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合成五瓦台式通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570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频率合成五瓦台式通讯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技术领域。
目前,市场上的5瓦台式通讯机,因采用单晶体振荡电路,其可用频率范围窄、工作时频率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体,采用数字锁相频率合成技术,克服了市场上5瓦台式通讯机中出现的频率范围窄、频率漂移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由语言处理电路、频率合成振荡电路、开关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发射天线构成的发射机,由接收天线、高频放大电路、混频器、鉴频器、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扬声器构成的接收机两大部分组成;本通讯机的特点是采用频率合成振荡电路代替单纯的晶体振荡电路,频率合成振荡电路由接收压控振荡电路(BG1、D1、D2、R1、R2、R3、C1、C2、C3、C4、C5、C6、C7、C8、C9、C10、L1、L2、L3、L4)、缓冲放大电路Ⅰ(BG2、R4、R5、R6、C11、C12、C13、L5、X1)、发射压控振荡电路(BG3、D3、D4、D5、R7、R8、R9、R10、R11、C14、C15、C16、C17、C18、C19、C21、L6、L7、L8、L9、L10、X2)、缓冲放大电路Ⅱ(BG4、R12、R13、R14、R15、C20、C22、C23、X3),缓冲放大电路Ⅲ(BG5、R16、R17、R18、R19、R20、C24、C25、C26)、计数器(Ic1、R21、C27、C28、C29、C30、C31、L11)、频率合成器(Ic2、C32、C33、C34、B1)、存贮器(Ic3、R22、R23、R24、R25、C35)、时钟脉冲器(Ic4、Ic5、R26、R27、C36)、地址发生器(Ic6)、整形滤波电路(BG6、BG7、BG8、D6、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C37、C38、C39)、连接插座(X1、X2、X3、CK1、CK2、CK3)、电源所组成;接收压控振荡电路中的电感器L1与电阻器R1串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与变容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器C1一端相连接,变容二极管D1的正极接公共点,负极与变容二极管D2的负极、电感器L3的一端相连接,电感器L3的另一端一是通过电容器C2接公共点,一是接A点,电容器C1的另一端通过电感器L2与电容器C3、电阻器R2、电容器C4、场效应管BG1的漏极各端相连接,电容器C3另一端接公共点,电阻器R2另一端通过电感器L4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场效应管BG1的漏极与源极之间跨接电容器C4,BG1的栅极接公共点,BG1的源极与电阻器R3、电容器C6、C7、C11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3另一端一是接插座CK1的2号位接点,一是通过电容器C5接公共点,电容器C6另一端接公共点,电容器C7另一端接缓冲放大电路Ⅱ的晶体管BG4的基极,电容器C8、C9、C10并联后一端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而另一端接公共点;缓冲放大电路Ⅰ中的电容器C11的另一端一是与晶体管BG2基极相连接,一是通过电阻器R5接公共点,另一是通过电阻器R4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缓冲放大电路Ⅰ的晶体管BG2集电极一是通过电感器L5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另外通过电容器C12接电缆插座X1,晶体管BG2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电阻器R6、电容器C13接公共点;发射压控振荡电路中的电感器L9与电阻器R7串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一是通过电容器C15、电感器L8接场效应管BG3的漏极,一是由变容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变容二极管D4负极接公共点,电感器L10一端接变容二极管D3、D4的负极,另一端接A点,电容器C17跨接在场效应管BG3的漏极与源极之间,BG3的漏极一是通过电容器C18与变容二极管D5负极相连接,变容二极管D5的正极接公共点,二是BG3的漏极通过电阻器R8、电感器L7与插座CK1的1号位接点相连接,电容器C14一端接插座CK1的1号位接点,另一端接公共点,再是BG3的漏极通过电容器C16、电感器L6与A点相连接,变容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器R10、R11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10另一端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电阻器R11的另一端一是通过电容器C21接公共点,一是接插座X2,场效应管BG3的栅极接公共点,电容器C19与电阻器R9并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BG3的源极,BG3的源极通过电容器C20与缓冲放大电路Ⅱ的晶体管BG4