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560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隔震建筑中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其中在 中间部分包括隔震设备。现有技术隔震建筑包括在中间部分的隔震设备,并且允许在发生地震时隔 震设备在上楼层和下楼层之间的水平相对位移并且分散地震能量以防 止损坏结构。在安装在这种隔震建筑的电梯系统中,在设置了隔震设 备的楼层(隔震级楼层)和就在上方的楼层(上面相邻楼层)之间的 显著相对位移会导致电梯井的变形。如果此时电梯井的变形导致导轨 和电梯厅门之间距离的显著变化,电梯轿厢通过这些楼层和将乘客载 入这些楼层上的电梯轿厢中或从电梯轿厢中卸下就变得不可能。因此, 安装在隔震建筑中的电梯系统就需要一种使其中隔震级楼层和上面相 邻的楼层中的导轨和电梯轿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减小到最低的结构。这种结构公开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未审No. 10 —88847 (1998)(下文中被称作该专利文献)之中。图5显示了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传统技术。在图5中,较低层部分 52构建在底座51上,并且较高层部分54经由隔震设备53构建在较低层 部分52上。在较低层部分52和较高层部分54的中央部,形成了垂直地 经过这些部分的内部的电梯井55。导轨56设置在电梯井55中,并且轿 厢57沿着导轨56在电梯井55中上下移动。
在电梯井55中,巻扬机支撑58穿过隔震设备53垂直地设置。巻扬 机支撑58的下部通过约束构件59和60固定到壁61上。电梯厅门62设置 在巻扬机支撑58中。通过将隔震设备53作为垂直中心,较低层部分52的一侧上的巻扬 机支撑58的高度H1和较高层部分54的一侧上的其高度H2相同,间隙L1 会生成在较低层部分52的一侧上的巻扬机支撑58和电梯井壁61之间, 并且间隙L2会生成在较高层部分54的一侧上的巻扬机支撑58和电梯井 壁61之间。在发生地震时,巻扬机支撑58变形,并且隔震设备53的动作导致 较高层部分54和较低层部分52之间的相对位移,并且较高层部分54的 最大位移位置是由双点划线显示的位置。间隙L1和L2的值可以是此时 较高层部分54的位移量L0的一半。然而,如图5所示,对于其中在电梯井55中设置了巻扬机支撑58 的配置中,电梯井55的横截面面积需要增大以提供巻扬机支撑58,另 外,具有这种大橫截面面积的电梯井55会延伸经过多个楼层(在图5中 高度H1和H2上方的楼层)。因此,在多个楼层上设置了具有增大的横截面面积的电梯井以减 少多层楼层上的建筑中的可用楼层面积,因此降低建筑的价值。为此, 使用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巻扬机支撑的建筑的隔震配置主要应用到大型 建筑中,并且通常并不应用到中型和小型建筑中。在图5的配置中,导轨56在多个楼层上由巻扬机支撑58支撑,并且 巻扬机支撑58需要变形以遵从在发生地震时导轨56的变形。然而,允 许这种变形的刚度很难保证,并且巻扬机支撑58的支架结构和其它配 置构件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隔震建筑的电 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它可以将建筑中可用楼层面积的减少减小到 最低,并且可以防止配置构件的支架结构的复杂化。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 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其中在建筑的中间部分设置了 隔震设备,并且在建筑中形成了其中安装了导轨的电梯井,包括连 接构件,连接构件将其上设置了隔震设备的隔震级楼层上的电梯厅门 的上部和隔震级楼层的上面相邻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下部连接到电梯 井中安装的导轨上;底板侧轴颈构件,所述底板侧轴颈构件将楼层侧构件上的隔震级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下部轴颈支撑在楼层侧构件上,并且可以转动电梯厅门以在出现地震时遵从所述导轨的水平位移;和 天花板侧轴颈构件,所述天花板侧轴颈构件将隔震级楼层的上面相邻 的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上部轴颈支撑在天花板侧构件上,并且可以转 动电梯厅门以在出现地震时遵从所述导轨的水平位移。对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连接构件包括将隔震级楼 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上部与导轨相连的第一连接构件,和将隔震级楼层 的上面相邻楼层电梯厅门的下部与导轨相连的第二连接构件。对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连接构件包括将隔震级楼 层的上面相邻的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下部连接到导轨上的一个构件, 隔震级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上部经由联结构件连接到隔震级楼层的上 面相邻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下部上,并且隔震级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 上部经由联结构件和连接构件连接到导轨上。
对于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第一方面,底板侧轴颈构件或天花 板侧轴颈构件的轴颈位置基本上与在电梯井中支撑导轨的支撑构件的 安装位置处于相同的高度。对于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底板侧轴颈构件和天 花板侧轴颈构件具有万向接头。对于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在第一方面,连接构件的电梯厅门的 侧面上的端部和导轨的侧面上的端部分别与电梯厅门上的轴颈和导轨 相连。对于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在第一方面,板构件安装到隔震级楼 层的上面相邻楼层上的电梯厅门上以罩盖在发生地震时在电梯厅门和 电梯厅之间生成的间隙。具有上述各个方面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 梯厅门安装结构,它可以将建筑中可用楼层面积的减少减小到最低, 并且可以防止配置构件的支架结构的复杂化。


