中,云端专家系统根据剩余电量等终端运行状态和预设规则,自动产生出新的角色终端以满足网络部署规则的要求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网络合并图。网络合并图,当两个子网络的覆盖范围产生重叠时,此两个网络将自动合并,并根据两个网络中所有的终端运行状态计算并产生新的网络部署网络3。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多角色的电子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包括标签组件和通讯组件,所述标签组件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所述通讯组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设置于云服务器的专家系统进行交互连接;所述标签组件根据配置运行对应的工作模式,用于实时收集自身运行数据,并发送至专家系统,以及,根据专家系统调整自身工作模式;所述专家系统用于采集标签组件发送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多个标签组件构建的多个RFID子网络进行动态优化调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配置,系统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和灵活,尤其适用于实时化、智能化的调度运营场景。

技术研发人员:贺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19
技术公布日:2019.10.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