基极相连接;缓冲放大电路Ⅱ中晶体管BG4的基极,一是通过电阻器R13接公共点,一是通过电阻器R12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电容器C22与电阻器R15并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晶体管BG4发射极,BG4的集电极一是通过电阻器R14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一是通过电容器C23分两支路,一支路是接插座X3,另一支路接缓冲放大电路Ⅲ的场效应管BG5的第二栅极G2端;缓冲放大电路Ⅲ中的电容器C24与电阻器R17并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场效应管BG5的第一栅极G1端,电阻器R16跨接在场效应管BG5的第一栅极G1端与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之间,电阻器R18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BG5的第二栅极G2端,电阻器R19与电容器C26并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场效应管BG5的源极,电容器C25、电阻器R20各一端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C25另一端接公共点,R20另一端接BG5的漏极;计数器中的电容器C27一端与缓冲放大电路Ⅲ的场效应管BG5漏极相连接,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2脚,电容器C28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分别与集成块Ic1的1、3脚、电阻器R21、电容器C29、电感器L11各一端相连接,电感器L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器C30、C31、C35、集成块Ic3的21、24脚、插座CK2的3号位接点、插座CK3的6号位接点相连接,电阻器R21、电容器C29、C30、C31、C35另各端接公共点,集成块Ic1的4脚接公共点,5、6脚分别与频率合成器中的集成块Ic2的14、3脚对应相连接;频率合成器中的集成块Ic2的13脚接插座CK1的4号位接点,8脚接晶体B1、电容器C33的各一端,晶体B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器C34接公共点,电容器C33另一端接公共点,Ic2的7脚通过电容器C32接公共点,Ic2的12脚接插座CK2的2号位接点,Ic2的11脚分别接地址发生器集成块Ic6的3脚和存贮器Ic3的6脚,Ic2的10脚分别接地址发生器集成块Ic6的2脚和存贮器Ic3的7脚,Ic2的9脚分别接地址发生器集成块Ic6的1脚和存贮器Ic3的8脚,Ic2的19、20、1、2脚分别对应与存贮器Ic3的13、11、10、9脚相连接,Ic2的17脚经二极管D6的正极、通过电阻器R34与整形滤波电路中的晶体管BG6的基极相连接,Ic2的16脚通过电阻器R36与整形滤波电路中的晶体管BG8的基极相连接;时钟脉冲器中的电阻器R27一端与集成块Ic4输入端1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器R26、电容器C36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26的另一端与集成块Ic4的输出端2、集成块Ic5的输入端1相连接,电容器C36另一端分别与Ic5的输出端2、地址发生器Ic6的5脚相连接,存贮器中的集成块Ic3的21、19、22、23脚分别对应通过电阻器R22、R23、R24、R25接公共点,插座CK3的2、3、4、5号位接点分别对应与存贮器Ic3的1、2、3、4脚相连接,插座CK3的1号位接点接公共点;整形滤波电路中的晶体管BG6发射极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电阻器R33跨接在BG6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晶体管BG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器R30,一是经过电阻器R31接晶体管BG7的集电极,另一是与电容器C37、电阻器R28、R29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37另一端接公共点,电阻器R29另一端通过电容器C38接公共点,电阻器R28另一端一是通过电容器C39接公共点,另一是接A点,晶体管BG8基极分别与电阻器R36、R37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37另一端、BG8的发射极皆接公共点,BG8的集电极分别与晶体管BG7的基极、电阻器R32、R35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35另一端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晶体管BG7、BG8的发射极、电阻器R32另一端皆接公共点。