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42086发布日期:2023-12-02 04:5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智能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1、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2、目前,在智能建筑中,通过物联网对建筑中各子系统及设备进行信息连接,而设备是归属到空间的,空间又会分配给人,这样一旦授权了使用该空间的人,那此人就具备该空间内的所有设备的权限。但现有的物联网平台中,没有人和空间的数据,就没法将设备归属到人,这样个人没法自由控制所属空间设备的运行,缺少个性化和定制化,需要由统一的物联网管理者建立运行规则和逻辑。

3、现在提出建立一个聚合人、空间、设备全数据的物联聚合中心系统。物联聚合中心是汇聚了人,空间,设备的综合汇聚中心,并实现当人进入物联聚合中心系统时,显示且仅显示该人员所授权空间的所有设备的信息,实时运行状态,并具备所属设备的控制指令。

4、物联聚合中心再为人员提供一个低代码模块,可以建立任意的逻辑规则,控制归属自己的设备的运行:例如设定夏天8:40打开空调,5:30关闭空调;当自己车从园区道闸出去,自动关闭空调和灯。当人更换空间后,提醒已建立的规则是否自动同步到新空间,确认后自动生成新空间上的逻辑规则。

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聚合人、空间、设备全数据的物联聚合中心系统,并提供给使用人一个低代码模块自由建立任意的逻辑规则控制所属空间设备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3、创建一个聚合人、空间、设备全数据的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并将空间与设备进行关联,以获取第一关系表;

4、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根据使用人信息和第一关系表自动将空间关联的设备的设备数据关联到使用人,以获取第三关系表;

5、使用人登录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根据第三关系表获取使用人的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

6、根据使用人的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在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低代码模块界面建立设备运行的逻辑规则,根据控制命令控制使用人的归属设备按照逻辑规则运行。

7、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包括客户端、物联聚合中心、空间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多个分布式物联网网关和设备系统;所述物联聚合中心提供有客户端,所述物联聚合中心下接入空间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多个分布式物联网网关,每个所述分布式物联网网关下接入设备系统,所述设备系统包括多个设备。

8、进一步地,所述创建一个聚合人、空间、设备全数据的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并将空间与设备进行关联,具体包括:

9、从空间管理系统同步所有空间信息到物联聚合中心,根据所有空间信息构建空间列表;

10、从多个分布式物联网网关同步所有设备信息到物联聚合中心;

11、对于每个设备,根据设备信息从空间列表中选择该设备所属的空间,以将设备和空间进行关联,以获取第一关系表。

12、进一步地,所述空间信息包括空间id、空间类型、空间名称和空间图;

13、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id、设备类型和设备名称;

14、所述第一关系表包括设备id、设备名称、空间id和空间名称。

15、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根据使用人信息自动将空间关联的设备的设备数据关联到使用人,具体包括:

16、从空间管理系统同步所有空间和使用人关联的第二关系表到物联聚合中心;

17、物联聚合中心遍历第一关系表,以获取每个设备所属的空间id;

18、物联聚合中心根据每个设备所属的空间id遍历第二关系表,以获取每个设备所属的使用人id,根据设备id和每个设备所属的使用人id构建第三关系表。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关系表包括空间id、空间名称、使用人姓名和使用人id;

20、所述第三关系表包括设备id、设备名称、使用人姓名和使用人id。

21、进一步地,所述使用人登录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根据第三关系表获取使用人的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具体包括:

22、使用人登录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根据使用人id查询第三关系表,以获取该使用人的归属设备信息;其中,所述归属设备信息包括设备id、设备路径和设备名称;

23、根据使用人id查询第二关系表,以获取该使用人的归属空间信息;其中,所述归属空间信息包括空间id、空间路径、空间名称和空间图;

24、根据设备id从分布式物联网网关上获取实时设备数据;

25、在个人页面上展示该使用人的全局事件;其中,所述全局事件包括出入口进出事件和车辆进出事件;

26、在个人页面上展示该使用人的归属空间信息以及归属设备信息,点击单个设备,展示该设备的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

27、进一步地,所述根据使用人的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在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低代码模块界面建立设备运行的逻辑规则,根据控制命令控制使用人的归属设备按照逻辑规则运行,具体包括:

28、使用人登录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进入客户端界面,再进入下一级低代码模块界面;

29、根据全局事件、使用人的归属空间信息、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在低代码模块界面提供的流程框架上建立设备运行的逻辑规则,根据控制命令控制使用人的归属设备按照逻辑规则运行。

30、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

31、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将人、空间和设备全数据聚合到一起,当人进入该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时,可以显示且仅显示该人员所授权空间的所有设备的信息,实时监控运行状态,并具备所属设备的控制指令,同时展示该人员所属空间的信息如空间环境数据和空间能耗数据等;本发明通过低代码模块建立自定义的逻辑规则,控制归属自己的设备的运行,能够在人更换空间后,提醒已建立的规则自动同步到新空间,并在确认后自动生成新空间上的逻辑规则;本发明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自定义逻辑规则,有利于增强适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包括客户端、物联聚合中心、空间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多个分布式物联网网关和设备系统;所述物联聚合中心提供有客户端,所述物联聚合中心下接入空间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多个分布式物联网网关,每个所述分布式物联网网关下接入设备系统,所述设备系统包括多个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一个聚合人、空间、设备全数据的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并将空间与设备进行关联,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信息包括空间id、空间类型、空间名称和空间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根据使用人信息自动将空间关联的设备的设备数据关联到使用人,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系表包括空间id、空间名称、使用人姓名和使用人i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人登录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根据第三关系表获取使用人的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具体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使用人的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在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低代码模块界面建立设备运行的逻辑规则,根据控制命令控制使用人的归属设备按照逻辑规则运行,具体包括:

9.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的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首先创建一个聚合人、空间、设备全数据的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并将空间与设备进行关联;然后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根据使用人信息自动将空间关联的设备的设备数据关联到使用人;其次使用人登录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后,获取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最后根据使用人的归属设备信息和实时设备数据以及设备的控制命令在低代码模块界面建立设备运行的逻辑规则,根据控制命令控制使用人的归属设备按照逻辑规则运行。本发明将人、空间和设备全数据聚合到一起创建了物联网聚合中心系统,本发明通过低代码模块能够自定义建立逻辑规则,有利于增强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强,王军,余宁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之江实验室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