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密码控制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553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话密码控制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密码来控制和限制电话使用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它具有锁定多组电话号码并可对已设定的电话密码进行更改的多种功能。
现有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大都只能限制直拨长途“0”号的拨通,存在着锁定的电话号码单一,其保密范围小,使用功能少,以及密码简单易失,密码变更不够方便的问题。在中国专利CN2066639U中公布了一种电话机用私通长途限制器,具有限制和记录等多种功能,但它需要配置键盘,显示器及外接电源等,电路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起来也不够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避免上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控制与变更密码功能较强的特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任务的方案如下具有一与电话机串接的电子开关电路1,电子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单片机的控制端相联,在电子开关电路1和单片机之间还并接有脉冲信号检测电路2和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3。
上述方案中单片机由低功耗的微处理器4与存贮器5和复位电路相联而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电话线路上串入电子开关电路1,在电话用机时开关处于常闭状态,并与脉冲信号检测电路2和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3和微处理器U2相联,当电话线路上出现拨打时的脉冲或双音频信号时,通过脉冲信号检测电路2或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3将信号转换成编码信号送往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将从存贮器5中获取有关数据和密码与被检测信号进行比较判断和处理,从而完成对电子开关电路的关断控制,以及对存贮器中的有关数据和密码进行的修改与增删,非控制号码则可直接通过电话进行拨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1、采用单片机来控制和处理电子开关电路,因而可以锁定和处理多达二十组以上的电话号码,包括0、117、137等,并可随时通过电话机对密码进行修改和增删,所以具有较强的保密和管理功能。
2、本实用新型不另设键盘和外接电源,整机结构简单紧凑。
3、本实用新型可直接通过电话键盘对其进行操作,完成开锁、关锁和修改与增删密码的任务,使用起来十分简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为图2中电子开关电路和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的放大图。
图4、5为图2中单片机和脉冲信号检测电路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3、4、5所示,具有一电子开关电路1,与电话线相串接,由整流电路和晶体管T1、T2、T5构成,在电话线路的联接端并接有电阻R1和D1-D4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正压端分别经电阻R3与晶体管T5的集电极和T2的基极相接,并与T1的发射极相接,T1的基极和T3的集电极相接并经电阻R2与整流电路的正压端相联,T5的基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22和电容C1经二极管D9、D10与微处理器4的控制端RB3相接,构成电子开关电路1,电子开关电路T1的集电极与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3相联,并经电阻R6和稳压管Z2后接地,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由8870芯片组成,为集成电路中标准的应用电路,其中BS端通过电阻R7与IN一端相接后经电阻R8电容C2与T1的集电极相接,T1的集电极经R6和二极管D6分成三路,一路经电容C4与8870芯片的SGT、并经电阻R9与EST相联,一路经R21和发光管L1与存贮器93C46芯片的CK端相联,另一路与VDD端相接,在二极管D6的两端分别通过稳压管Z2和电容EC2接地,8870芯片的DSC1和DSC2端相联有晶体振荡器X1,STD端和TDE端并接后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RB0相接,D4-D1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的RA0-TA3相联;本实施例的脉冲信号检测电路2的结构为R14、R13与C6所组成的积分电路与非门U1F串接后再经R15和C7组成的积分电路与非门U1E相接,非门U1E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RB1端相联,脉冲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经电阻R6与T1的集电极相联,单片机由低功耗的PIC16C56芯片和E2PROM存贮器93C46芯片构成,其中PIC16C56芯片的RB4-RB7端口与93C46芯片的CE、CK、D1、D0端相联,RB0、RB1端口为检测信号的输入端,RB2端经二极管D7和电阻R17与复位电路相接,RB3端与电子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相联,单片机的时钟电路由电阻R12和电容C5构成,工作频率为450KHZ,时钟电路的另一端经二极管D6与T1集电极处的R6相接,并经EC1接地,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由晶体T3、T4构成,在T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并接有电阻R10和电容EC3,发射集上串接电阻R4,与基极之间相接R10,T3的集电极与T4的集电极相联,并经电阻R11与PIC16C56芯片的MCLR脚相接,T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联有R19、R20,并分二路,一路由发射极与PIC16C56芯片的VDD和存贮器93C46芯片的VDD脚相联,另一路经二极管D6与晶体管T1集电极处的电阻R6相联,此外T4的基极还经电阻R19与稳压管Z4相联,同时经R16和二极管D8与T1集电极处的电阻R6相联,并经电容EC4接地。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电子开关1部分,将A、B端串入电话线中的任一线,若电话摘机,则AB端应有将近300mA电流经过,经D1-D4整流电路,C点输入正电压,大约8V,此时,若D点电压小于0.7V,从而使T5处于截止状态,T2处放大导通状态,导致T1导通,F点输出约6V电压,此时电话线路导通;若将D点送入1V电压,T5饱和,使T2截止,导致T1截止,D1-D4负载回路电阻>40K,使电话线处于开路状态,达到电子电关的目的。对脉冲信号检测电路2,14/C6组成积分电路,信号经积分电路、非门U1F整形,输出又经积分电路R15/C7及非门U1E整形输出同极性脉冲信号CP送入CPU/P1C16C56。在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3中输出D0-D3/T0E送入CPU/P1C16C56。在微处理器4电路中,T3、T4及其外围电路构成P1C16C56的复位电路,R12/C5构成振荡电路。
本实施例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可锁定26组电话号码,并可进行修改和变更,它可提供可变更的管理密码和开锁密码,并设有关锁密码,各密码和锁定电话号码的更改均通过管理密码开启之后来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密码来控制电话使用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具有一与电话机串接的电子开关电路(1),其特征在于电子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单片机的控制端相联,在电子开关电路(1)和单片机之间还并接有脉冲信号检测电路(2)和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其特征在于单片机由低功耗的微处理器(4)与存贮器(5)和复位电路相联而构成。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其特征在于单片机由PIC16C56芯片和E2PROM93C46芯片构成,其中PIC16C56芯片的RB4-RB7端口与93C46芯片的CE、CK、D1、D0端相联,RB0、RB1端口为检测信号的输入端,RB2端经二极管D7和电阻R17与复位电路相接,RB3端与电子开关电路(3)的控制端相联。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其特征在于在电话线路的联接端并接有电阻R1和D1-D4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正压端分别经电阻R3与晶体管T5的集电极和T2的基极相接,并与T1的发射极相接,T1的基极和T2的集电集相接并经电阻R2与整流电路的正压端相联,T5的基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22和电容C1经二极管D9、D10与微处理器(4)的控制端RB3相接,构成电子开关电路(1)。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其特征在于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由8870芯片组成。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其特征在于脉冲信号检测电路(2)的结构为R14、R13与C6所组成的积分电路与非门U1F串接后再经R15和C7组成的积分电路与非门U1E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密码来控制和限制电话使用的电话密码控制锁,它具有一与电话机串接的电子开关电路,电子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单片机的控制端相连,在电子开关电路和单片机之间还并接有脉冲信号检测电路和双音频信号检测电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控制和变更密码功能较强的特点,可锁定和处理多达二十组以上的电话号码,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操作均可在电话机键盘上直接进行。
文档编号H04M1/00GK2215164SQ9422412
公开日1995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6日
发明者李斌, 曹炜煊 申请人:付文, 李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