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5854发布日期:2023-06-02 00:3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发声器件作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主要元器件之一,其主要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2、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磁路系统包括磁钢、间隔设置于磁钢的副磁钢和设置于副磁钢的导磁板,将导磁板一体成型,盖设于副磁钢上,导磁板和磁钢之间形成磁间隙。

3、然而,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导磁板一体成型,导致两面之间的磁间隙减小受限制,无法做到需要设计的磁间隙,影响声学性能。

4、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学性能优良的发声器件。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3、盆架;

4、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振膜和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

5、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第一导磁板、主磁钢、第一边磁钢、第二边磁钢以及第二导磁板;所述第一导磁板包括导磁板本体、由所述导磁板本体的相对两侧向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弯折延伸的侧板和由所述侧板向所述盆架方向弯折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主磁钢固定于所述导磁板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磁钢固定于所述盆架并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侧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的另外相对两侧,所述主磁钢、所述第一边磁钢以及所述侧板共同围成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边磁钢固定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且间隔设置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主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磁板叠设于所述第一边磁钢和/或所述第二边磁钢远离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二导磁板间隔环绕所述导磁板本体设置并共同围成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插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以及,

6、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并位于所述磁路系统远离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二振膜和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插设于第二磁间隙。

7、优选的,所述第一边磁钢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的长轴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边磁钢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的短轴相对两侧。

8、优选的,所述第一边磁钢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磁钢本体、由所述第一磁钢本体靠近所述主磁钢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延伸的弯折部和由所述弯折部向靠近所述主磁钢凸出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9、优选的,所述第一边磁钢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二磁钢本体和由所述第二磁钢本体向靠近所述主磁钢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磁钢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10、优选的,所述盆架包括第一盆架和与所述第一盆架叠设固定的第二盆架,所述第一边磁钢位于所述第一盆架和所述第二盆架之间,所述第一导磁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系统的所述第一导磁板的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

11、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相对两侧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边磁钢固定于所述支撑板。

12、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下夹板,所述下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主磁钢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

13、优选的,所述导磁板本体、所述侧板及所述固定板为一体或分体结构设置。

14、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弹性导电件,所述弹性导电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的第一弹性导电件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二弹性导电件,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导电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前盖,所述前盖盖设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前盖设有贯穿其上的出声孔,所述前盖与所述第二振膜间隔形成发声前腔,所述发声前腔通过所述出声孔与外界连通。

1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中,通过磁路系统固定于盆架,磁路系统包括第一导磁板、主磁钢、第一边磁钢、第二边磁钢以及第二导磁板;第一导磁板包括导磁板本体、由导磁板本体的相对两侧向靠近第一振动系统弯折延伸的侧板和由侧板向盆架方向弯折延伸的固定板,固定板固定于盆架;主磁钢固定于导磁板本体靠近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第一边磁钢固定于盆架并间隔设置于主磁钢的相对两侧,两个侧板间隔设置于主磁钢的另外相对两侧,主磁钢、第一边磁钢以及侧板共同围成第一磁间隙;第二边磁钢固定于固定板远离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且间隔设置于侧板远离主磁钢的一侧,第二导磁板叠设于第一边磁钢和/或第二边磁钢远离第一振动系统一侧且固定于盆架,第二导磁板间隔环绕导磁板本体设置并共同围成第二磁间隙;第一音圈插设于第一磁间隙,第二音圈插设于第二磁间隙;这样使得第一导磁板的长边位置去除形成导磁板本体,有效简化导磁板结构,同时通过调节第一边磁钢和主磁钢的间距,优化磁间隙的大小,提高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磁钢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的长轴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边磁钢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的短轴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磁钢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磁钢本体、由所述第一磁钢本体靠近所述主磁钢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延伸的弯折部和由所述弯折部向靠近所述主磁钢凸出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磁钢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二磁钢本体和由所述第二磁钢本体向靠近所述主磁钢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磁钢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包括第一盆架和与所述第一盆架叠设固定的第二盆架,所述第一边磁钢位于所述第一盆架和所述第二盆架之间,所述第一导磁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系统的所述第一导磁板的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相对两侧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边磁钢固定于所述支撑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下夹板,所述下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主磁钢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本体、所述侧板及所述固定板为一体或分体结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弹性导电件,所述弹性导电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的第一弹性导电件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一侧的第二弹性导电件,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导电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前盖,所述前盖盖设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前盖设有贯穿其上的出声孔,所述前盖与所述第二振膜间隔形成发声前腔,所述发声前腔通过所述出声孔与外界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发声器件包括:盆架;第一振动系统;磁路系统,第一导磁板包括导磁板本体、侧板和由侧板向盆架方向弯折延伸的固定板;主磁钢固定于导磁板本体靠近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第一边磁钢间隔设置于主磁钢的相对两侧,两个侧板间隔设置于主磁钢的另外相对两侧,主磁钢、第一边磁钢以及侧板共同围成第一磁间隙;第二边磁钢固定于固定板远离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且间隔设置于侧板远离主磁钢的一侧,第二导磁板间隔环绕导磁板本体设置并共同围成第二磁间隙;第一音圈插设于第一磁间隙;以及第二振动系统,第二振动系统的第二音圈插设于第二磁间隙。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发声器件便于提高声学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任莉,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