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626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子通讯中应用的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
目前利用电话网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报警的设备,有的是利用电话机的重拨号功能,由逻辑控制电路按一定顺序接通电话机上的有关按键,将预存在电话中的电话号码拨出去,实现报警。该结构的报警若电话线偶而出现故障中断供电时,预存在电话机中的号码将丢失,而使用者又不易发现,从而造成漏报;另有一种由壳体及报警控制电路构成的报警器是将电话号或BP机号码及程序预先固化在不怕掉电的EPROM存贮器中,若用户号码变更时,还得重新固化,使用很不方便;再者由于不同类型的寻呼台寻呼上的差异,BP机传讯报警器的应用范围局限性大,而且需用220V交流电作电源,若停电,由后备直流电池维持报警器工作,但超过一定时限,则会造成电池过放电而损坏,导致报警器无法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可有效地解决断电时的漏报或停机工作及应用范围局限性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在机壳内装报警器控制电路,其控制电路由报警触发电路、电话线接口与供电电路,单片机主控电路、号码存贮与编写码电路、双音多频拨号电路、录放音电路组成,主控电路中采用单片机,号码存贮在串行总线电擦除可编程的存贮器中,号码编写器与报警器主机采用分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低动耗,低成本,使用安全方便,适用性强,易于实施和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情况作详细说明。


图1为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电话接口及供电电路原理图。
图2为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主控、号码存贮、双音多频拨号、录放音电路原理图。
图3为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报警触发电路原理图。
图4为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编写码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其结构是由壳体及内部控制电路构成,其内部控制电路是由图1至图4给出的单片机主控电路、电话线接口及供电电路、报警触发电路、双音多频拨号电路、号码存贮及号码编写电路、报警语音录放音电路组成,号码编写电路与报警器主机电路分别装在两壳体内,即号码编写器与报警器主机为分体结构。
1.单片机主控电路,由图2给出,由图所示,该电路是由单片机U1及其外围电路构成,单片机U1为电擦写8位单片机,其复位端1脚接电容C1,电阻R4,录放音电路分段选择端2脚、3脚经电阻R29、R30同电容C1、C2、C12及电源Vcc端相接,4脚、5脚为外接晶振端,6脚为解除报警信号输入端,利用外中断0的中断功能,清除报警操作,并置单片机U1于低功耗等待工作状态,7、8、9脚为报警触发信号输入端,这三个输入端中,只要有其中一路触发输入,便唤醒单片机开始报警运行,11脚为电话呼叫进程检测信号输入端,亦即判别电话线路的拨号音、忙音状态等,12、13脚为模拟I2C总线端,单片机通过该总线对号码存贮电路及双音多频拨号电路进行控制,14脚为电话接口与供电电路控制端,16脚为录放音电路的放音控制端,17、18、19脚没有使用,20脚为电源端。单片机U1采用电擦写8位AT89C2051单片机,指令与MCS-51系列全兼容。并且工作电压范围宽、功耗低、内设闪速式程序存贮器,它是本报警器的核心部件。
2.电话线接口及供电电路,由图1给出,该电路是由电话线插座J3、定向二极管D8-D11、电子开关三极管T1、T2、外接电源输入插座J1、可充电电池BAT构成,三极管T1基极接电阻R3,集电极经电阻R2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二极管D8、D10,并经电阻R1接插座J1,插座J3上接有二极管D8-D11、压敏电阻RV,电源BAT正极上接有电阻R20、开关K1,负极接公共地端,电阻R12同电阻R5、R13、二极管D1、D2相接,电阻R6一端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输出线LN相接,另一端同三极管D2、D3、D4、稳压管DW、电容C3相接,二极管D4经电容C13接GND和V3端。该电路在非报警等持状态时,单片机P1,2脚保持低电平,T1、T2截止,报警器电路与电话网隔离。外接电源由J1输入,一方面通过D1、R5、R13对部分电路供电,同时通过R20对备用电池BAT充电。在无交流供电的场所,可将J1上外接电源插头拨掉,J1的1、2脚自动接通,系统通过电阻R1在电话线获得供电,由于此时系统处于低功耗状态(μA级),因此不会对电话网造成影响,因为电话线可供给的最大电流为40-80mA。在报警运行状态时,单片机P1.2脚输出高电平,T1、T2导通,来自电话线的直流电压经R6、DW稳压,通过D3、D4对全系统供电,同时通过二极管D2、电阻R12对电池快充电。
