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479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耳机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收纳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收纳盒。
【背景技术】
[0002]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用耳机听歌,然而耳机在给我们带来高品质音乐享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首先是耳机线本身不易整理,如果耳机随意地放在口袋里或者包里,很容易缠成一团,使用时需要花费时间去整理;其次是由于耳机线经常扭成一团的缘故,内部的导线容易发生断裂,会出现耳机头一个有声音,另一个没声音的情况。
[0003]现有的耳机收纳盒通常只是起到包装作用,并不能做到整齐地收纳,并且拆装麻烦,使用次数有限,不便于携带和多次使用,也没有考虑到对耳机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方便地整理并保护耳机的耳机收纳盒。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顶盖、底盒和旋体,所述顶盖为一圆盘,能够安装在所述底盒上;所述底盒包括一个圆环形底板和两个半圆环形外环槽,所述底板中心有一圆孔;两个所述外环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且两个所述外环槽之间设置有能通过耳机线的出线口;所述旋体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顶面的两个半圆柱体;两个所述半圆柱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放置耳机线的凹槽;两个所述半圆柱体均由所述连接板的底面沿其轴向向内凹陷形成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用于容纳耳机的耳塞和/或插头;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中心的圆孔里,且所述半圆柱体位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一侧;所述旋体与所述底盒之间能相对转动。
[0006]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对卡环,所述卡环用于将所述顶盖卡在所述底盒上。
[0007]所述外环槽在所述出线口的位置设有通口,所述通口、所述出线口和所述外环槽组成的空间能够放置备用耳机。
[0008]所述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弹杆,所述弹杆通过支点与所述底板连接,起到夹持作用。
[0009]所述弹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面。
[0010]所述连接板的外边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将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中心的圆孔里。
[0011 ]所述半圆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环槽的高度。
[0012]所述半圆柱体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旋翼,所述旋翼防止缠绕的耳机线脱离所述旋体。
[0013]第一次使用时只要打开顶盖,让耳机线从旋体的凹槽里穿过,再盖上顶盖,通过旋转耳机收纳盒中间的旋体,用户就可以很方便地把耳机盘在盒里。需要使用耳机的时候,只要捏住耳机线的两端向外轻拉,即可把耳机展开,不必将耳机从耳机收纳盒中取出,使用底盒背面的弹杆把耳机收纳盒夹在衣服上即可;这对于出门远行的人来说,不但整齐美观,而且能节省包裹空间。旋体上两个容纳空腔的设计使用户能够通过扳动两个容纳空腔之间的部分来转动旋体,节省了类似手柄的部件,缩小了产品的体积。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旋体设置在底盒和顶盖中间,让耳机线从旋体的凹槽里穿过,用户通过转动旋体,很容易把耳机线整齐地盘入收纳盒中,再次使用时不必取出。本实用新型能重复使用,无需反复整理、取用耳机,而且便于携带,时尚美观,同时对耳机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内部的导线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盒结构顶面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盒结构底面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旋体结构顶面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旋体结构底面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盒与旋体结合示意图;
[0021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顶面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底面不意图。
[0023]图中:1、顶盖;11、卡环;2、底盒;21、底板;22、外环槽;23、出线口;24、通口;25、弹杆;26、支点;3、旋体;31、连接板;32、半圆柱体;33、凹槽;34、卡槽;35、旋翼;36、容纳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顶盖1、底盒2和旋体3。如图1所示,所述顶盖1为一圆盘,能够安装在所述底盒2上。如图2所示,所述底盒2包括一个圆环形底板21和两个半圆环形外环槽22,所述底板21中心有一圆孔;两个所述外环槽2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21的顶面,且两个所述外环槽22之间设置有能通过耳机线的出线口 23。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旋体3包括连接板31,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1顶面的两个半圆柱体32;两个所述半圆柱体32之间的空隙形成放置耳机线的凹槽33;两个所述半圆柱体32均由所述连接板31的底面沿其轴向向内凹陷形成容纳空腔36,所述容纳空腔36用于容纳耳机的耳塞和/或插头。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板31安装在所述底板21中心的圆孔里,且所述半圆柱体32位于所述底板21的顶面一侧;所述旋体3与所述底盒2之间能相对转动。