图l是围绕电梯井的垂直剖视图,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图2是沿图i中所示的线n—n剖开的沿箭头方向的视图;图3是围绕电梯井的垂直剖视图,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图4是沿图3中所示的线IV—IV剖开的沿箭头方向的视图;并且图5显示了传统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图l是围绕电梯井的垂直剖视图,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并且图2是沿图I中所示的线II-II剖开的沿箭 头方向的视图。在图1和图2中,电梯井2由电梯井壁1形成,并且导轨3 和4由支撑构件5支撑并且放入电梯井2中。轿厢6沿着导轨3在电梯井2 中上下移动,并且配重7沿着导轨4沿与厢6相对的方向在电梯井2中上 下移动。依照该实施例的建筑包括在第N (N为正整数)层楼层上的隔震级 楼层,并且隔震设备8安装在第N楼层上。在第N楼层中,相对于第N+1 楼层(上面相邻的楼层)的位移量会在出现地震时增大,并且因此电 梯井壁la会向外移动尺寸L以保证大的电梯井面积。而且,由图1和图2 中显而易见,对于相对位移量,在第N楼层上的电梯井壁1和导轨3和4 之间并未设置支撑构件。因此,在第N—1楼层和第N+1楼层的支撑构 件5之间的间距就比其它楼层的支撑构件5的间距,即在第N—1楼层和N 一2楼层的支撑构件5之间或第N+l楼层和第N+2楼层的支撑构件5之 间的间距,大一楼层,该楼层是隔震级楼层的第N楼层。这就会防止在 第N楼层和第N+1楼层之间的导轨3和4在出现地震而变形时施加的大 的应力。电梯厅门9安装在每个楼层上的电梯厅中,并且第N楼层(隔震级 楼层)和第N+1楼层(其上面相邻的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安装结构 与其它楼层上的安装结构不同。具体地说,首先,第N楼层上的电梯厅 门9的下部经由底板侧轴颈构件10安装到楼层部分上,并且第N+1楼层 上的电梯厅门9的上部经由天花板侧轴颈构件l l安装到天花板部分上。 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沿三轴坐标上的任意方向旋转的万向接头用作 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天花板侧轴颈构件11,并且其安装位置位于电梯 厅门9的中心(参见图2)。如上所述的多个支撑构件5安装到导轨3和4上,并且如图l中所示, 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天花板侧轴颈构件11的位置基本上与支撑构件5 的安装位置处于相同的高度。然后,轴颈构件12安装在第N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上部,轴颈构 件13安装在导轨3上与轴颈构件12的安装位置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第一 连接构件14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分别与轴颈构件12和13的轴颈连 接。轴颈构件15安装在第N+1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下部,轴颈构件16 安装在导轨3上与轴颈构件15的安装位置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第二连接 构件17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分别与轴颈构件15和16上的轴颈连 接。板构件18安装到第N+1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前侧上的下部,并且 其前端可以在楼层底板部分中形成的槽19中滑动。因此,即使第N楼层 和第N+1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在发生地震时增大以生成间隙G,板构 件18也会始终罩盖间隙G。为了易于解释起见,图1和图2显示了板构件 18仅仅安装到电梯厅门9的下部上,但是实际上,考虑到防止在侧面和 天花板中生成间隙,板构件18还安装到侧面和天花板上。除了第N+1 楼层之外,板构件18可以安装到第N楼层的天花板部分上。接下来将描述因此设计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在正常时间,艮P, 在不发生地震时,第N楼层和第N+1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很小,并且 因此导轨3和4会在电梯井2中线性地垂直延伸而不会变形。然而,在发生地震时,隔震设备8的动作会导致第N楼层和第N+1 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增大,如图1和图2中所示,并且导轨3和4还 会从正常时间的位置中显著地水平地移动和变形。此时,如上所述, 第N楼层和第N+1楼层之间的支撑构件5之间的间距大于其它楼层的支 撑构件5之间的间距,因此防止大的应力施加到第N楼层和第N+1楼层 之间的导轨3和4上。当导轨3水平地移动时,第N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上部和第N+1 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下部分别由第一连接构件14和第二连接构件17 推动或拉动,因此围绕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天花板侧轴颈构件11旋转。 此时,就会沿每个电梯厅门9的前、后、右和左中的任意方向在第N楼 层和第N+1楼层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天花板侧轴 颈构件ll使用万向接头,因此每个电梯厅门9均可以沿任意方向平滑地 旋转。如上所述,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天花板侧轴颈构件11的位置就 与支撑构件5的安装位置基本上处于相同的高度上,并且因此底板侧轴 颈构件10和天花板侧轴颈构件11和面向构件的支撑构件5之间的水平 距离就不会从出现地震之前的距离改变。导轨3和每个电梯厅门9之间的垂直相对位移量不必很小,但是第 一连接构件14和第二连接构件17与轴颈构件12、 13、 15和16上的轴颈 相连,并且因此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4和第二连接构件17的旋转吸 收位移。因此,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配置中,即使由隔震设备8的动作导致 的第N楼层和第N+1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移导致导轨3和4在出现地震时 的大的变形,这些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就会围绕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天 花板侧轴颈构件ll旋转,并且改变其位置以遵从导轨3和4的水平位移。 这可以防止导轨3和电梯厅门9之间距离的显著变化,并且允许轿厢6经 过第N楼层和第N+1楼层而不碰撞电梯厅门9。