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19522发布日期:2024-02-22 21:2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耳机的,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耳机已经广泛用于与生活中不同的场景,而耳机佩戴难免会有容易脱落甚至因佩戴不牢固而遗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阶段的耳机的防脱落方法大多是通过构造设计,运用诸如挂钩等固定装置加固佩戴。然而,固定装置的设计容易让用户觉得冗余影响美观,甚至因外加的固定装置而影响了佩戴体验。因此,如何运用耳机本身来智能控制耳机防脱落是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目的在于智能调节耳机入耳深度,实现耳机防脱落的效果。

2、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获取目标用户的耳机佩戴信息;

4、若所述目标用户佩戴所述耳机,确定用户对应的标准入耳深度;

5、实时监测耳机入耳部分的当前入耳深度;

6、计算所述当前入耳深度与所述标准入耳深度差值,判断所述差值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数值范围;

7、若所述差值为负,则控制耳机入耳部分增压,调整压强差将所述耳机入耳部分调整至所述标准入耳深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耳机能够根据用户预设的标准,智能调整耳机入耳部分入耳深度,防止耳机脱落。

9、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0、实时监测所述耳机外壳是否被触摸;

11、若所述耳机外壳被触摸,则控制所述耳机关闭防脱落模式。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耳机外壳在被触摸时关闭防脱落模式,便于用户调整耳机位置。同时,防止用户取下耳机时,处于防脱落模式的耳机对用户造成损伤。

13、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耳机外壳被触摸,则控制所述耳机关闭防脱落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4、若所述耳机外壳解除被触摸状态,则根据当前入耳深度确定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标准入耳深度,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标准入耳深度控制所述耳机重新开启防脱落模式。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耳机关闭防脱落模式后,便于用户调整适配的入耳深度,根据调整后的耳塞入耳深度重新预设标准入耳深度,并基于调整后的标准入耳深度重新开启防脱落模式。

16、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7、当耳机入耳部分与标准入耳深度差值在第一预设数值范围内时,调整耳机入耳部分膨胀与耳壁贴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整耳机的入耳深度后,使耳机入耳部分膨胀贴合耳壁,降低耳机再次移出的风险。

19、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0、获取所述耳机的定位信息;

21、获取用户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

22、根据所述耳机定位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耳机与用户移动终端的距离;

23、判断所述距离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数值范围;

24、若所述距离超过第二预设数值范围,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至用户移动终端。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耳机与用户移动终端之间直线距离超过预设范围,则发出提示信息至用户移动终端,告知用户注意耳机情况,以防耳机丢失。

26、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7、获取所述耳机的倾斜方向;

28、判断所述耳机倾斜方向与预设基准方向形成的夹角是否超过第三预设数值范围;

29、若所述夹角超过所述第三预设数值范围,则调整压强差将所述入耳部分的耳机调整至所述标准入耳深度,并控制出耳侧的入耳部分的耳机膨胀,调整耳机入耳部分膨胀与耳壁贴合。

30、耳机入耳部分耳机入耳部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在佩戴耳机的情况下进行侧头动作时,若侧头动作倾斜方向与预设基准方向形成的夹角超过预设数值范围,则控制出耳侧的入耳部分耳机耳机入耳部分增压,调整入耳深度,并控制耳机入耳部分贴合耳壁,以防重力作用导致耳机脱落。

31、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2、若所述差值未在预设时间内调整至所述第一预设数值范围,则发出第二提示信息。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耳机处于防脱落模式时,若未能在预设时间内将耳机入耳部分入耳深度调整至标准入耳深度区间,则确定防脱落模式没有正常工作,此时发出提示信息及时告知用户。

34、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的防脱落控制系统,该耳机的防脱落控制系统包括:

35、佩戴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耳机佩戴信息;

36、模式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用户佩戴所述耳机,则控制所述耳机开启防脱落模式;

37、深度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对应的标准入耳深度;

38、所述深度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实时监测耳机入耳部分当前入耳深度;

39、判断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当前入耳深度与所述标准入耳深度差值,判断所述差值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数值范围。

40、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差值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数值范围,则控制所述耳机根据所述差值对应调整所述耳机入耳部分内气压;

41、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差值为负,则控制所述耳机入耳部分增压,调整压强差将所述耳机入耳部分调整至所述标准入耳深度。

42、本申请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设备,其中,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43、本申请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4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5、1、用户在佩戴耳机时,会获取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目标用户数据确定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标准入耳深度,并实时监测耳机入耳部分当前入耳深度,根据所获取的当前入耳深度与标准入耳深度智能调整耳机入耳深度,提高用户佩戴体验。

46、2、用户在佩戴耳机时,若所述耳机处于所述防脱落模式,则实时监测所述耳机外壳是否有被皮肤所接触,若所述耳机外壳有被皮肤所接触,则控制所述耳机关闭所述防脱落模式,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调整耳机入耳深度,避免因防脱落模式形成的压强差导致难以调整甚至使用户受伤。

47、3、耳机从耳机盒取出时,分别获取所述耳机的定位信息与所述耳机的耳机盒定位信息,根据所述耳机定位信息与所述耳机盒定位信息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耳机盒间直线距离,若所述距离超过预设数值范围,则发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注意耳机情况,以防丢失。



技术特征:

1.一种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耳机外壳被触摸,则控制所述耳机关闭防脱落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耳机的防脱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的防脱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耳机佩戴信息;若所述目标用户佩戴所述耳机,确定用户对应的标准入耳深度;实时监测耳机入耳部分的当前入耳深度;计算所述当前入耳深度与所述标准入耳深度差值,判断所述差值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数值范围;若所述差值为负,则控制入耳部分的耳机增压,调整压强差将所述耳机入耳部分调整至所述标准入耳深度,本申请能够智能调节耳机入耳深度,实现耳机防脱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德芯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