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7728发布日期:2023-11-17 18:5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使用耳机,现有的耳机一般具有使用蓝牙与手机连接的功能,方便人们使用耳机接听电话,现有的耳机多种多样,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由于其使用方便,深受人们喜爱,现有的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一般由收音模块、夹持件和耳机组成,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一般夹持在佩戴者的衣领处使用。

2、现有申请号为:cn201720445796.0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领带夹式蓝牙耳机防丢器,包括主体、通过铰轴与主体连接的弹簧夹片,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锂电池组,主体的左端设有usb充电口,主体的上部左端设有耳机插孔和麦克风,主体的前端面设有蓝牙配对按钮和蜂鸣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结构简单,在现有的功能单一的领带夹的基础上,增加了蓝牙耳机的功能,而且增加了手机丢失报警的功能,功能实现多样化,满足了员工日常生活的需要。

3、基于上述,现有的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在使用时,当佩戴者需要临时取下耳机时,一般会任由耳机自然垂落,耳机与夹持件仅通过连接线进行连接,耳机在垂落时容易随着佩戴者的移动发生晃动,导致对耳机的连接线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耳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以解决现有的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在使用时,当佩戴者需要临时取下耳机时,一般会任由耳机自然垂落,耳机与夹持件仅通过连接线进行连接,耳机在垂落时容易随着佩戴者的移动发生晃动,导致对耳机的连接线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耳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夹持弹簧、收音壳体、耳机件、耳机收纳清洁机构和防丢失喇叭;

4、所述第二夹板铰接连接在第一夹板的上方;

5、所述夹持弹簧为直角弹簧结构,夹持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的转轴外侧;

6、所述收音壳体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的上方;

7、所述耳机件固定连接在收音壳体的后方;

8、所述耳机收纳清洁机构设置在收音壳体的上方前端;

9、所述防丢失喇叭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的下方,防丢失喇叭内部设置有电池。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板包括有:辅助夹持件;

11、所述辅助夹持件共设置两组,两组辅助夹持件均为圆盘状结构,两组辅助夹持件均设置有凸块结构,两组辅助夹持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的左右两侧。

12、进一步的,所述收音壳体包括有:缠线板;

13、所述缠线板为c字形结构,缠线板固定连接收音壳体外侧。

14、进一步的,所述耳机收纳清洁机构包括有:耳机收纳槽和收纳吸附磁块;

15、所述耳机收纳槽为圆柱状结构,耳机收纳槽开设在收音壳体的上方前端;

16、所述收纳吸附磁块固定连接在耳机收纳槽的内部底面。

17、进一步的,所述耳机收纳清洁机构还包括有:清洁驱动环、清洁限位槽、清洁限位件和清洁辊;

18、所述清洁驱动环为圆环状结构,清洁驱动环滑动连接在耳机收纳槽的内部;

19、所述清洁限位槽为s形槽结构,清洁限位槽开设在耳机收纳槽的内部;

20、所述清洁限位件共设置两组,两组清洁限位件分别固定连接在清洁驱动环的左右两侧,两组清洁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清洁限位槽的内部;

21、所述清洁辊共设置三组,三组清洁辊分别转动连接在清洁驱动环的上端。

22、进一步的,所述防丢失喇叭包括有:报警触发开关和报警触发件;

23、所述报警触发开关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的下方,报警触发开关为按压开关结构,报警触发开关与防丢失喇叭电性连接;

24、所述报警触发件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的上方。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夹持件的设置,当使用者将收音壳体夹持到领部时,此时辅助夹持件增加了整个耳机与衣领的连接强度,避免了整个耳机滑落。

27、本实用新型通过缠线板的设置,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耳机时,此时使用者可以将耳机件的连接线缠绕在缠线板上,此时缠线板方便了对耳机件的理线收纳,方便了操作者的使用。