由于通讯机的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同用一个频率合成振荡电路作为振荡器,因此采用开关电路控制频率合成振荡电路进入发射或接收工作状态,接收工作状态时,振荡电路由接收压控振荡电路(BG1、D1、D2、R1、R2、R3、C1、C2、C3、C4、C5、C6、C7、C8、C9、C10、L1、L2、L3、L4)、缓冲放大电路Ⅰ(BG2、R4、R5、R6、C11、C12、C13、L5、X1)、缓冲放大电路Ⅱ(BG4、R12、R13、R14、R15、C20、C22、C23、X3)、缓冲放大电路Ⅲ(BG5、R16、R17、R18、R19、R20、C24、C25、C26)、计数器(Ic1、R21、C27、C28、C29、C30、C31、L11)、频率合成器(Ic2、C32、C33、C34、B1)、存贮器(Ic3、R22、R23、R24、R25、C35)、时钟脉冲器(Ic4、Ic5、R26、R27、C36)、地址发生器(Ic6)、整形滤波电路(BG6、BG7、BG8、D6、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C37、C38、C39)所构成;发射工作状态时,振荡电路由发射压控振荡电路(BG3、D3、D4、D5、R7、R8、R9、R10、R11、C14、C15、C16、C17、C18、C19、C21)、缓冲放大电路Ⅱ(BG4、R12、R13、R14、R15、C20、C22、C23、X3)、缓冲放大电路Ⅲ(BG5、R16、R17、R18、R19、R20、C24、C25、C26)、计数器(Ic1、R21、C27、C28、C29、C30、C31、L11)、频率合成器(Ic2、C32、C33、C34、B1),存贮器(Ic3、R22、R23、R24、R25、C35)、时钟脉冲器(Ic4、Ic5、R26、R27、C36)、地址发生器(Ic6)、整形滤波电路(BG6、BG7、BG8、D6、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C37、C38、C39)所构成;整个发射、接收电路装置在具有屏蔽的金属壳体内。
当通讯机处于发射工作状态时,由于开关电路的作用,使接收压控振荡电路在停振状态,而发射压控振荡电路处于振荡状态,这样语言信号经语言处理电路后,稳定的主振频率被调制,信号通过前置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从天线发射;若通讯机处于接收工作状态时,由于开关电路的作用,使发射压控振荡电路在停振状态,前置放大电路处于截止状态,而接收压控振荡电路处于振荡,信号通过缓冲放大电路Ⅰ,输出到接收部分的混频电路作为本振信号。
本实用新型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发射和接收工作状态时主振频率稳定,不随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频率纯洁、其发射时残波发射低,接收时混频干扰少。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块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频率合成振荡电路方块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频率合成振荡电路的电原理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频率合成振荡电路中插座连接图图中Ic1、Ic2、Ic3、Ic4、Ic5、Ic6为集成块;BG1、BG3为场效应管;BG2、BG4、BG5、BG6、BG7、BG8为晶体管;D1、D2、D3、D4、D5为变容二极管;D6为稳压管;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为电阻器;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23、C24、C25、C26、C27、C28、C29、C30、C31、C32、C33、C34、C35、C36、C37、C38、C39为电容器;L1、L2、L3、L4、L5、L6、L7、L8、L9、L10、L11为电感器;X1、X2、X3为单接点插座;CK1、CK2、CK3为多接点插座。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按附图连接的频率合成5瓦台式通讯机其整个发射、接收两大部分装置在一个具有屏蔽的金属壳体内,根据附图3,其参考频率是由晶体B1产生,分频比预先写入存贮器Ic3中,当工作时,存贮器Ic3中的分频比读到频率合成器内,发射压控振荡电路或接收压控振荡电路产生的振荡信号,其频率经频率合成器内部分频后,与标准频率鉴相,输出一个脉冲信号,经过整形、滤波,反过来去控制发射压控振荡电路或接收压控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被控制后的振荡信号,再次输入到频率合成器内进行分频,这样形成信号循环得到一个频率稳定的振荡信号,经缓冲放大后作为发射或接收的振荡信号,该信号的频率稳定,不随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频率纯洁、发射时残波发射低、接收时混频干扰少。
权利要求1.一种频率合成五瓦台式通讯机,其特征在于采用频率合成振荡电路代替单纯的晶体振荡电路,频率合成振荡电路由接收压控振荡电路(BG1、D1、D2、R1、R2、R3、C1、C2、C3、C4、C5、C6、C7、C8、C9、C10、L1、L2、L3、L4)、缓冲放大电路Ⅰ(BG2、R4、R5、R6、C11、C12、C13、L5、X1)、发射压控振荡电路(BG3、D3、D4、D5、R7、R8、R9、R10、R11、C14、C15、C16、C17、C18、C19、C21、L6、L7、L8、L9、L10、X2)、缓冲放大电路Ⅱ(BG4、R12、R13、R14、R15、C20、C22、C23、X3)、缓冲放大电路Ⅲ(BG5、R16、R17、R18、R19、R20、C24、C25、C26)、计数器(Ic1、R21、C27、C28、C29、C30、C31、L11)、频率合成器(Ic2、C32、C33、C34、B1)、存贮器(Ic3、R22、R23、R24、R25、C35)、时钟脉冲器(Ic4、Ic5、R26、R27、C36)、地址发生器(Ic6)、整形滤波电路(BG6、BG7、BG8、D6、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C37、C38、C39)、连接插座(X1、X2、X3、CK1、CK2、CK3)、电源所组成;接收压控振荡电路中的电感器L1与电阻器R1串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与变容