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2578发布日期:2023-10-28 20:5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施工现场人员监控,尤其涉及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施工项目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建筑的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也是逐渐的提高。

2、目前,在现有的施工现场中,普遍采用视频监控技术对施工场地进行实时的监控记录,从而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管理。

3、但是,由于施工现场人员较多 ,且不同的工种应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内工作,如果不同工种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内随意走动,一方面存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误操作而引起工程事故。因此,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的人员监控系统无法防止人员随意走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内的人员随意走动,无法被有效监控的技术问题。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

3、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包括围绕施工现场的物理围栏,所述物理围栏设置有出入施工现场的进出口,所述进出口设置有识别进出人员身份的面部识别器;

4、在施工现场内设置有将用于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至少两个施工区域的电子围栏,在施工现场内还设置有监控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器,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佩戴有与所述电子围栏通信的定位器;

5、该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面部识别器、所述电子围栏、所述视频监控器、所述定位器均与所述服务器通讯;

6、所述服务器内存储有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面部特征的面部信息,所述面部信息通过面部识别器采集并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内集成有报警器,所述定位器内集成有声音提示器,所述服务器内还存储有匹配施工区域内所述定位器的定位信息;

7、其中,面部识别器采集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的面部特征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面部识别器采集的面积特征并所述面部信息比较,当所述面部特征匹配所述面部信息时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当面部特征不匹配所述面部信息时,服务器报警;

8、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某一施工区域后,人员佩戴的所述定位器与所述电子围栏配对形成位置数据,所述电子围栏将所述位置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定位信息与位置数据比较,当所述位置数据与定位信息匹配时,所述视频监控器监控施工现场,当所述位置数据与所述定位信息不匹配时,所述服务器报警,并且,所述声音提示器发出声音提示。

9、作为优选,所述电子围栏包括接收所述定位器发出的信号的接收机,所述接收机至少有两个,所述定位器包括向所有所述接收机发射信号的发射机,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接收机接收的所述发射机发出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定位器是否在电子围栏内。

10、作为优选,所述接收机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机体组件,所述外壳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所述机体组件的安装腔,所述外壳还包括盖合所述安装腔的盖板。

11、作为优选,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将所述壳体固定于地面,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2、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盖板设置有环槽,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环槽内,所述密封圈卡接于所述环槽内。

13、作为优选,所述盖板凸出所述壳体侧壁的部分还设置有环棱,所述环棱至少有三条,并且,所述环棱由靠近壳体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高度逐渐增加。

14、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的加强片,所述加强片一体式设置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由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高度逐渐减小。

15、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器固定于人员的安全帽上。

16、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定位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内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17、作为优选,所述帽体包括帽腔,所述凹槽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帽腔相通的声孔。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9、1、通过设置面部识别器,可以采集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的面部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易于被管理。

20、2、通过设置定位器以及电子围栏,电子围栏将施工现场划分为多个工作区域,不同工种的人员佩戴定位器进入施工现场后,电子围栏可以将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划分在不同的区别内,人员离开所在工作区域后,报警器以及声音提示器工作,从而可以迅速锁定离开工作区域的工作人员,防止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内走动,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隐患。

21、3、通过设置声音提示器和报警器,当工作人员离开所在工作区域内以后,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同时,声音提示器发出声音向离开工作区域的工作人员发出提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返回自己的工作区域,进一步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便于管理施工现场内的工作人员。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施工现场的物理围栏(1),所述物理围栏(1)设置有出入施工现场的进出口(11),所述进出口(11)设置有识别进出人员身份的面部识别器(2);在施工现场内设置有将用于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至少两个施工区域的电子围栏(3),在施工现场内还设置有监控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器(4),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佩戴有与所述电子围栏(3)通信的定位器(5);该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还包括服务器(6),所述面部识别器(2)、所述电子围栏(3)、所述视频监控器(4)、所述定位器(5)均与所述服务器(6)通讯; 所述服务器(6)内存储有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面部特征的面部信息,所述面部信息通过面部识别器(2)采集并上传至所述服务器(6),所述服务器(6)内集成有报警器,所述定位器(5)内集成有声音提示器,所述服务器(6)内还存储有匹配施工区域内所述定位器(5)的定位信息;其中,面部识别器(2)采集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的面部特征上传至所述服务器(6),所述服务器(6)接收所述面部识别器(2)采集的面积特征并所述面部信息比较,当所述面部特征匹配所述面部信息时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当面部特征不匹配所述面部信息时,服务器(6)报警;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某一施工区域后,人员佩戴的所述定位器(5)与所述电子围栏(3)配对形成位置数据,所述电子围栏(3)将所述位置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6),所述服务器(6)将所述定位信息与位置数据比较,当所述位置数据与定位信息匹配时,所述视频监控器(4)监控施工现场,当所述位置数据与所述定位信息不匹配时,所述服务器(6)报警,并且,所述声音提示器发出声音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围栏(3)包括接收所述定位器(5)发出的信号的接收机(31),所述接收机(31)至少有两个,所述定位器(5)包括向所有所述接收机(31)发射信号的发射机,其中,所述服务器(6)根据所述接收机(31)接收的所述发射机发出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定位器(5)是否在电子围栏(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31)包括外壳(32)和设置于所述外壳(32)内的机体组件(33),所述外壳(32)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34),所述壳体(34)内设置有安装所述机体组件(33)的安装腔(341),所述外壳(32)还包括盖合所述安装腔(341)的盖板(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5)通过螺钉(351)将所述壳体(34)固定于地面,所述壳体(34)与所述盖板(3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5)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壳体(34)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盖板(35)设置有环槽,所述壳体(34)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环槽内,所述密封圈(36)卡接于所述环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5)凸出所述壳体(34)侧壁的部分还设置有环棱(352),所述环棱(352)至少有三条,并且,所述环棱(352)由靠近壳体(34)向远离所述壳体(34)的方向高度逐渐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4)的外壁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与所述壳体(34)为一体式结构的加强片,所述加强片一体式设置有加强环(342),所述加强环(342)由靠近所述壳体(34)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壳体(34)的方向高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器(5)固定于人员的安全帽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器(5)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定位器(5)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内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包括帽腔,所述凹槽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帽腔相通的声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施工现场人员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内的人员随意走动,无法被有效监控的技术问题。一种施工现场人员监控系统,包括围绕施工现场的物理围栏,所述进出口设置有识别进出人员身份的面部识别器;在施工现场内设置有将用于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至少两个施工区域的电子围栏;不同工种的人员佩戴定位器进入施工现场后,电子围栏可以将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划分在不同的区别内,人员离开所在工作区域后,报警器以及声音提示器工作,从而可以迅速锁定离开工作区域的工作人员,防止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内走动,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彭亮,姚晓鹏,王荣,雷炳升,张杨颖,叶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凌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