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员状态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8858发布日期:2024-02-26 17:2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员状态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监控数据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员状态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传统的个人活动监测系统中,例如在社区管理、老人监护、员工效率监测等多种场合,通过监控设备获取到相关人员的监控数据,并根据设置的静态时长(如72小时)来判断被监测人员是否存在正常活动缺失,例如若连续72小时没有监测到被监测人员的活动数据即认为该人员存在活动异常的情况,但这种方法会造成大量误报警,尤其是在日常活动模式不规律或数据收集间断的情况下,监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人员状态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初始人员标识列表a={a1,a2,……,ai,……,am}、a对应的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列表b={b1,b2,……,bi,……,bm}、初始监控设备集、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ai为第i个初始人员标识,bi为ai对应的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i=1,2,……,m,m为初始人员标识的数量,所述初始监控设备集包括若干个初始监控设备,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3、s100,根据若干个初始监控设备,获取预设周期内ai对应的目标人员图像集ci={ci1,ci2,……,cij,……,cin}和ci对应的初始采样时间戳列表c0i={c0i1,c0i2,……,c0ij,……,c0in},cij为ai对应的第j个目标人员图像,c0ij为cij对应的初始采样时间戳,j=1,2,……,n,n为ai对应的目标人员图像的数量。

4、s200,根据c0i,获取c0i对应的采样间隔时长列表δc0i={δc0i1,δc0i2,……,δc0ij,……,δc0in},其中,δc0i1是指c0i1表征的时刻距ci1对应的上一初始采样时间戳表征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当j≠1时,δc0ij是指c0ij表征的时刻距c0i(j-1)表征的时刻之间的时长。

5、s300,根据bi和δc0i,从c0i中获取中间采样时间戳列表gi={gi1,gi2,……,gip,……,ciq},gip为ci对应的第p个中间采样时间戳,p=1,2,……,q,q为ci对应的中间采样时间戳的数量,其中,所述中间采样时间戳是指δc0i中小于bi的任一采样间隔时长对应的初始采样时间戳。

6、s400,当λ1<q/n≤λ2时,将bi确定为目标最大采样间隔时长,以实现对人员状态的后续监测,其中,λ1为预设的第一概率,λ2为预设的第二概率。

7、s500,当q/n≤λ1时,发出报警提示并根据预设的第一更新时长ε1对bi进行更新,并将bi更新后的结果确定为目标最大采样间隔时长,以实现对人员状态的后续监测。

8、s600,当q/n>λ2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更新时长ε2对bi进行更新,将bi更新后的结果确定为目标最大采样间隔时长,以实现对人员状态的后续监测。

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员状态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初始人员标识列表、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列表、初始监控设备集、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根据若干个初始监控设备,获取预设周期内ai对应的目标人员图像集和每一目标人员图像对应的初始采样时间戳列表,然后根据初始采样时间戳列表获取采样间隔时长列表,进而获取到符合要求的中间采样时间戳列表,最后根据中间采样时间戳占初始采样时间戳的比例来判断是否对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进行更新;当表征正常活动的中间采样时间戳的占比比较低时,容易发出报警提示,通过提高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能够提升中间采样时间戳的比例,使得更新后的目标最大采样间隔时长更加符合这一初始人员的活动习惯,从而减少误报警,提高了监控的准确性,当表征正常活动的中间采样时间戳的占比很高时,不易发出报警提示导致警报敏感性较差,通过降低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能够降低中间采样时间戳的比例,从而能够提高警报敏感性和监控的有效性,可知,本发明能够根据监测情况灵活地调整每个初始人员的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起到减少误报警或提高报警敏感性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初始人员标识列表a={a1,a2,……,ai,……,am}、a对应的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列表b={b1,b2,……,bi,……,bm}、初始监控设备集、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ai为第i个初始人员标识,bi为ai对应的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i=1,2,……,m,m为初始人员标识的数量,所述初始监控设备集包括若干个初始监控设备,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1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目标人员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未识别人员图像是指在若干个初始人员图像中未识别到任何一个初始人员的初始人员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σe符合如下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σe符合预设匹配度范围为0.9<σe<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500中通过如下步骤对bi进行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600中通过如下步骤对bi进行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关键人员标识列表h={h1,h2,……,hr,……,hs}、每个初始监控设备与初始监控设备集中除自身外的其他任一初始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hr为第r个关键人员标识,r=1,2,……,s,s为关键人员标识的数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员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ur符合如下条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监控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员状态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初始人员标识列表、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列表、初始监控设备集、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根据若干个初始监控设备,获取预设周期内任一初始人员对应的目标人员图像集和每一目标人员图像对应的初始采样时间戳列表,然后获取采样间隔时长列表,进而获取到中间采样时间戳列表,最后根据中间采样时间戳占初始采样时间戳的比例来判断是否对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进行更新。本发明能够根据监测情况灵活地调整每个初始人员的预设最大采样间隔时长,起到减少误报警或提高报警敏感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赵洲洋,靳雯,王全修,石江枫,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睿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