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03508发布日期:2024-04-18 17:11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交通道路监控,尤其涉及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子监控,大多安装在路口的红绿灯位置处,用于实时监测路口位置是否存在汽车不当行驶的情况,并通过远程数据,将不当行驶的视频和截图均发送至交通警察处。

2、公告号为cn217178046u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安装装置,包括立柱、摄像头、安装盒和设备盒,设备盒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设备盒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方型块,两个方型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四个连接块均通过滑动杆滑动连接于空腔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空腔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板,两个滑动板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柱,通过双向螺纹杆、方型块、连接块和推拉柱带动两个滑动板相互靠近,以此固定方柱插入方孔完成对摄像头的安装,有效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3、然而在实施相关技术中发现上述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安装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上述装置的监控探头大多安装在面向汽车行驶路线的顶部,方便从高到低拍摄不当行驶的驾驶员进行面部拍摄,而一些地区,在特定的时间因拥堵而改变道路流向,这种车道成为潮汐车道,而一些潮汐车道能够在特定时间内,进行逆行的行驶,而此时潮汐车道上的监控探头则背对汽车,无法拍摄到驾驶人的面部,同时监控探头长时间使用后,镜头处会沾满灰尘,一般监控探头的安装位置较高,需要人工爬到监控探头的镜头前进行擦拭,提高了人工成本以及危险性,鉴于此,提供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光伏板,所述固定柱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配电箱,所述固定柱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中空延伸板,所述中空延伸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下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板,所述转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监控探头,所述中空延伸板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中空延伸板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下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下方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下方外侧啮合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外端面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外侧滑动连接有分隔板,所述第二斜齿轮外端面中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帚穗。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空延伸板内部上方中间与第一输出轴上方外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板下方底端与中空延伸板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中间外侧与中空延伸板内部下方中间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板顶端与中空延伸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方外侧与分隔板内部顶端中间转动连接,所述转杆外侧与分隔板内部左右两侧中间转动连接,所述帚穗外侧与监控探头的镜头处接触。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电机和监控探头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分隔板的数量为三个,且第一电机和监控探头之间的距离与分隔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空延伸板内部下方开设有环形凹槽,且中空延伸板内部下方的环形凹槽宽度与限位滑板底端厚度相同,所述转块与第一输出轴呈垂直状态,且转块与限位滑板呈垂直状态。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配电箱与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呈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器呈电性连接,且控制器与第二电机呈电性连接,所述中空延伸板左侧顶端的第一电机带动其下方的监控探头逆时针旋转,所述中空延伸板自左向右第二个第一电机、第三个第一电机以及第四个第一电机均顺时针旋转。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分隔板分布在中空延伸板下端面的左侧、中间以及右侧,所述中空延伸板下端面左侧分隔板的圆盘和帚穗分布在分隔板下方左右两侧,且中空延伸板下端面中间分隔板以及右侧分隔板的圆盘和帚穗均分布在分隔板下方右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分隔板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环形滑槽,且分隔板内部左右两侧的环形滑槽横切面形状与限位盘加固定杆的总横切面形状相同,所述帚穗的分布面积与圆盘外端面的面积相同,且圆盘外端面的面积与监控探头的镜头面积相同。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通过设计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将本装置安装在潮汐车道上,在特定时间,潮汐车道上的车的行进路线会发生改变,此时监控探头可根据车辆的行进路线自动转换监控拍摄角度,减少监控探头的拍摄范围死角,并且在监控探头转换拍摄角度时,其两侧设置的圆盘和帚穗也会通过控制器启动,对监控探头的镜头处以及表面均进行清扫,降低人工清扫所需的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从根本上降低工人因擦拭镜头而从高处掉落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顶端固定连接有光伏板(3),所述固定柱(2)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配电箱(4),所述固定柱(2)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中空延伸板(5),所述中空延伸板(5)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下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出轴(10),所述第一输出轴(10)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块(11),所述转块(11)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板(12),所述转块(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底端固定连接有监控探头(8),所述中空延伸板(5)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3),所述中空延伸板(5)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下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出轴(17),所述第二输出轴(17)下方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8),所述第一斜齿轮(18)下方外侧啮合有第二斜齿轮(19),所述第二斜齿轮(19)外端面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21),所述限位盘(21)外侧滑动连接有分隔板(9),所述第二斜齿轮(19)外端面中间固定连接有转杆(22),所述转杆(22)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盘(15),所述圆盘(15)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帚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延伸板(5)内部上方中间与第一输出轴(10)上方外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板(12)下方底端与中空延伸板(5)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7)中间外侧与中空延伸板(5)内部下方中间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板(9)顶端与中空延伸板(5)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17)上方外侧与分隔板(9)内部顶端中间转动连接,所述转杆(22)外侧与分隔板(9)内部左右两侧中间转动连接,所述帚穗(16)外侧与监控探头(8)的镜头处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6)和监控探头(8)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分隔板(9)的数量为三个,且第一电机(6)和监控探头(8)之间的距离与分隔板(9)之间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延伸板(5)内部下方开设有环形凹槽,且中空延伸板(5)内部下方的环形凹槽宽度与限位滑板(12)底端厚度相同,所述转块(11)与第一输出轴(10)呈垂直状态,且转块(11)与限位滑板(12)呈垂直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4)与第一电机(6)、控制器(13)和第二电机(14)呈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与控制器(13)呈电性连接,且控制器(13)与第二电机(14)呈电性连接,所述中空延伸板(5)左侧顶端的第一电机(6)带动其下方的监控探头(8)逆时针旋转,所述中空延伸板(5)自左向右第二个第一电机(6)、第三个第一电机(6)以及第四个第一电机(6)均顺时针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9)分布在中空延伸板(5)下端面的左侧、中间以及右侧,所述中空延伸板(5)下端面左侧分隔板(9)的圆盘(15)和帚穗(16)分布在分隔板(9)下方左右两侧,且中空延伸板(5)下端面中间分隔板(9)以及右侧分隔板(9)的圆盘(15)和帚穗(16)均分布在分隔板(9)下方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9)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环形滑槽,且分隔板(9)内部左右两侧的环形滑槽横切面形状与限位盘(21)加固定杆(20)的总横切面形状相同,所述帚穗(16)的分布面积与圆盘(15)外端面的面积相同,且圆盘(15)外端面的面积与监控探头(8)的镜头面积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交通道路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交通道路用电子监控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光伏板,固定柱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配电箱,固定柱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中空延伸板,中空延伸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下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块,转块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板;通过设计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将本装置安装在潮汐车道上,在特定时间,潮汐车道上的车的行进路线会发生改变,此时监控探头可根据车辆的行进路线自动转换监控拍摄角度,减少监控探头的拍摄范围死角。

技术研发人员:丁冬,骆传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博星锐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