3.报警触发电路,由图3给出。是由二输入与门集成电路U4、二输入与非门集成电路U5、双单稳态触发器U6、U7及外围电路组成。U4采用CD4081、U5采用CD4001组成逻辑控制电路,U6、U7采用CD4098组成4个单稳态触发器。U4由U4A、U4B、U4D组成,U5由U5A、U5B组成。触发器U6的1脚接电容C15、C16,2脚接电容C15和电阻R22,经电阻R22接电阻R24、脚16及电源VCC,3脚接电阻R23、电容C17,4脚同7脚相接,5脚接U4D和U5A,U6的11脚接U4B、U5A,电阻R24和15脚间有电容C14,U4D的12脚与电阻R21、R9、电容C8相接,U4B的5脚同电阻R28、R8、电容C9相接,U4B的6脚同开关K2,U5B的5脚接电阻R7、按钮开关MBJ,U5B的6脚接电阻R9、R18、R7、R22、R24、R25、电容C22及U7的16脚、电源Vcc,U7的2脚接电阻R25、电容C19,1脚接电容C18、C19、C20、C21、C22、开关MBJ及U7的8脚、15脚,4、6脚相连,MBJ按钮开关用于手动紧急报警,MK为门磁开关错位报警输入端,HYG为人体热释红外感应报警输入端,K2为报警戒及解除转换开关,当有触发信号时,相应的单稳态触发器状态翻转并保持一定时间,以保证单片机能够可靠地检测到此触发报警信号而开始报警运行。
4.号码存贮电路,由号码存贮器U3构成(见图2所示),U3采用AT24C04集成电路构成为I2C串行总线的CMOS电擦除可编程序存贮器,工作电压2.7-6V,工作电源电流<mA,等待电源电流<3μA,数据可保留期100年,8引脚小体积封装。1、3、3脚为器件/页面寻址输入端,因只选用一块存贮器芯片,故1、2、3、4脚均接地,5脚(SDA)为串行数据端,同U1的13脚、U2的8脚及电阻R14相接,6脚(SCL)为串行时钟端,同U1的12脚、U2的7脚和电阻R15相接,7脚接地,8脚为电源端,同电阻R14、R15、电容C28、U2的2脚及电源端V3相接。U3作为从器件,通过I2C总线受控于主控单片机。该器件做为号码存贮器当属不二选择,在本报警器中号码存贮器做为卡片式结构,称之谓号码卡,与报警器及号码编写器采用卡座式连接,这样既便于批量生产调试,亦方便于用户号码变更时重新编写码。
5.双音多频拨号电路,由双音多频发生器集成电路U2及外围元件构成(图2所示),U2具有I2C串行总线的双音双频发生器功效,工作电压2.5-6V,工作电流0.6mA,静态等待电流3μA,8引脚小体积封装。U2的1脚接地,2脚接电源V3,3脚接电容C7和晶振JT2,4脚与电容C6及晶振JT2另一端相连,5脚经电阻R17接三级管T3的基极及电阻R18、R19、电容C11,6脚接地,7脚接电阻R15、U1的12脚、U3的6脚,8脚接电阻R14、U1的13脚,U3的5脚。工作中,通过I2C总线受控于主控电路中的单片机,由不同的二进制编码产生标准的双音多频信号。双音多频信号由5脚(TONE)端输出,驱动晶体管T3进入电话线。
6.录放音电路,是由LY插座上连接的QX-RD12录放模块及外围电路组成(见图2所示),插座1脚上接有开关K3,2脚上接有开关K4,3脚上接有开关RTC按键,4脚同PLAY键相接,6脚接PLAY键、REC键、电容C2、C12、开关K3、K4及U2的6脚,7脚接开关K5、电容C29,8脚接扬声器SP,9脚、13脚间装有发光二极管LED,10脚、11脚间装有驻极体话筒MC。模块录放音时间为20s,可分四段录放,内含EEPROM存贮器,信息可永久保存,静态功耗很低(0.5μA),语音还原质量很高。分段选择端B0、B1由单片机U1的P30、P3.1及手动开关K3、K4控制,放音触发端PE由P1.4及手动按钮PLAY控制,录音端REC由外接手动按钮REC控制,语音信号由SP+输出,经C29隔离耦合、T3驱动进入电话线。驻极体话筒MC、扬声器SP作为录音及监听之用。
7.号码编写电路,由图4给出,如图所示,是由单片机U8、三端稳压集成块U9、号码卡芯片U10及外围电路构成,并同壳体构成与主机分开的号码编写器,即号码编写器与报警器主机采用分体结构,多个报警主机可以共用一个号码编写器,以降低报警器成本。号码编写器是以U8为核心的单片机,由AN1-AN5五个轻触按键,字符式液晶显示器LCD实现对号码卡芯片U10中电话号码、BP机号码及其它有关编码数据的编辑读写。所用电源由220V交流输入,经变压器T变压,ZL整流,三端稳压U9输出5V稳压电压。U8采用AT89C2051单片机,U9采用7805三端稳压集成块,U10采用AT24C04号码卡芯片。