28、本实用新型通过耳机收纳清洁机构的设置,当使用者需要临时摘下耳机件时,此时使用者可以将耳机件放置到耳机收纳槽的内部,此时收纳吸附磁块实现了对耳机件的吸附,耳机件向耳机收纳槽的内部移动时,此时耳机件向下挤压清洁驱动环,清洁驱动环向下移动带动清洁限位件向下移动,清洁限位件向下移动在清洁限位槽的作用下转动,此时清洁限位件带动清洁驱动环向下移动并转动,此时清洁辊实现了对耳机件外侧的清洁,保证了耳机件的整洁,延长了耳机件的使用寿命。

29、本实用新型通过防丢失喇叭的设置,当整个耳机在衣领滑落时,此时报警触发件不再挤压报警触发开关,此时报警触发开关触发防丢失喇叭发出声响,此时实现了对佩戴者的提醒,避免了整个耳机丢失。

30、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整个耳机与衣领的连接强度,避免了整个耳机滑落,方便了对耳机件的理线收纳,方便了操作者的使用,方便了耳机件的放置,避免了耳机件一直垂落,避免了操作者临时摘下耳机件对摘下耳机件的连接线造成损伤,实现了对耳机件外侧的清洁,保证了耳机件的整洁,延长了耳机件的使用寿命,实现了对佩戴者的提醒,避免了整个耳机丢失。



技术特征:

1.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夹持弹簧(3)、收音壳体(4)、耳机件(5)、耳机收纳清洁机构(6)和防丢失喇叭(7);所述第二夹板(2)铰接连接在第一夹板(1)的上方;所述夹持弹簧(3)为直角弹簧结构,夹持弹簧(3)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2)的转轴外侧;所述收音壳体(4)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2)的上方;所述耳机件(5)固定连接在收音壳体(4)的后方;所述耳机收纳清洁机构(6)设置在收音壳体(4)的上方前端;所述防丢失喇叭(7)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1)的下方,防丢失喇叭(7)内部设置有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2)包括有:辅助夹持件(201);所述辅助夹持件(201)共设置两组,两组辅助夹持件(201)均为圆盘状结构,两组辅助夹持件(201)均设置有凸块结构,两组辅助夹持件(201)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2)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音壳体(4)包括有:缠线板(401);所述缠线板(401)为c字形结构,缠线板(401)固定连接收音壳体(4)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收纳清洁机构(6)包括有:耳机收纳槽(601)和收纳吸附磁块(602);所述耳机收纳槽(601)为圆柱状结构,耳机收纳槽(601)开设在收音壳体(4)的上方前端;所述收纳吸附磁块(602)固定连接在耳机收纳槽(601)的内部底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收纳清洁机构(6)还包括有:清洁驱动环(603)、清洁限位槽(604)、清洁限位件(605)和清洁辊(606);所述清洁驱动环(603)为圆环状结构,清洁驱动环(603)滑动连接在耳机收纳槽(601)的内部;所述清洁限位槽(604)为s形槽结构,清洁限位槽(604)开设在耳机收纳槽(601)的内部;所述清洁限位件(605)共设置两组,两组清洁限位件(605)分别固定连接在清洁驱动环(603)的左右两侧,两组清洁限位件(605)分别设置在清洁限位槽(604)的内部;所述清洁辊(606)共设置三组,三组清洁辊(606)分别转动连接在清洁驱动环(603)的上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丢失喇叭(7)包括有:报警触发开关(701)和报警触发件(702);所述报警触发开关(701)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2)的下方,报警触发开关(701)为按压开关结构,报警触发开关(701)与防丢失喇叭(7)电性连接;所述报警触发件(702)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1)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领带夹式单呼入耳机,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耳机在垂落时容易随着佩戴者的移动发生晃动,导致对耳机的连接线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耳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夹持弹簧、收音壳体、耳机收纳清洁机构和防丢失喇叭;所述第二夹板铰接连接在第一夹板的上方;所述夹持弹簧为直角弹簧结构,夹持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的转轴外侧;所述收音壳体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的上方;所述耳机件固定连接在收音壳体的后方;所述耳机收纳清洁机构设置在收音壳体的上方前端;所述防丢失喇叭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的下方,方便了耳机的放置,避免了耳机一直垂落,避免了对耳机的连接线造成损伤,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黄本启,余海波,廖嘉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品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