[0025]如图1所示,所述顶盖1上设置有一对卡环11,所述卡环11用于将所述顶盖1卡在所述底盒2上。
[0026]如图2所示,所述外环槽22在所述出线口 23的位置设有通口 24,所述通口 24、所述出线口 23和所述外环槽22组成的空间能够放置备用耳机。
[0027]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21的底面安装有弹杆25,所述弹杆25通过支点26与所述底盒2连接,起到夹持作用。
[0028]所述弹杆2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杆25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21的底面。
[0029]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板31的外边缘设置有卡槽34,所述卡槽34用于将所述连接板31安装在所述底板21中心的圆孔里。
[0030]如图6所示,所述半圆柱体32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环槽22的高度。
[0031]如图4所示,所述半圆柱体32远离所述连接板31—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旋翼35,所述旋翼35防止缠绕的耳机线脱离所述旋体3。
[0032]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是能相对转动的底盒2与旋体3,第一次使用时只要把耳机线的中段放在旋体3的凹槽里33,再把耳机头、插头分别从两个出线口23引出,盖上顶盖1之后就可以转动旋体3方便地对耳机进行绕线。旋体3上两个容纳空腔36的设计使用户能够通过扳动两个容纳空腔36之间的部分来转动旋体3,节省了类似手柄的部件,缩小了产品的体积。再次使用时只需要捏住耳机的两端向外拉就可以把耳机展开,不必将耳机从耳机收纳盒中取出,底部的弹杆25可以用来把耳机收纳盒夹在衣服上。弹杆25被支点26分为长短两部分,自然状态时短的一端略微翘起,使用时按压短的一端,利用杠杆原理将长的一端抬起,然后松开短的一端,长的一端即可夹紧衣服。
[0033]外环槽22可以用来放置手机防尘塞,在出线口23的位置增加通口 24后,外环槽22还可以用来放置一个备用耳机。如果是尺寸稍大的耳机盒,旋体3与外环槽22之间的空间比较大,还可以在旋体3上缠绕手机数据线。另外,由于耳机的头部体积较大,可以利用底部的弹杆25把耳机头固定在旋体底部的容纳空腔36里。
[003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底盒和旋体, 所述顶盖为一圆盘,能够安装在所述底盒上; 所述底盒包括一个圆环形底板和两个半圆环形外环槽,所述底板中心有一圆孔;两个所述外环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且两个所述外环槽之间设置有能通过耳机线的出线口; 所述旋体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顶面的两个半圆柱体;两个所述半圆柱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放置耳机线的凹槽;两个所述半圆柱体均由所述连接板的底面沿其轴向向内凹陷形成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用于容纳耳机的耳塞和/或插头;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中心的圆孔里,且所述半圆柱体位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一侧;所述旋体与所述底盒之间能相对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对卡环,所述卡环用于将所述顶盖卡在所述底盒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槽在所述出线口的位置设有通口,所述通口、所述出线口和所述外环槽组成的空间能够放置备用耳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弹杆,所述弹杆通过支点与所述底盒连接,起到夹持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外边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将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中心的圆孔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环槽的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体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旋翼,所述旋翼防止缠绕的耳机线脱离所述旋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顶盖、底盒和旋体,所述顶盖为一圆盘,能够安装在所述底盒上;所述底盒包括一个圆环形底板和两个半圆环形外环槽,所述底板中心有一圆孔;两个所述外环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且两个所述外环槽之间设置有能通过耳机线的出线口;所述旋体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顶面的两个半圆柱体;两个所述半圆柱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放置耳机线的凹槽;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中心的圆孔里,且所述半圆柱体位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一侧;所述旋体与所述底盒之间能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很容易把耳机线盘入收纳盒中,能重复使用,无需反复整理、取出耳机,同时对耳机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内部的导线发生断裂。
【IPC分类】H04R1/10
【公开号】CN205105367
【申请号】CN201520860146
【发明人】丁溪
【申请人】丁溪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