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器C1一端相连接,变容二极管D1的正极接公共点,负极与变容二极管D2的负极、电感器L3的一端相连接,电感器L3的另一端一是通过电容器C2接公共点,一是接A点,电容器C1另一端通过电感器L2与电容器C3、电阻器R2、电容器C4、场效应管BG1的漏极各端相连接,电容器C3另一端接公共点,电阻器R2另一端通过电感器L4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场效应管BG1的漏极与源极之间跨接电容器C4,BG1的栅极接公共点,BG1的源极与电阻器R3、电容器C6、C7、C11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3另一端一是接插座CK1的2号位接点,一是通过电容器C5接公共点,电容器C6另一端接公共点,电容器C7另一端接缓冲放大电路Ⅱ的晶体管BG4的基极,电容器C8、C9、C10并联后一端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而另一端接公共点;缓冲放大电路Ⅰ中的电容器C11另一端一是与晶体管BG2基极相连接,一是通过电阻器R5接公共点,另一是通过电阻器R4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缓冲放大电路Ⅰ的晶体管BG2集电极一是通过电感器L5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另外通过电容器C12接电缆插座X1,晶体管BG2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电阻器R6、电容器C13接公共点;发射压控振荡电路中的电感器L9与电阻器R7串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一是通过电容器C15、电感器L8接场效应管BG3的漏极,一是由变容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变容二极管D4负极接公共点,电感器L10一端接变容二极管D3、D4的负极,另一端接A点,电容器C17跨接在场效应管BG3的漏极与源极之间,BG3的漏极一是通过电容器C18,与变容二极管D5负极相连接,变容二极管D5的正极接公共点,二是BG3的漏极通过电阻器R8、电感器L7与插座CK1的1号位接点相连接,电容器C14一端接插座CK1的1号位接点,另一端接公共点,再是BG3的漏极通过电容器C16、电感器L6与A点相连接,变容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器R10、R11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10另一端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电阻器R11的另一端一是通过电容器C21接公共点,一是接插座X2,场效应管BG3的栅极接公共点,电容器C19与电阻器R9并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BG3的源极,BG3的源极通过电容器C20与缓冲放大电路Ⅱ的晶体管BG4基极相连接;缓冲放大电路Ⅱ中晶体管BG4的基极一是通过电阻器R13接公共点,一是通过电阻器R12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电容器C22与电阻器R15并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与晶体管BG4发射极相连接,晶体管BG4的集电极一是通过电阻器R14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另一是通过电容器C23分两支路,一支路是接插座X3,另一支路接缓冲放大电路Ⅲ的场效应管BG5的第二栅极G2端;缓冲放大电路Ⅲ中的电容器C24与电阻器R17并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场效应管BG5的第一栅极G1端,电阻器R16跨接在场效应管BG5的第一栅极G1端与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之间,电阻器R18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BG5第二栅极G2端,电阻器R19与电容器C26并联后,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接场效应管BG5的源极,电容器C25、电阻器R20各一端,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C25另一端接公共点,R20另一端接BG5的漏极;计数器中的电容器C27一端与缓冲放大电路Ⅲ的场效应管BG5漏极相连接,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2脚,电容器C28一端接公共点,另一端分别与集成块Ic1的1、3脚、电阻器R21、电容器C29、电感器L11各一端相连接,电感器L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器C30、C31、C35、集成块Ic3的21、24脚、插座CK2的3号位接点、插座CK3的6号位接点相连接,电阻器R21、电容器C29、C30、C31、C35另各端接公共点,集成块Ic1的4脚接公共点,而5、6脚分别与频率合成器中的集成块Ic2的14、3脚对应相连接;频率合成器中的集成块Ic2的13脚接插座CK1的4号位接点,8脚接晶体B1、电容器C33的各一端,晶体B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器C34接公共点,电容器C33另一端接公共点,集成块Ic2的7脚通过电容器C32接公共点,Ic2的12脚接插座CK2的2号位接点,Ic2的11脚分别接地址发生器