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和具有其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295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和具有其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和具有其的移动终端,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包括本体。本体为金属件,本体上形成有信号孔,信号孔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条线形孔,每条线形孔内填充有非导电材料件,本体的除信号孔之外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的形状和尺寸与线形孔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可以使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上的信号孔与凹槽看起来一致,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提升了移动终端设计上的完整性,并且也使移动终端的金属质感得到加强。
【专利说明】
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和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和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智能手机发展到全金属的设计形式后,为了保证手机天线可以正常收发信号,不可避免地在手机后壳上会出现塑胶条或塑胶贴片。然而,这对手机的整体外观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破坏了视觉上的整体效果,对手机设计上的完整性也有所破坏。【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该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可以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提升了移动终端设计上的完整性。
[000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的移动终端。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金属件,所述本体上形成有信号孔,所述信号孔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条线形孔,每条所述线形孔内填充有非导电材料件,所述本体的除所述信号孔之外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线形孔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相同。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通过将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上的信号孔设置成多条间隔设置的线形孔,并在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上除信号孔之外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线形孔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相同的多个凹槽,由此通过上述的设计方式, 可以使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上的信号孔与凹槽看起来一致,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提升了移动终端设计上的完整性,并且也使移动终端的金属质感得到加强。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线形孔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每条所述线形孔沿左右方向延伸。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线形孔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本体的对应侧壁。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条所述线形孔的宽度为A,所述A满足A < 0.16mm〇
[0010]进一步地,所述A进一步满足:A = 0.14mm〇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条所述线形孔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B满足: 0.8mm < B < 0.9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B进一步满足:B = 0.85mm〇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条线形孔和所述多个凹槽在所述本体上均匀排布。
[0014]可选地,所述凹槽通过化学腐蚀的方法形成。
[0015]可选地,所述线形孔呈直线形、曲线形或折线形延伸。
[0016]可选地,所述非导电材料件为UV胶件。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孔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上部和下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孔分别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信号孔包括形成在所述本体上部的M条线形孔和形成在所述本体下部的N条线形孔,其中,M2 5,N2 5,且M、N均为正整数。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上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可以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提升了移动终端设计上的完整性,并且也使移动终端的金属质感得到加强。【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的示意图;[0〇24]图4是图3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的示意图;
[0026]图6是图5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〇〇27] 附图标记:
[0028]后壳 100,[〇〇29]本体1,信号孔11,线形孔111,凹槽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 “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
[0035]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包括本体1。可选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
[0036]具体而言,本体1为金属件,本体1上形成有信号孔11,信号孔1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条线形孔111,每条线形孔111内填充有非导电材料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体1是金属件, 通过在本体1上设置的信号孔11可以使移动终端天线正常收发信号。而将信号孔11设置成多条间隔设置的线形孔111,可以提高移动终端机身的金属占比,并且可以降低信号孔11所带来的视觉上的突兀感。[〇〇37]同时,通过在本体1的除信号孔11之外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槽12,每个凹槽12 的形状和尺寸与线形孔111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相同。由此,可以使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 100上的信号孔11与设置的凹槽12看起来一致,可以进一步降低甚至可以避免信号孔11所带来的视觉上的突兀感,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提升了移动终端设计上的完整性,并且也使移动终端的金属质感得到加强。
[0038]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上述的“每个凹槽12的形状和尺寸与线形孔111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形同”是指每个凹槽12的形状与线形孔111的形状相近或完全相同,且每个凹槽 12的尺寸与线形孔111的尺寸相近或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将凹槽12设置成与线形孔111看上去大致相同,从而可以使信号孔11得到较好的“隐藏”(这里所说的“隐藏”是指信号孔11 的结构与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〇〇上的多条凹槽12结构协调一致,而不再显得突兀),使得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的完整性会得到更好地改善。
[003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通过将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 100上的信号孔11设置成多条间隔设置的线形孔111,并在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上除信号孔11之外的外表面上形成与线形孔111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相同的多个凹槽12,由此通过上述的设计方式,可以使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上的信号孔11与凹槽12看起来一致, 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提升了移动终端设计上的完整性,并且也使移动终端的金属质感得到加强。
[0040]下面参照图1-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 100〇
[0041]实施例一,
[0042]如图1和图2所示,信号孔1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条线形孔111,每条线形孔111在本体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呈直线形延伸,每条线形孔111内填充有非导电材料件。可选地,非导电材料件可以为UV胶件,利用UV胶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使每个线形孔 111填充得更均匀。
[0043]其中,每条线形孔111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可以贯穿本体1的对应侧壁。例如,当每条线形孔111的两端中的一端贯穿本体1的对应侧壁时,可以仅是每条线形孔111的左端贯穿本体1的左侧壁;也可以仅是每条线形孔111的右端贯穿本体1的右侧壁;或者可以是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条线形孔111,位于左侧的线形孔111贯穿本体1的左侧壁,位于右侧的线形孔111贯穿本体1的右侧壁。再例如,当每条线形孔111的两端均贯穿本体1的对应侧壁时,此时每条线形孔111的左端贯穿本体1的左侧壁,每条线形孔111的右端贯穿本体1的右侧壁。
[0044]当然,每条线形孔111也可以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 此时每条线形孔111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贯穿本体1的对应侧壁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得到, 这里不再赘述。
