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线路断路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9410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广播线路断路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器,特别是一种广播线路断路报警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灵敏度高,便于普及的优点。适用于广播网、站对广播线路的断线检测。
目前社会上对广播线路的断线检测是靠工作人员定期巡回检查的方法。即靠工作人员定期的沿广播线路实地检查的方法来发现断线故障,或靠使用广播的用户的报告来发现断路故障,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并影响广播线路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检测广播线路断路的报警器。它能够准确的通过报警器的报警,显示出各广播线路断路的线段,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排除断路故障,以确保广播线路的畅通。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恒定的电流通过电路时电路中的电压降将随着电路中等效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考虑的。根据这个原理,当一条广播线路确定之后,线路中的等效直流电阻就是一个固定的值。(如一条广播线路是由一条干线和数条支线组成,各条支线并联后,同干线串联,各支线的直流电阻并联后和干线的直流电阻串联,形成一个等效电阻。)如给线路中送一恒定的电流,线路中压降也就是一个固定的值。当线路中某段线路断线时,(如某条支线)就会使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发生变化,线路中的压降也就随之而变化,如果把这一变化的电压信号检测出来,通过放大等处理后送入报警器,就能实现断路报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案实现的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框图,图中〔1〕为恒流源、〔2〕为抗干扰电路、〔3〕为比较放大电路、〔4〕为指示电路、〔5〕为或非门电路、〔6〕为音频振荡报警电路。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电路电原理图,图中D1-D22是型号为1N4001的晶体二极管,也可选用相同功能的其它型号的其它晶体三极管代替。D23-D28是发光二极管。T6-T10、T12、T13是型号为3DG6A的三极管,也可用相同功能的其它型号的晶体三极管代替。T14是型号为3D×204的晶体三极管,也可选用相同功能的其它型号的晶体三极管代替。W1-W5选用功率为1W、电阻值为600Ω的电位器。电阻器R1-R5的电阻值为51Ω。R6、R23、R12-R16的电阻值为750Ω,R7-R11的电阻值为100Ω。R17、R22的电阻值为330Ω。R18、R21的电阻值为1KΩ,R19、R20的电阻值为68KΩ。C1-C7为10V/100μF的电解电容器。C8、C9是电容量为0.022μF的瓷介质电容器。J1-J6为小型接线柱。E为6V电源。Y为8Ω0.5W相声器。
由附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电路是一种能检测5条广播线路的断路报警器。它主要是由三极管T1-T5,电阻器R1-R5,电位器W1-W5组成的5组恒流源;由二极管D3-D22电阻器R7-R11,电容器C1-C5组成的抗干扰电路;由三极管T6-T10组成的比较放大电路;由电阻器R12-R16,发光二极管D23-D27,电阻器R17、三极管T11组成的或非门电路;由三极管T12-T14,电阻器R18-R22、电容器C6、C8、C9,杨声器Y组成的音频振荡报警电路所组成。各电路之间的联接方式为每恒流源的输出端通过接线柱J1-J5与被检测的广播线路直接相联,并通过被检测广播线路和接线柱J6与公共地线相联。抗干扰电路包括低频抗干扰电路和高频抗干扰电路,低频抗干扰电路是由二支串联的二极管与另外二支串联的二极管并联后一端联接在被检测的广播线路上、另一端与公共地线相联。比较放大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电阻器R7-R11联接在被检测的广播线路上,其输出端和或非门电路的控制端相联或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与音频振荡器的电源线相联,音频振荡器的输出端通过功率放大器后与扬声器相联。以下将结合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详细描述。