集成块Ic6的3脚和存贮器Ic3的6脚,Ic2的10脚分别接地址发生器集成块Ic6的2脚和存贮器Ic3的7脚,Ic2的9脚分别接地址发生器集成块Ic6的1脚与存贮器Ic3的8脚,Ic2的19、20、1、2脚分别对应与存贮器Ic3的13、11、10、9脚相连接,Ic2的17脚经二极管D6的正极,通过电阻器R34与整形滤波电路中的晶体管BG6的基极相连接,Ic2的16脚通过电阻器R36与整形滤波电路中的晶体管BG8的基极相连接;时钟脉冲器中的电阻器R27一端与集成块Ic4输入端1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器R26、电容器C36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26的另一端与集成块Ic4的输出端2、集成块Ic5的输入端1相连接,电容器C36另一端分别与Ic5的输出端2、地址发生器Ic6的5脚相连接;存贮器中的集成块Ic3的21、19、22、23脚分别对应通过电阻器R22、R23、R24、R25接公共点,插座CK3的2、3、4、5号位接点分别对应与存贮器Ic3的1、2、3、4脚相连接,插座CK3的1号位接点接公共点;整形滤波电路中,晶体管BG6发射极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电阻器R33跨接在BG6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晶体管BG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器R30,一是经过电阻器R31接晶体管BG7的集电极,另一是与电容器C37、电阻器R28、R29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37另一端接公共点,电阻器R29另一端通过电容器C38接公共点,电阻器R28另一端一是通过电容器C39接公共点,另一是接A点,晶体管BG8基极分别与电阻器R36、R37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37另一端、BG8的发射极皆接公共点,BG8的集电极分别与晶体管BG7的基极、电阻器R32、R35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35另一端接插座CK2的1号位接点,晶体管BG7、BG8的发射极、电阻器R32的另一端皆接公共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合成五瓦台式通讯机,其特征在于接收部分的本地振荡电路仍采用同一个频率合成振荡电路,它由接收压控振荡电路(BG1、D1、D2、R1、R2、R3、C1、C2、C3、C4、C5、C6、C7、C8、C9、C10、L1、L2、L3、L4)、缓冲放大电路Ⅰ(BG2、R4、R5、R6、C11、C12、C13、L5、X1)、缓冲放大电路Ⅱ(BG4、R12、R13、R14、R15、C20、C22、C23、X3)、缓冲放大电路Ⅲ(BG5、R16、R17、R18、R19、R20、C24、C25、C26)、计数器(Ic1、R21、C27、C28、C29、C30、C31、L11)、频率合成器(Ic2、C32、C33、C34、B1)、存贮器(Ic3、R22、R23、R24、R25、C35)、时钟脉冲器(Ic4、Ic5、R26、R27、C36)、地址发生器(Ic6)、整形滤波电路(BG6、BG7、BG8、D6、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C37、C38、C39)所构成;由开关电路控制频率合成振荡电路进入发射或接收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合成五瓦台式通讯机,其特征在于发射工作状态时,振荡电路由发射压控振荡电路(BG3、D3、D4、D5、R7、R8、R9、R10、R11、C14、C15、C16、C17、C18、C19、C21)、缓冲放大电路Ⅱ(BG4、R12、R13、R14、R15、C20、C22、C23、X3)、缓冲放大电路Ⅲ(BG5、R16、R17、R18、R19、R20、C24、C25、C26)、计数器(Ic1、R21、C27、C28、C29、C30、C31、L11)、频率合成器(Ic2、C32、C33、C34、B1)、存贮器(Ic3、R22、R23、R24、R25、C35)、时钟脉冲器(Ic4、Ic5、R26、R27、C36)、地址发生器(Ic6)、整形滤波电路(BG6、BG7、BG8、D6、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C37、C38、C39)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合成五瓦台式通讯机,其特征在于整个发射、接收电路装置在具有屏蔽的金属壳体内。
专利摘要一种由发射、接收组成的频率合成5瓦台式通讯机,包括由语言处理电路、频率合成振荡电路、开关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发射元件构成的发射机,由接收天线,高频放大电路、混频器、鉴频器、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扬声器构成的接收机。采用频率合成振荡电路以产生振荡信号源。本实用新型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发射或接收工作状态时其主振频率稳定,不随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频率纯洁、发射时残波发射低,接收时混频干扰少。
文档编号H04B5/00GK2199644SQ9424163
公开日1995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8日
发明者陈兴亚, 夏新骏, 陈绵光, 于庚康, 王成山, 梁武 申请人:扬州市气象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