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套管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375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套管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广泛用于路灯、电力、码头、消防、装修、装饰等高空作业的电动套管升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用于高空作业的升降施工工具包括有底座、工作平台、用于支撑工作平台并可作升降动作的立柱(或臂架)及用于控制立柱(或臂架)作升降动作的控制装置,这种工具就是利用立柱的升降来实现工作人员的高空作业,而立柱(或臂架)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叉剪式立柱,即利用伸缩油缸或气缸,但这种立柱的造价成本太高;另一种是呈多节结构的立柱,于每一节立柱之间通过链条驱动连接,这样就必需使每一节立柱的横截面较为复杂,增加制造成本,同时利用链条的驱动连接,强度与稳定性能不够,存在种种危险隐患。
为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创作人凭借其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并经潜心研究与开发,终创造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又能提供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的电动套管升降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套管升降机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高空施工工具存在成本高、强度与稳定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包括有底座、立柱、工作平台、驱动装置及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立柱包括有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方形套管、套置在第一方形套管中的第二方形套管及套置在第二方形套管中用于固定支撑工作平台的第三方形套管,其中第一方形套管顶部固定有第一滑轮,第二方形套管底部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滑轮,第一绳索依次环绕在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上,且该第一绳索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的滚筒;第二方形套管上部还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滑轮,第二绳索分别环绕第三滑轮,且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另一端固定于第三方形套的下部;于每两相邻的方形套管之间设置有一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包括有对称设在相对外侧方形套管顶部拐角处的第一滚轮及对称设置在相对内侧方形套管底部拐角处的第二滚轮,其中第一滚轮贴靠在相对内侧方形套管对应拐角的外表面,第二滚轮抵靠在相对外侧方形套管拐角的内表面。
另外,在所述第二方形套管与第三方形套管之间还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依序套置的第四方形套管,每一第四方形套管的结构相同,于每一第四方形套管的上部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滑轮,多根第三绳索分别环绕第四方形套管的第三滑轮后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方形套管或相邻外侧的第四方形套管,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方形套的下部或相邻内侧第四方形套管的下部,所述第二绳索分别环绕第二方形套管的第三滑轮后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另一端固定于最低部的第四方形套管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借助于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卷绕装置、钢丝绳索、限位装置及滑轮组的配合而实现升降动作,并借助于多节立柱的结构,而实现同步伸缩的目的,具有成本低、强度与稳定性高等特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套管升降机还在底座上配合设置有车轮、拉杆、活动支腿及安全防坠装置,从而可以使整个升降机的使用更为方便,且在使用过程中更为安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套管升降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立柱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方形套管与第二方形套管之间绳索环绕方式的另一实施例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两方形套管组合后的俯视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限位装置的结构关系;图5是图4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4中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套管升降机主要包括有一底座1、一立柱2、一工作平台3、驱动装置及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如图1所示,底座1包括有一由多根钢管通过焊接方式构成的框架,并于框架的各个侧面设置可开启的封板10,从而于底座1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11。该容置空间11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及部分驱动装置。底座1于其底部四个拐角处设置方便于移动的车轮12,同时,于其底部还固定设置有两能够防止升降机在高空作业时发生滚动的支撑脚13,该支撑脚13通过螺纹结构可作一定高度的上下移动,即在移动整个升降机时,调整支撑脚13上升脱离地面,使车轮12滚动,而在停止需进行作业时,调整支撑脚13下移,并支撑于地面,使车轮即使在外力推动下也不会发生滚动,同时又可扩大支撑面。另在支撑脚13的立杆上铰接有方便工人移动升降机的拉杆14。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装置包括有设在底座1容置空间11内部的电机40及设在底座1顶部的卷绕装置41,电机40与卷绕装置41之间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图中未示出)连接,而电机4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由于控制装置对电机的控制原理及具体电路、利用蜗轮蜗杆减速机的传动方式为现有技术,作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经任何创造性劳动下实现,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立柱2包括有固定在底座1上的第一方形套管20、套置在第一方形套管20中的第二方形套管21、用于固定支撑工作平台3的第三方形套管22、套置在第二方形套管21内同时用于套置第三方形套管22的第四方形套管23及用于提升或下降各方形套管的第一绳索24(钢丝绳)、第二绳索25及第三绳索26。其中第一方形套管20直接固定在底座1上,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或其它固定连接方式,该第一方形套管20顶部对称两侧边的中间分别固定有一第一滑轮201、202;第二方形套管21底部于紧邻第一方形套管20设置第一滑轮201、202的对称两侧边中间分别设置一第二滑轮210、211,上部于设置第二滑轮210、211相同的侧面中间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滑轮212、213;第四方形套管23的上部与第二方形套管21的上部结构相同,也在两对称侧面上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两个第三滑轮230、231,底部于紧邻第二方形套管21设置第三滑轮212、213的两侧面设有穿孔(图中未示出);第三方形套管22在其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工作平台3,下部于紧邻第四方形套管23上部设置有第三滑轮230、231的两侧面对称设置两穿孔(图中未示出);第一绳索24的一端与卷绕装置41固连,另一端依次环绕第一滑轮201、第二滑轮210、211后与第一滑轮202固连,即当卷绕装置41卷绕该第一绳索24时可以带动第二滑轮210、211上升,并带动第二方形套管21上升;第二绳索25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20设置第一滑轮201一侧的上部,另一端环绕第三滑轮212后穿过第四方形套管23下部的穿孔(图中未示出),再环绕第三滑轮213后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20于设置第一滑轮202一侧的上部,借助于第二方形套管21的提升或下降来同时提升或下降第四方形套管23。第二绳索25在第四方形套管23的内部设置有一线夹(图中未示出),即当第二绳索25在第四方形套管23内断裂时可有另一段绳索进行支撑,确保使用时的安全;第三绳索2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方形套管21设置第三滑轮212一侧的上部,穿过第三方形套管22下部的穿孔(图中未示出)后固定于第二方形套管21于设置第三滑轮213一侧的上部,借助于第四方形套管23的提升或下降来同时提升或下降第三方形套管22,从而实现立柱的上升与下降,达到提升或下降工作平台3的目的。
