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入网决策方法及装置

文档序号:34315523发布日期:2023-05-31 23:4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终端入网决策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入网决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平台与终端之间通过边缘节点进行通信连接,并由边缘节点对终端进行资源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云计算平台的负荷。由于边缘节点呈网状分布,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边缘节点,并将目标终端与边缘节点进行连接。

2、目前,边缘节点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是通过比较信号强度进行连接和切换,但是这种方法的自适应度能力较差,且在终端与一个边缘节点建立通信连接后,需要等到信号强度不足以支持终端和已连接边缘节点继续通信时,才进行边缘节点的切换,使用户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入网决策方法及装置,以提高终端入网的自适应度,且提高用户体验感。

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入网决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响应于终端入网请求,扫描得到目标终端;

5、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终端标识;

6、根据所述终端标识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通信链路数量;

7、确定所述通信链路数量对应的预设入网策略;

8、根据所述预设入网策略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

9、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数量对应的预设入网策略,包括:

10、当所述通信链路数量为0时,所述预设入网策略为第一入网策略;

11、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入网策略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包括:

12、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待连接的边缘节点数量,并根据所述边缘节点数量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

13、可选地,当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待连接的边缘节点数量,并根据所述边缘节点数量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包括:

14、确定每个目标终端对应的待连接的边缘节点数量,并根据所述边缘节点数量确定每个目标终端对应的优先值;所述优先值为目标终端对应的边缘节点数量的倒数;

15、根据多个优先值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

16、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数量对应的预设入网策略,包括:

17、当所述通信链路数量为1时,所述预设入网策略为第二入网策略,

18、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入网策略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包括:

19、确定待连接的边缘节点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20、确定所述目标终端所建立的通信链路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21、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值;

22、若大于,则将所述待连接的边缘节点作为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

23、若不大于,则将所述通信链路对应的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

24、可选地,在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目标边缘节点通信连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5、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任务上传请求;所述任务上传请求包括任务数据量;

26、确定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关联的边缘节点对应的存储空间量;

27、确定所述存储空间量大于所述任务数据量的边缘节点,作为任务边缘节点;

28、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或所述任务边缘节点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任务。

2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或所述任务边缘节点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任务,包括:

30、分别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和所述任务边缘节点对应的第一适应度值和第二适应度值;

31、判断所述第一适应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适应度值;

32、若大于,则将所述任务边缘节点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任务边缘节点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任务;

33、若小于或等于,则通过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任务。

34、可选地,所述分别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和所述任务边缘节点对应的第一适应度值和第二适应度值,包括:

35、根据所述任务上传请求确定任务重要度;

36、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的目标处理时长、目标信号强度和目标负载量;

37、根据所述任务重要度、目标处理时长、目标信号强度和目标负载量确定第一适应度值;

38、根据确定所述第一适应度值的步骤,确定所述任务边缘节点对应的第二适应度值。

39、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40、当所述目标终端的通信链路数量为0,且与所述目标终端待连接的边缘节点数量为1,且所述待连接的边缘节点对应的连接链路为预设数量时,根据第三入网策略将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边缘节点通信连接;所述连接链路为待连接边缘节点与终端之间连接的链路。

41、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42、当与所述目标终端待连接的边缘节点的cpu资源为预设阈值时,根据第四入网策略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

4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入网决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44、扫描模块,用于响应于终端入网请求,扫描得到目标终端;

45、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终端标识;

46、通信链路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标识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通信链路数量;

47、预设入网策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通信链路数量对应的预设入网策略;

48、目标边缘节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入网策略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

49、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终端入网决策方法。

50、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终端入网决策方法。

5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2、本申请通过响应于终端入网请求扫描得到目标终端,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终端标识,根据所述终端标识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通信链路数量,确定所述通信链路数量对应的预设入网策略,根据所述预设入网策略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通过确定目标终端不同的通信链路数量,并进一步根据不同的通信链路数量选择合适的预设入网策略,将目标终端与目标边缘节点进行通信连接,提高终端入网的自适应度能力,且区别于现有技术,无需将目标终端与已连接边缘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断开后再进行连接,实现无感切换,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终端入网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数量对应的预设入网策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待连接的边缘节点数量,并根据所述边缘节点数量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数量对应的预设入网策略,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目标边缘节点通信连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或所述任务边缘节点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任务,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和所述任务边缘节点对应的第一适应度值和第二适应度值,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一种终端入网决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入网决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终端入网请求扫描得到目标终端,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终端标识,根据所述终端标识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通信链路数量,确定所述通信链路数量对应的预设入网策略,根据所述预设入网策略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通过确定目标终端不同的通信链路数量,并进一步根据不同的通信链路数量选择合适的预设入网策略,将目标终端与目标边缘节点进行通信连接,提高终端入网的自适应度能力,且区别于现有技术,无需将目标终端与已连接边缘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断开后再进行连接,实现无感切换,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邓乐群,张浩,赵坤,龙飞,陈立平,杨亚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