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3691发布日期:2022-11-18 23:0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测试治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2.在这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影像终端开始延伸至工业、医疗卫生、建筑、军事、安防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目前在ar/vr、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上也有着不错的应用。
3.为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摄像头模组上的镜头也会对其做针对性设计,在改变焦距、景深、视场角、畸变等关键光学参数时,镜头的整体结构设计也会做出调整,导致不同的摄像头模组上搭配着形态尺寸各异的镜头。
4.当前前行业内所使用的专业性测试仪器imagemaster hr能对镜头进行全方位的高精度性能测验,适用于高精密度的小型摄像头模组的研发及小批量运用。因研发项目众多,当前测试涉及各种尺寸大小的镜头,为满足测试要求需针对不同尺寸的镜头配备专用测试治具,无法做到单一治具通用多种镜头。现测试治具众多,管理成本随时间持续增加,部分预研项目治具使用频率少,堆积过多从而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可调节治具孔径大小,适配不同尺寸的镜头,节约了新开治具的成本。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盖、旋转架、连杆、叶片、下盖,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叠置,所述上盖和下盖的中心具有圆孔,所述上盖底面具有与所述圆孔同轴的旋转架限位槽,所述旋转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可旋转滑动,所述旋转架上具有调节杆,所述上盖上具有对应调节杆的运动槽,所述调节杆上部限位在所述运动槽内,所述叶片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圆孔环形分布,所述叶片的外侧端具有两个铰接点,其中一个铰接点与所述下盖铰接,另一个铰接点与所述连杆的内侧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外侧端铰接在所述旋转架上。
8.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和下盖上沿环形分布有三个定位孔。
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底面具有容纳腔,所述叶片、连杆均位于容纳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叶片为五片,所述叶片的形状一致,五片所述叶片完全展开可拼成完整的圆形,且所述叶片的内侧端为尖角,所述叶片左右两边为向同一侧弯曲的弧形边,每个所述叶片对应一个所述连杆。
11.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为圆形平板结构,所述下盖顶面具有容纳所述连杆外侧端铰接点的运动轨道,所述下盖底部具有定位凸环。
12.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顶面具有圆形沉台,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圆形沉台范围内,且所述调节杆的伸出高度不高于所述圆形沉台的深度。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实现了治具的孔径大小可调节,适配不同尺寸的镜头,接省了开发新治具的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7.一种如图1-2所示的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盖1、旋转架2、连杆3、叶片4、下盖5,其中上盖1与下盖5扣合叠置,上盖1和下盖5的中心均具有圆孔11,上盖1底面具有与圆孔11同轴的旋转架限位槽,旋转架2设置于限位槽内,并可旋转滑动,旋转架2上具有调节杆6,上盖1上具有对应调节杆6的运动槽12,调节杆6上部限位在运动槽12内,叶片4数量为多个,且沿圆孔11环形分布,叶片4可遮挡圆孔11,叶片4的外侧端具有两个铰接点,其中一个铰接点与下盖5铰接,另一个铰接点与连杆3的内侧端铰接,连杆3的外侧端铰接在旋转架2上,上述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机械式虹膜结构,从而控制圆孔11的孔径大小。
18.上盖1和下盖5上沿环形分布有三个定位孔13,用于实现上下盖的相对位置固定,同时也方便定位到检测机上。
19.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其中上盖1的底面具有容纳腔,叶片4、连杆3均位于容纳腔内,叶片4的旋转及连杆3的伸缩均不受限。
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叶片4的叶片为五片,叶片4的形状一致,五片叶片4完全展开可拼成完整的圆形,且叶片4的内侧端为尖角,叶片4左右两边为向同一侧弯曲的弧形边,每个叶片4对应一个连杆3,由于叶片4的内弯弧形边构成变径孔的边缘,在旋转架2、连杆3的作用下每个叶片4的旋转折叠即实现孔径的变化。
21.进一步地,下盖5为圆形平板结构,下盖5顶面具有容纳连杆3外侧端铰接点的运动轨道52;下盖5底面具有定位凸环51用于定位在检测机上,且使得治具具有一定支撑高度。
22.本实用新型主体为紧凑的圆盘结构,方便放置和使用,上盖1的顶面具有圆形沉台,调节杆6位于圆形沉台范围内,且调节杆6的伸出高度不高于圆形沉台的深度,从而可避免调节杆6在检测过程中被误碰。
2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4.当调节杆6沿运动槽12顺时针运动时,旋转架2带动连接杆3外侧沿运动轨道做相同运动,同时连接杆3内侧带动叶片4围绕另一个铰接点做顺时针运动,从而使整个叶片4呈打开的状态。可根据镜头实际尺寸大小调整调节杆6的位置,实现孔径放大/缩小的效果。
2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盖(1)、旋转架(2)、连杆(3)、叶片(4)、下盖(5),其中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5)扣合叠置,所述上盖(1)和下盖(5)的中心均具有圆孔(11),所述上盖(1)底面具有与所述圆孔(11)同轴的旋转架限位槽,所述旋转架(2)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可旋转滑动,所述旋转架(2)上具有调节杆(6),所述上盖(1)上具有对应调节杆(6)的运动槽(12),所述调节杆(6)上部限位在所述运动槽(12)内,所述叶片(4)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圆孔(11)环形分布,所述叶片(4)的外侧端具有两个铰接点,其中一个铰接点与所述下盖(5)铰接,另一个铰接点与所述连杆(3)的内侧端铰接,所述连杆(3)的外侧端铰接在所述旋转架(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下盖(5)上沿环形分布有三个定位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底面具有容纳腔,所述叶片(4)、连杆(3)均位于容纳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4)的叶片为五片,所述叶片(4)的形状一致,五片所述叶片(4)完全展开可拼成完整的圆形,且所述叶片(4)的内侧端为尖角,所述叶片(4)左右两边为向同一侧弯曲的弧形边,每个所述叶片(4)对应一个所述连杆(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5)为圆形平板结构,所述下盖(5)顶面具有容纳所述连杆(3)外侧端铰接点的运动轨道(52),所述下盖(5)底面具有定位凸环(5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顶面具有圆形沉台,所述调节杆(6)位于所述圆形沉台范围内,且所述调节杆(6)的伸出高度不高于所述圆形沉台的深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用型可变孔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盖、旋转架、连杆、叶片、下盖,其中上盖与下盖扣合叠置,上盖和下盖的中心具有圆孔,上盖底面具有与圆孔同轴的旋转架限位槽,旋转架设置于限位槽内,并可旋转滑动,旋转架上具有调节杆,上盖上具有对应调节杆的运动槽,调节杆上部限位在运动槽内,叶片数量为多个,且沿圆孔环形分布,叶片的外侧端具有两个铰接点,其中一个铰接点与下盖铰接,另一个铰接点与连杆的内侧端铰接,连杆的外侧端铰接在旋转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实现了治具的孔径大小可调节,适配不同尺寸的镜头,接省了开发新治具的成本。治具的成本。治具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平 向午丰 李国晴 赵新亚 陈菲 严小超 杨雪 谭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6
技术公布日:2022/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