在此说明一点,第二方形套管21上部的第三滑轮212、213也可设在没有设置第二滑轮210、211的另两侧面,使三根绳索24、25、26呈上下相互垂直交错叠置状,如此同样能实现提升与下降工作平台3的目的。
如图4至图5所示,于每两相邻的方形套管之间均设置有一限位装置,且每两限位装置呈上下交错间隔叠置状,每一限位装置包括有对称设在相对外侧方形套管顶部拐角处的第一滚轮501、502及对称设置在相对内侧方形套管底部拐角处的第二滚轮510、511,如第一方形套管20与第二方形套管21之间的限位装置,包括有设在第一方形套管20顶部一对称拐角处的两第一滚轮501、502,及设在第二方形套管21底部另一对称拐角处的两第二滚轮510、511,如图5和图6所示,所有滚轮501、502、510、511均通过滚珠500枢设在一轴505上,该轴505直接固定在第二方形套管21底部拐角平板219及第一方形套管20顶部法兰盘200的凸耳214、204上。且滚轮501、502的轮缘中间恰对准于第二方形套管21的对角线,并且轮缘呈90度角内凹,即刚好卡于第二方形套管21的拐角外缘;滚轮510、511的轮缘中间则恰好对准于第一方形套管20与第二方形套管21的另一对角线,并于轮缘两侧设有45度倒角,刚好抵靠在第一方形套管20拐角内缘。
同样在第二方形套管21与第四方形套管23之间也设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中第二方形套管21为相对的外侧套管,而第四方形套管23为相对的内侧套管,且该限位装置的设置方位相对于第一方形套管20、第二方形套管21之间限位装置旋转一90度角,即第一滚轮501、502位于相对的另一对角线处,至于第四方形套管23与第三方形套管22之间的限位装置与第一方形套管20与第二方形套管21之间的设置方式相同。
如图3所示,第一方形套管20可于其顶部设置三个第一滑轮203、204、205,在第二方形套管21的底部对称设置四个第二滑轮215、216、217、218,并且第一绳索24的一端固定于卷绕装置41,另一端依序环绕第一滑轮203、第二滑轮215、216、第一滑轮204、205、第二滑轮217、218后与第一方形套管20的顶部固定。利用此滑轮绕组的方式也能实现提升第二方形套管21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第四、第三方形套管23、22与工作平台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等优点。
另外,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下可以对其作出等效的变化与修饰,因此,凡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下所作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套管升降机,包括有底座、立柱、工作平台、驱动装置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有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方形套管、套置在第一方形套管中的第二方形套管及套置在第二方形套管中用于固定支撑工作平台的第三方形套管,其中第一方形套管顶部固定有第一滑轮,第二方形套管底部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滑轮,第一绳索依次环绕在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上,且该第一绳索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的滚筒;第二方形套管上部还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滑轮,第二绳索分别环绕第三滑轮,且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另一端固定于第三方形套的下部;于每两相邻的方形套管之间设置有一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包括有对称设在相对外侧方形套管顶部拐角处的第一滚轮及对称设置在相对内侧方形套管底部拐角处的第二滚轮,其中第一滚轮贴靠在相对内侧方形套管对应拐角的外表面,而第二滚轮抵靠在相对外侧方形套管拐角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形套管与第三方形套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依序套置的第四方形套管,每一第四方形套管的结构相同,于每一第四方形套管的上部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滑轮,多根第三绳索分别环绕第四方形套管的第三滑轮后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方形套管或相邻外侧的第四方形套管,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方形套的下部或相邻内侧第四方形套管的下部,所述第二绳索分别环绕第二方形套管的第三滑轮后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另一端固定于最低部的第四方形套管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设在所述底座内部的电机及设在底座顶部用于卷绕所述第一绳索的卷绕装置,卷绕装置与电机之间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于其底部设置有四个便于在地面上移动的车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于其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扶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于其底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升降机作业时发生移动及用于扩大支撑面的活动支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在其一端铰接有一用于拖动整个升降机的拉杆。
8.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两对称设在相邻套管间相对外侧套管顶部拐角处的第一滚轮及两对称设在相邻内侧套管底部拐角处的第二滚轮,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分别位于两条对角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的轮缘呈90度角内凹,第二滚轮的轮缘两侧设有45度倒角。
10.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动套管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方形套管与第三方形套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绳索的穿孔。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套管升降机包括有底座、立柱、工作平台、驱动装置及控制电路,其中立柱包括有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方形套管、第二方形套管及用于固定支撑工作平台的第三方形套管,该三套管依序套置。第一方形套管顶部固定有第一滑轮,第二方形套管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轮,第一绳索依次环绕在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上,且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上,另一端连接至驱动装置的滚筒;第二方形套管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滑轮,第二绳索分别环绕第三滑轮,且一端固定于第一方形套管,另一端固定于第三方形套的下部;于每两相邻方形套管之间设置有一限位装置。该升降机具有成本低、强度与稳定性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B66F11/04GK2637466SQ0327664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1日
发明者张振礼 申请人:张振礼, 张立, 张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