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33655发布日期:2023-08-15 11:0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城镇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其城市品位、景观要求和安全供电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架空电力线路入地敷设。同一地下电缆通道,可以容纳多回线路,输送容量的适应性强;自然条件(如雷电、风雨、盐雾、污秽等)和周围环境对电缆的影响较小,供电可靠性高;电缆隐蔽在地下,对人身比较安全;电缆线路的运行维护费用比较小,施工难度较小;配合环网柜、分接箱等设备,可进行多线路联络,形成供电网络,运行方式极为灵活,可大大缩减停电次数和停电范围,容易实现配网自动化;电缆线路敷设于地下,不占地面、空间,有利于市容美观。一方面,城市城区用电负荷呈持续快速增长,居民对供电可靠性期望提高;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容美观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城市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

2、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缆线路以其架空线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会越来越多地替代架空线路用于城市配电网的建设中,城市核心区架空电力线路入地改造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架空线路电缆入地的必然选择,也需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如管道定位、管道铺设质量、精准度、电缆穿管道、作业区间分部广、施工人员安全监管等相关问题。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管道分布定位模型、智慧工地视频监控平台、无人机巡航自动传输等技术,解决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技术难题具有广阔的施工前景及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通过bim技术建立入地管道三维模型,解决传统管道任意放置排布的问题;通过设立智慧工地可视化监管平台,施工区域布置固定移动终端摄像装置,实时监控作业人员施工动态;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佩戴有摄像定位装置的安全帽,监管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解决因施工区域广、分散施工作业人员不便监管的弊端;利用无人机自动巡航、拍摄、定位、数据回传等功能,实时动态了解施工区域施工进度、作业人数及作业人员行为,有利于解决劳动力资源组织及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利用智能导向装置解决传统电缆穿管不便于施工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利用bim技术建立埋地式综合“小管廊”内管道布置三维模型;

4、步骤2:每条架空入地线路设置固定移动终端监控设备,另外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帽安装摄像定位装置,利用智慧工地可视化视频监控平台实时监控现场作业区域;

5、步骤3:利用无人机自动巡航拍照、定位、遥测和数字传输功能,实时传送拍摄影像,既可了解施工区域作业人数,又能监控现场作业人员作业行为,辅助施工区域管理;

6、步骤4:利用智能导向装置牵引管线完成强弱电电缆穿管;

7、步骤5:总结成功经验,推广技术。

8、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入地管道材质、数量、位置定位、间距、管井定位等。

9、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每条架空线路入地施工区域设置两台固定移动终端监控设备,另外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帽安装摄像定位装置,不仅可以对工作现场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监管平台同时对多个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并具有视频截图存证、双向语音对讲、作业现场定位等功能,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风险防控,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推进。

10、进一步地,步骤3是指利用无人机自动巡航、高清拍摄、gps定位、数据回传等功能,实时动态了解施工区域施工进度、作业人数及作业人员行为,有利于解决劳动力资源组织及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同时利用拍摄的视频可制作成动漫施工工艺流程,有利于总结施工经验。

11、进一步地,步骤4是指利用智能导向装置牵引电缆穿管道,实时监控电缆穿越速率、位置,通过数据分析为施工提供依据,同时降低电缆穿管道的难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发明根据传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利用bim技术建立入地管道三维模型,模型包括管道材质、数量、位置定位、间距、管井定位等;利用视频监控平台、管理人员及作业佩戴摄像、定位的安全帽、无人机自动巡航、定位、数据回传技术,解决了传统入地管道施工杂乱、无规则排布问题,有效解决了排布架空线路入地施工分布广、作业区间距离长而不利于作业人员安全监管的问题,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入地管道材质、数量、位置定位、间距、管井定位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每条架空线路入地施工区域设置两台固定移动终端监控设备,另外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帽安装摄像定位装置,不仅可以对工作现场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监管平台同时对多个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并具有视频截图存证、双向语音对讲、作业现场定位等功能,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风险防控,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推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是指利用无人机自动巡航、高清拍摄、gps定位、数据回传等功能,实时动态了解施工区域施工进度、作业人数及作业人员行为,有利于解决劳动力资源组织及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同时利用拍摄的视频可制作成动漫施工工艺流程,有利于总结施工经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是指利用智能导向装置牵引电缆穿管道,实时监控电缆穿越速率、位置,通过数据分析为施工提供依据,同时降低电缆穿管道的难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智慧监控系统架空线路入地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步骤为:步骤1:利用BIM技术建立埋地式综合“小管廊”内管道布置三维模型;步骤2:每条架空入地线路设置固定移动终端监控设备,利用智慧工地可视化视频监控平台实时监控现场作业区域;步骤3:利用无人机自动巡航拍照、定位、遥测和数字传输功能,实时传送拍摄影像;步骤4:利用智能导向装置牵引管线完成强弱电电缆穿管;步骤5:总结成功经验,推广技术。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入地管道施工杂乱、无规则排布问题,有效解决了排布架空线路入地施工分布广、作业区间距离长而不利于作业人员安全监管的问题,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静,高亚斌,孙则树,段占立,陆修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