在其电路中,U8的1脚接有电容C29、电阻R11,并经电容C29接U10的8脚Vcc(电源端)、排电阻RN、U8的20脚Vcc(电源端)、电位器RW及字符式液晶显示器LCD,U8的2脚接排电阻RN及U10的5脚,U8的3脚接排电阻RN及U10的6脚,U8的4脚接电容C24、晶振JT,U8的5脚接电容C25及晶振JT,U8的6脚接排电阻RN及轻触按键AN5,U8的7脚、8脚、9脚、11脚分别同排电阻RN及按键AN4、AN3、AN2、AN1相接,U8的11脚接地,U8的13脚至19脚接显示器LCD,U9的3脚接电源端Vcc及电容C27、C26,U9的2脚接地,U9的1脚接电容C28及整流桥ZL,整流桥ZL经变压器T同保险丝BX及220V交流电源相接,同保险丝BX相连有开关K,U10的1、2、3、4脚同按链AN1至AN5的另一端接公共地线,显示器LCD的1脚接公共地线,电容C24、C25、C26、C27一端接地。
从上述结构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1)由低功耗高性能的单片机为主控。(2)所有电话号码、BP机号码及编码均存贮在一块不怕掉电的可现场修改的号码卡中(I2C总线的EEPROM),号码卡与主机采用卡座连接。(3)配套专用号码编写器与警报器主机是分体的,用户既可成套选用,电可由就近的销售商代为编写号码卡中的号码。(4)用户可根据自己的BP机所在寻呼台的寻呼方法,选择编辑相应的寻呼进程。(5)该报警器可在无交流供电的场所使用。(6)既可用于内线电话线,也可用于外线电话线。(7)用户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由编写码器编辑相应的编码而实现,它可将人体热释红外探头、门磁开关及手动报警按纽触发的警情信号自动传呼到两台BP机上并用特殊编码予以提示,同时接通两部报警电话或手机,用语音信息进行报警。电话号码、BP机号码及寻呼进行程编码均可由用户编辑设置,以适用各种使用需要,方便灵活,易于升级,功能齐全,稳定可靠,环境适用性强,成本低,应用面广,易于普及推广。
权利要求1.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是由机壳及其控制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控制电路是由单片机主控电路、电话线接口及供电电路、报警触发电路、双音多频拨号电路、号码存贮及编写码电路、报警语音录放音电路组成,号码编写电路与报警器主机电路,分别装在两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单片机主控电路是由单片机U1及其外围电路构成,单片机U1为电擦写8位单片机,其复位端1脚接电容C1、电阻R4,录放音电路分段选择端2脚、3脚经电阻R29、R30同电容C1、C2、C12、及电源Vcc端相接,4脚、5脚为外接晶振端,6脚为解除报警信号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话线接口及供电电路是由插座J3、定向二级管D8-D11、电子开关三极管T1、T2、外接电源输入插座J1、可充电电池BAT构成,三极管T1基极接电阻R3,集电极经电阻R2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二极管D8、D10,并经电阻R1接插座J1,插座J3上接有二极管D8-D11、压敏电阻RV,电源BAT正极上接有电阻R20、开关K1、负极接公共地端,电阻R12同电阻R5、R13、二极管D1、D2相接,电阻R6一端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输出线LN相接,另一端同三极管D2、D3、D4、稳压管DW、电容C3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报警触发电路是由二输入与门集成电路U4、二输入与非门集成电路U5、双单稳态触发器U6、U7及外围电路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号码编写电路是由单片机U8、三端稳压集成块U9、号码卡芯片U10及外围电路构成,并同壳体构成与主机分开的号码编写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子通讯中应用的全自动电话BP机传讯报警器,是由壳体及其内的电路构成,其电路由报警触发电路、电话线接口与供电电路、单片机主控电路、号码存贮与编写码电路、双音多频拨号电话、录放音电路组成,主控电路中采用单片机,号码存贮在串行总一线电擦除可编程的存贮器中,号码编写器与报警器主机采用分体结构,其结构性能可靠,功耗低,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适用性强,易于实施和推广。
文档编号H04M11/04GK2365835SQ9724853
公开日2000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1日
发明者安培兴 申请人:安培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