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连接件以及电子设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99813发布日期:2023-06-28 22:5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磁性连接件以及电子设备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吸,特别涉及一种磁性连接件以及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1、为方便用户单手将手机固定于车载支架上,通过对车载支架增加磁吸功能,以使得手机快速磁吸固定于车载支架上。

2、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路段时,车身会发生激烈晃动,为避免因车身激烈晃动而使得手机脱离车载支架,并相较于普通的使用环境,通过加大手机与车载支架之间相互磁吸的磁力,以使得手机可以稳固地磁吸固定于车载支架上。但也同样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需要将手机和车载支架分离时,更大的磁吸力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力来将手机与车载支架分开,这就导致用户将手机拆离车载支架变得费力,导致使用体验不好。

3、由于目前大部分的手机配件都具有磁吸功能,其中,手机配件除车载支架外还包括无线充电器、桌面支架和保护壳等,譬如,为使得桌面支架可以稳固地磁吸固定于手机背部,普遍加大桌面支架与手机之间磁力,进而导致桌面支架分离手机时,同样需要用户大力拉扯桌面支架,拆离费力,导致使用体验不好。

4、为此,为保留磁吸固定的便捷固定方式,同时在不丧失手机配件与手机之间的稳固磁吸固定能力的情况下,将提出一种全新的磁吸连接结构,并将该磁吸连接结构应用于手机配件上时,以克服手机拆离手机配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连接件、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支架。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磁性连接件,包括隔磁件以及并排设置的第一磁性连接件和第二磁性连接件,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可以相对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活动,所述隔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

3、进一步地,所述隔磁件包括第一隔磁件和第二隔磁件,所述第一隔磁件设置于第一磁性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的一侧。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磁件包括第一隔磁部和第二隔磁部,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具有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一底面,所述第一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一底面的一侧。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磁件还包括第三隔磁部,所述第三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隔磁部的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磁件包括第四隔磁部和第五隔磁部,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具有相邻的第二侧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第四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五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二底面的一侧。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磁件还包括第六隔磁部,所述第六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远离所述第四隔磁部的一侧。

8、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磁性连接件,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并相对所述支架本体固定,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可以相对所述支架本体活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的外围,或,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的外围。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包括第一主件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件上,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包括第二主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件上,所述第一主件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隔磁件包括第一隔磁件和第二隔磁件,

12、所述第一主件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一隔磁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3、所述第二主件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二隔磁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磁件和所述第二隔磁件均为环状结构;

15、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或,所述第一磁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排布成环状结构;

16、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或,所述第二磁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排布成环状结构。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径向宽度为d1,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径向宽度为d2,其中:d1<d2。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为d3,其中:0.1mm<d3≤4.0mm。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件内侧壁凸设有第一防脱部,所述第二主件连接有第二防脱部,所述第二防脱部可以活动置于所述第一防脱部靠近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件连接有第一止转部,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有第二止转部,所述第一止转部与所述第二止转部配合以防止所述第二主件相对所述第一主件旋转。

21、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固定于所述磁性连接件和/或所述支架本体。

22、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磁性连接件以及电子设备支架,磁性连接件包括隔磁件以及并排设置的第一磁性连接件和第二磁性连接件,磁性连接件用于与手机配件固定连接,第一磁性连接件和第二磁性连接件分别与手机磁吸,以使手机磁吸固定于手机配件上,因隔磁件设置于第一磁性连接件和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减弱第一磁性连接件与第二磁性连接件相互磁吸的磁力,第一磁性件连接件可以顺畅相对第二磁性连接件移动,其中第一磁性连接件保持与手机配件固定且将手机拆离手机配件时,因手机与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的磁吸力带动第二磁性连接件相对第一磁性连接件移动,使得手机拆离手机配件只需克服第二磁性连接件的磁吸力,或第二磁性连接件相对第一磁性连接件移动会改变磁性连接件的磁吸力,使得手机拆离手机配件变得容易。譬如,将磁性连接件连接于车载支架上,由于车身发生晃动时,普遍都是上下晃动或左右晃动,第二磁性连接件可以相对第一磁性连接件移动的方向与晃动方向不同,晃动不会导致第二磁性连接件跟随手机移动,手机依然可以稳固地磁吸固定于车载支架上。本发明既保证手机与手机配件之间具有较大的磁吸力,又解决了手机拆离手机配件费力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磁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磁件以及并排设置的第一磁性连接件和第二磁性连接件,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可以相对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活动,所述隔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件包括第一隔磁件和第二隔磁件,所述第一隔磁件设置于第一磁性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磁件包括第一隔磁部和第二隔磁部,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具有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一底面,所述第一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一底面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磁件还包括第三隔磁部,所述第三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隔磁部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磁件包括第四隔磁部和第五隔磁部,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具有相邻的第二侧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第四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五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二底面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磁件还包括第六隔磁部,所述第六隔磁部位于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远离所述第四隔磁部的一侧。

7.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性连接件,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并相对所述支架本体固定,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可以相对所述支架本体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的外围,或,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的外围。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件包括第一主件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件上,所述第二磁性连接件包括第二主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件上,所述第一主件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件包括第一隔磁件和第二隔磁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磁件和所述第二隔磁件均呈环状结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径向宽度为d1,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径向宽度为d2,其中:d1<d2;和/或,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件内侧壁设有第一防脱部,所述第二主件设有第二防脱部,所述第二防脱部可以活动置于所述第一防脱部靠近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和/或,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固定于所述磁性连接件和/或所述支架本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性连接件以及电子设备支架,磁性连接件用于与手机配件固定连接,第一磁性连接件和第二磁性连接件分别与手机磁吸,以使手机磁吸固定于手机配件上,因隔磁件设置于第一磁性连接件和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减弱第一磁性连接件与第二磁性连接件相互磁吸的磁力,第一磁性件连接件可以顺畅相对第二磁性连接件移动,其中第一磁性连接件保持与手机配件固定且将手机拆离手机配件时,因手机与第二磁性连接件之间的磁吸力带动第二磁性连接件相对第一磁性连接件移动,使得手机拆离手机配件只需克服第二磁性连接件的磁吸力,或第二磁性连接件相对第一磁性连接件移动会改变磁性连接件的磁吸力,使得手机拆离手机配件变得容易。

技术研发人员:张毕登,汪东林,张泽武,王才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