[0045]多个线形孔111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每条线形孔111沿左右方向延伸。由此, 可以保证移动终端天线更好地收发信号。其中,每条线形孔111的宽度(线形孔111的宽度是指线形孔11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A,A满足A < 0.16mm。由此,将线形孔111的宽度A设置在上述的范围内,既可以避免线形孔111的加工难度过大,同时使得每个线形孔111 设置得较细而显得不那么突兀,还可以提高移动终端机身的金属占比。可选地,A可以进一步满足:A = 0.14mm,由此可以保证线形孔111的具有较好的工艺性,同时可以保证移动终端机身具有较大的金属占比。[〇〇46] 相邻两条线形孔111之间的距离为B,B满足:0.8mm < B < 0.9mm。由此,可以使线形孔111集中布置,保证移动终端天线良好地收发信号,同时使得相邻两条线形孔111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降低线形孔111在视觉上产生的突兀感。可选地,B可以进一步满足:B = 0.85mm〇
[00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线形孔111是呈直线形延伸的,且多条线形孔111平行设置,此时相邻两条线形孔111之间的距离B是一个定值,所述距离B可以为上述范围的内的任何一个值。线形孔111的宽度A可以是一个定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
[0048]信号孔11优选分别形成在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此时信号孔11可以包括形成在本体1上部的M条线形孔111和形成在本体1下部的N条线形孔111,其中,M2 5,N2 5,且M、N均为正整数。例如,形成在本体1上部的线形孔111可以为五条,形成在本体1下部的线形孔111也可以为五条。由此,使得移动终端天线收发信号效果好。
[0049]当然,信号孔11也可以仅形成在本体1的上部,或者信号孔11还可以仅形成在本体 1的下部。可以理解的是,信号孔11的设置位置与移动终端天线的布置位置有关。
[0050]本体1的除信号孔11之外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槽12。可选地,凹槽12可以通过化学腐蚀的方法形成。每个凹槽12的形状和尺寸与线形孔111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相同。 即此时多个凹槽12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设置,每个凹槽12也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呈直线形延伸,凹槽12的长度(凹槽12的长度是指凹槽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和宽度(凹槽12的宽度是指凹槽1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分别与线形孔111的长度(线形孔111的长度是指线形孔11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和宽度大致相同。由此,可以使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上的信号孔11与设置的凹槽12看起来一致,可以进一步降低甚至可以避免信号孔11所带来的视觉上的突兀感,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提升了移动终端设计上的完整性,并且也使移动终端的金属质感得到加强。[0051 ]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凹槽1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与上述距离B大致相同。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〇〇52] 可选地,上述多条线形孔111和多个凹槽12在本体1上可以均匀排布。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外观的整体性。
[0053]另外,本体1上还可以形成有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的第一通孔13和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闪光灯的第二通孔14,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分别形成为圆形,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可以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
[0054]实施例二,
[0055]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线形孔111及凹槽12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56]线形孔111和凹槽12均呈折线形延伸。由此,可以使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的整体外观更为美观。可选地,所述折线可以为锯齿形折线,但不限于此。[〇〇57]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相邻两个线形孔111之间的距离B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处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〇〇58]当然,当线形孔111呈折线形延伸时,相邻两个线形孔111之间的距离B也可以为上述范围内一个定值。[〇〇59] 实施例三,[〇〇6〇]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线形孔111及凹槽12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61]线形孔111和凹槽12均呈曲线形延伸。由此,可以使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的整体外观更为美观。可选地,所述曲线可以为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但不限于此。
[0062]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相邻两个线形孔111之间的距离B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处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〇〇63]当然,当线形孔111呈曲线形延伸时,相邻两个线形孔111之间的距离B也可以为上述范围内一个定值。
[006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的工艺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006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的工艺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〇〇66]1)设计出线形孔111和凹槽12的形状,确定线形孔111及凹槽12的尺寸,并确定相邻两个线形孔111之间的距离B。
[0067]2)根据设计的要求制作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上的线形孔111,并在线形孔111 内填充非导电材料例如UV胶。
[0068]3)对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的外表面进行抛光,然后对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 的除信号孔11之外的外表面进行化学腐蚀,以腐蚀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凹槽12。
[0069]4)根据需要可以对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进行氧化,氧化成所需要的颜色,由此制作完成。
[007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 〇〇。
[007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上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0,可以提升移动终端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提升了移动终端设计上的完整性,并且也使移动终端的金属质感得到加强。
[007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73]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金属件,所述本体上形成有信号孔,所述信号孔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条 线形孔,每条所述线形孔内填充有非导电材料件,所述本体的除所述信号孔之外的外表面 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线形孔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形孔在上下方 向上彼此间隔开,每条所述线形孔沿左右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形孔的两端中 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本体的对应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线形 孔的宽度为A,所述A满足:0.1mm<A<0.16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A进一步满足:A = 0?14mm〇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所述 线形孔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B满足:0.8mm < B < 0.9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B进一步满足:B = 0.85mm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线形孔和所述多 个凹槽在所述本体上均匀排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通过化学腐蚀的 方法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形孔呈直线形、曲 线形或折线形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材料件为UV 胶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孔形成在所述 本体的上部和下部中的至少一个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孔分别形成在 所述本体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信号孔包括形成在所述本体上部的M条线形孔和形成在所述 本体下部的N条线形孔,其中,M2 5,N2 5,且M、N均为正整数。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 的后壳。
【文档编号】G06F1/18GK205610705SQ20162033994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吴振宇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