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轨道及隧道巡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8701发布日期:2023-05-06 23:0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智能轨道及隧道巡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轨道,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轨道及包括该智能轨道的隧道巡检系统。


背景技术:

1、滑触线也称为滑导线,是用于给移动设备进行供电的一种输电装置。滑触线与市电电连接,并与移动设备的运行轨道匹配设置。移动设备在轨道上运行对被测对象进行监测过程中,连接在移动设备上的电刷贴合着滑触线并沿着滑触线同步移动,用以给移动设备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供给。在移动设备的日常巡检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实时掌握移动设备的在轨运行状态以及滑触线的健康参数。

2、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滑触线一般布置在较高的位置,检测比较困难。同时,轨道仅起到支撑移动设备并为移动设备的运行发挥导向的作用,无法获取到上述移动设备在轨运行状态及滑触线的健康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轨道及隧道巡检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轨道,所述智能轨道包括轨道本体、滑触线组件、信息接收模块以及一个或多个中继模块,滑触线组件设置于所述轨道本体上并沿所述轨道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轨道本体上,一个或多个中继模块设置于所述轨道本体上,且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和设置在所述轨道本体上并可沿所述轨道本体相对运动的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中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设备的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模块。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智能轨道包括多个所述中继模块,多个所述中继模块沿所述轨道本体的延伸方向均匀布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中继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中继模块包括:

6、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滑触线组件的第二信号;

7、处理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信号连接;以及

8、通信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信号连接,且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9、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移动设备信号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并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模块。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信号包括所述滑触线组件的电压信号和/或电流信号和/或集电器磨损信号。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中继模块还包括:

12、电池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单元包括锂电池。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记录所述移动设备的在轨运行状况的信号。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巡检系统,包括:

16、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轨道;以及

17、移动设备,设置在所述智能轨道的轨道本体上并可沿所述轨道本体相对运动;

18、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轨道的滑触线组件电连接,并与所述智能轨道的任一中继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19、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轨道,通过在轨道本体上设置信息接收模块和一个或多个中继模块,中继模块与信息接收模块和设置在轨道本体上并可沿轨道本体相对运动的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连接,使得轨道能够实时获得移动设备的在轨运行状态及滑触线的健康参数。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轨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更加智能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轨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轨道包括多个所述中继模块,多个所述中继模块沿所述轨道本体的延伸方向均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轨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中继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模块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包括所述滑触线组件的电压信号和/或电流信号和/或集电器磨损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模块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包括锂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记录所述移动设备的在轨运行状况的信号。

9.一种隧道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轨道及隧道巡检系统,智能轨道包括轨道本体、滑触线组件、信息接收模块和中继模块,滑触线组件设置于轨道本体上并沿轨道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于轨道本体上。中继模块设置于轨道本体上,且与信息接收模块和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连接,中继模块用于接收移动设备的第一信号,并将第一信号发送至信息接收模块。中继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使得移动设备的数据能够实现及时传输,使轨道更加智能化。中继模块采用无线通信连接,避免了采用有线通信存在的成本高、施工难度大、需要特殊接入设备的问题,并且还降低了维护难度。依托中继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使得智能轨道可扩展更多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贵,贾宁,辛欣,卢健,周志伟,张巍汉,廖军洪,李溯,张英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交跃通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