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投电视机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4278阅读:1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投电视机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机内的投影装置。
现有技术中,背投电视机的投影,参见

图1,通常由投射镜头1和平面反射镜M组成,由投射镜头出来的光照射到平面反射镜M上,经反射后投射到显示屏2上,这种结构的投影装置平面反射镜距显示屏的间距较大,致使电视机厚度较大,这不符合电视机向超薄方向发展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超薄背投电视机的投影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投射镜头和平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由上下两个相对称的反射镜M1、M2组成,由投射镜头射出的一部分光线P1照射到上部的M1上,射出的另一部分光线为P2,在P2前方设置光线发送器和光线接收器,该光线发送器和光线接收器将光线P2照射到反射镜M2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将50英寸背投电视机的厚度由50厘米以上减小到20多厘米,从而大幅度减小电视机的厚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光路设计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路设计示意图。
参见图2,平面反射镜有两个,其中M1的位置与现有技术中中心线以上的M相同,M2相对中心线与M1对称布置,从投影镜头出来的光线用平面镜将其分割为上下两部分P1、P2,P1光线照射到M1上,经反射后投影到显示屏2的上部;P2光线其发散角为θ,在该光线前方设置凸透镜L1和凹透镜L2,该镜组将P2转换为一束宽度适当的平行光线,在L1、L2之后设置三个平面镜M3、M4、M5,平行光线经三次反射后,相对显示屏2平行,且从显示屏2与平面反射镜之间的空隙到达电视机上部,前述的L1、L2、M3、M4、M5组成光线发送器;在电视机上部设置两个平面镜M6、M7和一个凸透镜L3,到达电视机上部的平行光线,经两次反射后照射到凸透镜L3上,经L3后转换为发散光,且完全照射到M2上,上述平面镜M6、M7和凸透镜L3组成光线接收器,发散光的发散角与P2的发散角θ相同,由此该发散光等同于由投射镜头射出的P2光线,该光线经M2反射后投射到显示屏2的下部,实现光线的完整投影。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平面镜反射,首先将图象分割,再使用光学器件进行图象的转换和平行传输,经反射后分别投射到显示屏的上下部分;这种光路的结构设计,光线发送器和光线接收器均位于显示屏与双平面反射镜之间,从而大大缩短了电视机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中,光线发送器不局限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与平面镜的组合,也可以是凸透镜与平面镜的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背投电视机投影装置,它包括投射镜头和平面反射镜,其特征在于平面反射镜由上下两个相对称的反射镜M1、M2组成,由投射镜头射出的一部分光线P1照射到上部的M1上,射出的另一部分光线为P2,在P2前方设置光线发送器和光线接收器,该光线发送器和光线接收器将光线P2照射到反射镜M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电视机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线发送器位于电视机下部,由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将光线P2转换为平行光线,平面镜将该平行光线从显示屏与平面反射镜之间的空隙传至电视机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投电视机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线接收器位于电视机上部,由平面镜和凸透镜组成,平面镜和凸透镜将平行光线转换为照射到M2上的发散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投电视机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照射到M2上的发散光其发散角与光线P2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机内的投影装置,它包括投射镜头和平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由上下两个,由投射镜头射出的一部分光线照射到上部反射镜上,另一部分光线经光线发送器和光线接收器后照射到下部反射镜上。
文档编号H04N5/74GK2404289SQ99222388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8日
发明者阎逢旗, 刘卫东, 尚军辉, 张玉泉, 刘铭涛 申请人:海信集团公司, 青岛海信集团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