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644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鳍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散热鳍片有关的设计,尤指一种可提升组装效率以及不使用焊锡等接着剂而更密着于散热管所组装的散热鳍片结构。
背景技术
按,散热问题为现今影响3C产品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要如何提高散热效率已成为业界积极研发的课题之一。
传统的散热装置利用散热鳍片配合风扇来纾解3C产品内部的热能,而该散热鳍片是以铜或铝等金属产品所构成,并利用散热鳍片的组设增加热交换的面积,如图1所示,各散热鳍片10的外围上,设有可相互扣持的卡持部11及卡持槽12,以透过前后散热鳍片10上的卡持部11及卡持槽12达到相互卡持固定的目的,但此种纯粹利用散热鳍片10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已不敷使用。
故,坊间上亦有利用散热鳍片10与散热管20的结合,来增加散热效率,而结合散热鳍片10与散热管20的方式,如图2所示,主要是于散热鳍片10上设有供散热管20穿设的穿孔13,使各散热鳍片10得以依序套设于散热管20上,再以焊锡或黏着方法将前述散热鳍片10与散热管20结合为一体。
惟,在散热鳍片10上设有穿孔13,以供散热鳍片10穿设于散热管20上的构造,由于散热鳍片10必须一一穿设于散热管20上,且为使穿孔13与散热管20紧密,因此穿孔13的孔径须与散热管20的管径相当,才能达到紧密效果。因而当散热鳍片10的穿孔13在穿设散热管20的同时,散热鳍片10上穿孔13的孔璧与散热管20管壁便产生摩擦的现象,一片一片的穿入终而造成散热管20前端管壁因一再被磨损而形成外径被磨小的现象,使较后穿入却又穿设于散热管20前端的散热鳍片10,产生松动的现象,造成散热鳍片10组设时结构强度的破坏,进而产生歪斜甚或脱落的现象。
因此,业界为了避免各散热鳍片10穿设于散热管20上时产生晃动或松脱的现象,乃利用锡膏或接着剂来黏合散热管20与散热鳍片10,但由于锡膏的应用,不但需要较高的成本,同时组装时亦相当费时,尤其又造成环境的污染,并非一良好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升组装效率以及不使用焊锡等接着剂而更密着于散热管所组装的散热鳍片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散热鳍片结构,主要是于该散热鳍片上设有一个以上可供散热管插设的穿孔,其中各穿孔向后延伸形成有一呈阶梯状的卡接槽,同时卡接槽向后延伸有一凸出的卡接端,且该卡接端的外径较卡接槽的内径大。
该卡接端的外径呈现向后渐缩的漏斗槽形。
该卡接端的末端开设有开叉沟槽。
前一片散热鳍片的卡接端套入后一片散热鳍片的卡接槽,经迫紧而夹挤于散热管。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藉由穿孔向后延伸的卡接槽以及卡接槽向后延伸的卡接端,使散热鳍片透过穿孔穿设于散热管上时,得以透过前方散热鳍片所延伸的卡接端插设于后方散热鳍片上所延伸的卡接槽内,并透过散热管与卡接槽形成夹挤的效果,使卡接端被迫紧于卡接槽中,进而达到各散热鳍片间相互卡持且与散热管密着,达到充分散热的效果。由于组装时穿孔与散热管不必非常紧密,不仅不磨损散热管,且可增进各散热鳍片与散热管的组装效率,又由于受夹挤效果可增加各散热鳍片间的结构强度,尤其不必用焊锡或接着剂,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图1是为一习用散热鳍片组设时的示意图;图2是为另一习用散热鳍片与散热管组设时的示意图;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与散热管组设时的示意图;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组设后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为图4的部份放大示意图;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10散热鳍片11卡持部12卡持槽13穿孔14卡接槽 15卡接端16限位弧槽 17开叉沟槽20散热管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结构组成,如图3所示,主要是于该散热鳍片10上设有一个以上可供散热管20插设的穿孔13,其特征在于各穿孔13向后延伸形成有一呈阶梯状的卡接槽14同时卡接槽14向后延伸有一凸出的卡接端15,且该卡接端15的外径较卡接槽14的内径略大。
