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藏式微型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9827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藏式微型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听器。
已有的合式助听器大部份采用分立元件或者是分立元件和集成块组成的放大系统。这种助听器存在的主要缺点是体积大,主机(传声、放大系统)与耳机分开,使用很不方便,特别是穿单衣的夏季或工作时配戴更是如此,而且外挂的导线也影响使用者的美观。近年我国引入了一种日本产的耳背式助听器,与合式助听器相比,其体积已大大缩小,但配戴时外露仍十分明显,价格也昂贵,难以被一般使用者所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耳藏式微型助听器。它集主机(传声、放大系统)和耳机于一体,体积小,重量轻,可直接藏于耳廓内,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
耳藏式微型助听器的结构如

图1所示,包括主机和耳机两部分,主机由微型传声器、放大电路、钮扣电池组成,耳机由微型扬声器和耳塞构成。其技术要点是主机和耳机集于一体,并且所述的放大电路采用3只三极管、1只二极管、4只电容器、6只电阻器组成的组合型集成电路,外用SK63AB二组速胶粘剂压制成薄型集成块(约1.3克重),这样使整机体积得以极大的缩小,重量也轻,可直接内藏于耳廓内,从而实现了使用方便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主要优点在于主机和耳机集于一体,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造价较低。
附图1是耳藏式微型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耳藏式微型助听器放大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整机由主机(1)和耳机(6)组成,传声器(3)、放大电路(2)和电池(5)装置在主机内,传声器可采用CZN类型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主机外壳顶部开设入音孔(4),其位置应与传声器相对应。放大电路(2)为组合型集成电路,其原理如图2所示,由3只NPN,1只PN型二极管、4只电容器和6只电阻器组成,并用速胶粘剂SK63AB二组配比压制成薄型集成块(约1.3克重),电池(5)采用电压为1.5V的钮扣电池。耳机内装置微型舌簧式扬声器(7),耳塞中心开设出音孔(8)。主机外壳和耳塞可用固定式连接,也可用活动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燕尾滑块(9)和燕尾槽(10)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主机和耳机的连接位置,主机外壳和耳塞可采用塑料压注而成,也可用其它方法制成。整机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放大电路(2)的(11)、(12)、(13)端分别与传声器(3)的G、D、S连接,(13)、(14)端与扬声器连接,(11)端连电源负极,(15)端接电源正极。
在具体实施中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防止助听器产生自激,扬声器外最好用金属材料加以屏蔽;二是该助听器不是依靠电位器来调节音量,为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可通过改变入音孔(4)的大小来实现调节,或者在生产时可设计成强、中、弱三档次固定音量的产品;三是防止使用时电池的极性接反,放大电路(2)中的开关二极管主要起反压保护的作用。
其工作过程简述如下将主机(1)和耳机(6)连接,电源接通,将耳机插入耳孔内,外界200~3300赫兹的音频信号从入音孔(4)输入,被传声器(3)接收,经放大电路(2)放大后,从扬声器(7)输出至入音孔(8)传入耳内,从而实现助听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耳藏式微型助听器,包括外壳、传声器、放大电路、耳机等,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6)和主机(1)集于一体,放大电路(2)是3只NPN型三极管、1只PN型二极管4只电容器、6只电阻器组成的组合型集成电路,并采用SK63AB二组速胶粘剂封装。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藏式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1)和耳机(6)之间由燕尾滑块(9)和燕尾槽(10)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耳藏式微型助听器,由外壳、传声器、放大系统、耳机等组成,其特征是该助听器集主机(传声、放大系统)和耳机于一体。其放大电路是由3只三极管,1只二极管。10只阻容元件组成的组合型集成电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造价较低等特点。
文档编号H04R25/04GK2062533SQ8921298
公开日1990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9日
发明者陈荣权 申请人:陈荣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