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耳迷走神经刺激的骨传导耳机

文档序号:35395808发布日期:2023-09-09 16:1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耳迷走神经刺激的骨传导耳机

本技术属于耳迷走神经刺激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耳迷走神经刺激的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1、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已被证明用于多种疾病,如抑郁症、失眠、肥胖、ⅱ型糖尿病、认知障碍、中风后遗症等。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具有便携、易操作等特点,但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仍仅作为治疗装置,多由患者居家治疗,该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目前,采用tavns治疗较为优势的疾病多为情绪障碍和代谢性疾病,这类疾病的重要治疗策略是干预生活方式,因此,亟需开发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将tavns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既可以减少患者病耻感,又可以增加tavns的使用场景和频率,提升实用性。与此同时,tavns被证明可以提升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反应力、控制力和决策能力,增强奖赏产生的工作动力,促进劳累后的情绪恢复等,除了医疗场景外,未来还有可能应用于极端作业、劳动工作、学习训练、健身运动等日常化场景。

2、tavns与耳机使用位置均为耳廓,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耳机目前多为头戴式耳机,佩戴后会对使用者的动作产生限制;也有专利提出耳塞式耳机的概念,但是耳塞和刺激电极距离过近,无法调节刺激电极位置,同时佩戴不牢,容易掉落。

3、如:中国专利cn109011145a公布了一种多功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该装置提供可评估刺激及电极状态检测反馈,可作为蓝牙耳机的刺激器,但该设计为头戴式耳机,且根据心电信号产生刺激波形,不适宜运动、工作等日常活动中使用。

4、中国专利cn114727190a公布了一种通过app数据分析进行健康监测保护的骨传导耳机,但是该仪器不具备耳迷走神经刺激功能。

5、中国专利cn109069297a公布提供了使用多功能耳机组件进行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avns”)的示例性系统、设备和方法。但该专利是从声源或独立信号发生器接收声音信号的放大器放大该声音信号以便产生放大电信号,该放大电信号用于在耳机组件根据声音信号发出可听声音的同时施加电刺激,其无法分别使用耳机功能或tavns功能,且涉及的耳机组件是气导耳机,通过扬声器传入耳道,而非通过骨传感技术传播声音,使用时需要将耳机完全覆盖耳朵孔,使人无法听到环境声音,在开车、户外跑步等场合下会存在潜在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用于耳迷走神经刺激的骨传导耳机,通过在耳夹式无线蓝牙耳机上设置刺激电极刺激人耳的耳甲区部位,使得耳夹式无线蓝牙耳机同时具备tavns功能和耳机播放功能,且播放器采用骨传感技术保持双耳开放,耳夹式结构佩戴牢靠、不易掉落,方便运动、工作等日常活动,使用便捷。

2、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用于耳迷走神经刺激的骨传导耳机,包括骨传导蓝牙耳机组件和耳迷走神经刺激组件;

4、所述骨传导蓝牙耳机组件包括耳前端部件、耳后端部件和u型支架,所述耳前端部件和所述耳后端部件通过所述u型支架连接,所述耳后端部件贴近人耳的一侧设置有骨传导振子,所述骨传导振子用于将音频传导至人耳;

5、所述耳迷走神经刺激组件包括两个刺激电极,分别为正刺激电极和负刺激电极;所述正刺激电极和所述负刺激电极均设置在耳前端部件贴近人耳的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耳前端部件包括第一柔性凸起部和第二柔性凸起部,所述第一柔性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凸起部与所述u型支架前端连接形成“y”型结构,所述第一柔性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凸起部分别容置在耳轮脚两侧;

7、所述第一柔性凸起部上贴近人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正刺激电极,所述第二柔性凸起部上贴近人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负刺激电极。

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凸起部均采用绝缘硅胶材质,所述正刺激电极和所述负刺激电极均为导电硅胶电极。

9、进一步地,所述骨传导耳机上还设置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骨传导振子和所述刺激电极的开/闭。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设置在u型支架靠近耳前端部件且背离人耳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刺激电极的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二控制按钮设置在耳后端部件背离人耳的一侧,用于控制骨传导振子的开启或关闭。

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均设置在所述耳后端部件背离人耳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刺激电极的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二控制按钮用于控制骨传导振子的开启或关闭。

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为机械按键按钮。

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为光传感器按钮。

14、进一步地,所述u型支架为硅胶弯折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采用耳夹式无线蓝牙耳机,并在耳夹式无线蓝牙耳机的耳后端部件上设置骨传导振子,通过骨传导振子与人耳振动接触传播音频,同时在耳前端部件上设置刺激电极对人耳的耳甲区部位进行刺激治疗,使得耳夹式无线蓝牙耳机同时具备耳机播放功能和tavns功能,将tavns与耳夹式无线蓝牙耳机相融合,既可以减少患者病耻感,又可以增加tavns的使用场景和频率,提升实用性;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采用骨传导技术传播声音,主要通过声音振动推动人耳组织与骨骼,从而刺激耳蜗中的听觉神经,使人听到声音;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不需要将耳塞置于用户耳内,保持双耳开放,很好地规避了传统气导耳机佩戴时无法准确感知外界环境的问题;

1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采用耳夹式无线蓝牙耳机,相比头戴式耳机,其体积小、方便携带,且耳夹式结构佩戴牢靠、不易掉落,方便运动、工作等日常活动,使用更加便捷;

19、(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的耳前端部件包括第一柔性凸起部和第二柔性凸起部,第一柔性凸起部和第二柔性凸起部与u型支架前端连接形成“y”型结构,第一柔性凸起部、第二柔性凸起部上贴近人耳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正刺激电极、负刺激电极,佩戴使用时,所述第一柔性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凸起部分别容置在耳轮脚两侧,通过两个凸起部夹持耳轮脚可以辅助增加夹持力,有利于佩戴牢靠、不易掉落。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用于耳迷走神经刺激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骨传导蓝牙耳机组件和耳迷走神经刺激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前端部件包括第一柔性凸起部和第二柔性凸起部,所述第一柔性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凸起部与所述u型支架前端连接形成“y”型结构,所述第一柔性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凸起部分别容置在耳轮脚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凸起部均采用绝缘硅胶材质,所述正刺激电极和所述负刺激电极均为导电硅胶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耳机上还设置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骨传导振子和所述刺激电极的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设置在u型支架靠近耳前端部件且背离人耳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刺激电极的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二控制按钮设置在耳后端部件背离人耳的一侧,用于控制骨传导振子的开启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均设置在所述耳后端部件背离人耳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刺激电极的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二控制按钮用于控制骨传导振子的开启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机械按键按钮。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光传感器按钮。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架为硅胶弯折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耳迷走神经刺激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耳迷走神经刺激的骨传导耳机,包括骨传导蓝牙耳机组件和耳迷走神经刺激组件;骨传导蓝牙耳机组件包括耳前端部件、耳后端部件和U型支架,耳前端部件和耳后端部件通过U型支架连接,耳后端部件贴近人耳的一侧设置有骨传导振子;耳迷走神经刺激组件包括两个刺激电极,两个刺激电极均设置在耳前端部件贴近人耳的一侧。本技术的骨传导耳机,在耳夹式无线蓝牙耳机上设置刺激电极刺激人耳的耳甲区部位,使得骨传导耳机同时具备taVNS功能和耳机播放功能,且播放器采用骨传感技术保持双耳开放,耳夹式结构佩戴牢靠、不易掉落,方便运动、工作等日常活动,使用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辛陈,张煜郑姮,荣培晶,李少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