藉以,将各散热鳍片10利用穿孔13依序穿设于散热管20的一端上,同时使散热管20的另一端得以摆设于各散热鳍片10上端的限位弧槽16内;请同时配合图4所示,当各散热鳍片10依序穿设于散热管20上时,由于位于前方散热鳍片10向后延伸所形成的卡接端15的外径,较后方散热鳍片10向后所延伸的卡接槽14的内径略大,因此各散热鳍片10穿设于散热管20后,将散热鳍片20略加施压,使前方散热鳍片10的卡接端15被迫紧于后方散热鳍片10上的卡接槽14中,透过卡接槽14与散热管20对卡接端15形成相互夹紧的作用,进而使各散热鳍片10间得以形成相互卡持的效果。
如图5所示,当前方散热鳍片10的卡接端15被迫紧于后方散热鳍片10的卡接槽14中时,由于卡接端15的外径略较卡接槽14的内径为大,因此透过散热管20与卡接槽14的配合,使卡接端15与卡接槽14及散热管20间形成紧密配合的方式,使各散热鳍片10间得以相互卡持固定,进而防止散热鳍片10的脱落及晃动,尤其是穿设于散热管20前端的散热鳍片10,亦可与后方的散热鳍片10达到紧固的效果,藉以构成一具有较佳结构强度的散热装置。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藉由穿孔13后方向后延伸的卡接槽14以及由卡接槽14向后延伸的卡接端15的设计,使穿设于散热管20上的前后散热鳍片10,得以透过卡接端15与卡接槽14的卡持,并配合散热管20的管径,使卡接端15得以配夹挤迫紧于卡接槽14中,而达到各散热鳍片10间相互卡持固定的目的;再者,由于卡接端15的外径较卡接槽14的内径略大,因此当穿设于散热管20前端的散热鳍片10亦可与后一方的散热鳍片10,形成有效夹挤迫紧的效果,俾可防止因散热管20前端管壁因磨损而造成散热鳍片10晃动、松脱的情事发生。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仅须将散热鳍片10一一穿设于散热管20后,再于前后两侧的散热鳍片10上进行施压,即可达到散热鳍片10的组装,而达到确实卡持固定的效果,俾简化传统散热鳍片10须于外围设有卡持部及卡持槽的构造,如此不但简化散热鳍片10制造上的程序,亦可增进散热鳍片10间的组装效率,大幅提升产能,同时可增加散热鳍片10与散热管20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进散热鳍片10的散热效率,且亦可节省习用锡膏的使用,不仅有效降低制造的成本,且兼具环保意识,又可节省能源;当然本实用新型亦可于散热鳍片10的外围设有卡持部及卡持槽的构造(其构造与习用技术相同,再此不加以赘述),藉以再增加各散热鳍片10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果。
又,如图6所示,其中该散热鳍片10上卡接端15的外径进一步可呈现一向后渐缩的漏斗构形,以便于各散热鳍片10在穿设时,得以增加组设时的便利性,避免造成干涉;如图7所示,该卡接端15上进一步亦可开设有开叉沟槽17,藉以利用开叉沟槽17的设立,进而使卡接端15得以在适当空间内产生弹性变形的效果,进而得以增进散热鳍片10组立时的效率,同时可使散热鳍片10间更紧密的结合为一。
惟,上述各名称是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定,而非用以限制本案的权利范围;是以,举凡依据本案的创作精神所作的等效组件转换、替代,均应涵盖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鳍片结构,主要是于该散热鳍片上设有一个以上可供散热管插设的穿孔,其特征在于各穿孔向后延伸形成有一呈阶梯状的卡接槽,同时卡接槽向后延伸有一凸出的卡接端,且该卡接端的外径较卡接槽的内径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卡接端的外径呈现向后渐缩的漏斗槽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接端的末端开设有开叉沟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前一片散热鳍片的卡接端套入后一片散热鳍片的卡接槽,经迫紧而夹挤于散热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为一种与散热鳍片有关的设计,尤指一种可提升组装效率以及不使用焊锡等接着剂而组装的散热鳍片结构,其主要是于该散热鳍片上设有一个以上供散热管插设的穿孔,且各穿孔向后延伸形成有一阶梯状的卡接槽,且卡接槽向后延伸有一卡接端;据以,当散热鳍片依序利用穿孔穿设于散热管上时,得以透过前散热鳍片上的卡接端插设于后散热鳍片的卡接槽内,并与散热管产生夹挤迫紧的状态,进而令各散热鳍片得以相互扣持固定而不用焊锡。
文档编号H05K7/20GK2796028SQ20052005705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1日
发明者王东茂, 王东源 申请人:王东茂, 王东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