工作时电源通过二极管D1、D2和电阻器R6形成一电流回路,A点电位被钳位在约4.7V电位上,这时1-5组恒流源的三极管T1、T2、T3、T4、T5的基极同处于约4.7V电位,其发射极电位处于高于基电位约0.65V的电位上,约为5.35V,这时因为发射极和基极的电位是定值,所以当调整电位器W1-W5时,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就会发生变化,用户可根据被检测线路长短不同(或者被检测线路等效电阻的不同)确定恒流源输出电流的大小。恒流源1-5组的电流通过接线柱J1-J5分别流向各自对应的5条被检测的广播线路中,并通过公共地线联接点J6形成恒流源电流输出回路,这样就在恒流源各自的输出端与公共地线间形成一电压降,这个电压降是由广播线路中的等效电阻值决定的,当广播线路中的等效电阻发生变化时,其电压降也要发生变化,(如广播线路中的某一支线发生断线故障时)。
由电阻器R7和三极管T6组成第一路比较放大电路,由电阻器R8-R11和三极管T7-T10分别组成第二路至第五路比较放大电路。比较放大器中的三极管T6-T10的基极只有大于0.7V时才能导通,在广播线路正常时调整恒流源的输出电流,使其在J1-J5端相对地电位都小于0.7V,同时又使在各自的广播线路中只要有一处断路,其对应的电位就大于0.7V,就会使对应的三极管导通。
由电阻器R12-R16,发光二极D23-D27、电阻器R17、晶体三极管T11组成具有5个输入端的或非门电路,它的5个输入端分别与五路比较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T6-T10的集电极相联,只要有一个或几个三极管导通,或非门电路中的三极管T11就要导通。T11管导通后就为由晶体管T12、T13等元件组成的音频振荡器提供一种电源通路,使音频振荡器工作,产生一音频信号通过放大后推动杨声器报警。
以下结合附图2,例举五路中的一路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更加详细的说明由附图2可知,接线柱J1与第一路被检测广播线路相联,这时第一路恒流源中的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流,即恒流源电流通过,接线柱J1、第一路广播线路回到公共地线J6端,形成电流回路,在广播线路正常时,调整电位器W1使J1端的电位小于0.7V,这时第一路比较放大电路三极管T6的基极电位因低于0.7V而截止。当广播线路有一处发生断线故障时,在J1端和J6端上的等效电阻就要变大,因此J1端的电位就要升高,从而使T6管导通,这时电流将通过电源E、电阻器R17、发光二极管D23、电阻器R12三极管T6形成回路,显示第一路广播线路的发光二极管D23就会发亮。由于在电阻器R12上有电流通过,晶体管T11的基极电位就要变低,使T11管导通,这时电流通过电源E、三极管T11流入音频振荡器,这时T11管的集电极电位约为电源电压,从而使音频振荡器振荡、产生音频信号并通过三极管T14放大后,推动相声器报警。
根据以上原理,被检测的广播线路中只要有一处断路,就要发出声音报警,同时又通过指示电路显示出是那一条线路有断路故障,工作人员在工作室内就可以随时掌握广播线路的完损情况,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干电池为电源,所以不受有无交流电条件的限制。从而为广播网、站提供一种理想的广播线路断线检测装置,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
权利要求1.一种主要由恒流源、抗干扰电路、比较放大电路、或非门电路、音频振荡报警电路所组成的广播线路断路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恒流源的输出端与被检测的广播线路直接相联;抗干扰电路直接联接在被检测的广播线路上;比较放大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电阻器联接在被检测的广播线路上,其输出端和或非门电路的控制端相联;或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与音频振荡器的电源线相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线路断路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抗干扰电路包括低频抗干扰电路和高频抗干扰电路。
3.按照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广播线路断路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抗干扰电路中的低频抗干扰电路是二支串联的二极管与另外二支串联的二极管并联后一端联接在被检测的广播线路上,另一端与公共地线相联。
专利摘要一种主要由恒流源、抗干扰电路、比较放大电路、或非门电路、音频振荡报警电路所组成的广播线路断路报警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灵敏度高、便于普及的优点,工作人员在工作室内就可以随时掌握广播线路的完损情况,由于使用干电池为电源,所以不受有无交流电条件的限制,从而为广播网、站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广播线路断线检测装置。
文档编号H04B3/46GK2039088SQ8821628
公开日1989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10日
发明者梁新宪 申请人:梁新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