此时位置中的变化会防 止很大的力施加到每个电梯厅门9上,因此允许没有任何问题地打开和 闭合门,并且允许没有任何问题地在轿厢6和电梯厅之间装卸乘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板构件18安装到第N+1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 的前侧(侧面)上的下部上以罩盖由电梯厅门9的旋转生成的间隙G。 这可以防止在电梯厅门9前面等待电梯的乘客落到间隙G中的意外。与图5中所示的传统配置不同,图1和图2中所示的配置没使用巻扬 机支撑,并且因此不需要增大电梯井2的面积,因此可以防止建筑中可用楼层面积的减小。上述结构包括小数量的配置构件例如底板侧轴颈构件IO、天花板 侧轴颈构件ll、第一连接构件14、第二连接构件17和轴颈构件12、 13、 15和16等,并且其支架结构并不复杂。因此,图1和图2中的配置可以 应用到新建筑中,还可以主动地应用到重建的现有建筑中以具有隔震 结构,并且还可以应用到任意规模的建筑中。(第二实施例)图3是围绕电梯井的垂直剖视图,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并且图4是沿图3中所示的线IV—IV剖开的沿箭 头方向的视图。图3和图4中的配置与图1和图2中的配置的不同之处在 于第N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上支架结构和第N+1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 的下支架结构。具体地说,轴颈构件20安装到第N+1楼层上的电梯厅 门9的下部,轴颈构件21安装到导轨3上与轴颈构件20的安装位置相同 的高度处,并且包括一个构件的连接构件22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 与轴颈构件20和21上的轴颈相连。第N+1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下部和第N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上 部由联结构件23连接在一起。因此,第N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上部就 经由联结构件23和连接构件22连接到导轨3上。在联结构件23的顶端, 设置了例如垂直的长槽,并且固定到第N+1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下部
的螺栓构件或销构件插入槽中以将联结构件23的顶端安装到第N+1楼 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下部。接下来,将仅针对于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零件描述因此设计的 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其它零件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并且将 省略了其说明。当导轨3水平地移动时,第N+1楼层上电梯厅门9的下部由连接构 件22推动或拉动,并且因此围绕天花板侧轴颈构件ll旋转。第N楼层上 电梯厅门9的上部也会由联结构件23推动或拉动,并且因此围绕底板侧 轴颈构件10旋转。因此,当第N+1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和第N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分别 围绕天花板侧轴颈构件11和底板侧轴颈构件10旋转,此时,电梯厅门9 之间的垂直距离会依照旋转而改变,并且电梯厅门9会碰撞或彼此拉 动。然而,如上所述,较长的槽用于将联结构件23的顶端安装到第N十 l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下部,因此此时可以吸收垂直距离中的变化, 并且每个电梯厅门9的位置可以依照导轨3的变形而平滑地改变。因此,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即使由隔震设备8的动作导致的第N 楼层和第N+1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移导致导轨3和4在出现地震时的大的 变形,这些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就会围绕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天花板侧 轴颈构件ll旋转,并且改变其位置以遵从导轨3和4的水平位移。这会 防止导轨3和电梯厅门9之间距离的显著变化。由图3和图1的比较,显而易见,第N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的上部的 旋转半径为图3中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轴颈构件20之间的距离,而在图 1中其旋转半径是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轴颈构件12之间的较短距离。因 此,第一实施例可以比第二实施例更显著地降低导轨3和电梯厅门9之
间距离的变化量。另一方面,第二实施例中的配置构件的数目小于第 一实施例,因此第二实施例在制造成本方面比第一实施例更加有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其中隔震设备设置在建筑的中部,并且在所述建筑中形成了其中安装了导轨的电梯井,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将其上设置了隔震设备的隔震级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上部和所述隔震级楼层的上面相邻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下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中安装的导轨上;底板侧轴颈构件,所述底板侧轴颈构件将所述隔震级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下部轴颈支撑在楼层侧构件上,并且能够转动电梯厅门以在出现地震时遵从所述导轨的水平位移;和天花板侧轴颈构件,所述天花板侧轴颈构件将所述隔震级楼层的上面相邻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上部轴颈支撑在天花板侧构件上,并且能够转动电梯厅门以在出现地震时遵从所述导轨的水平位移。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所述隔震级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 上部与所述导轨的第一连接构件、和连接所述隔震级楼层的上面相邻 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下部与所述导轨的第二连接构件。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将所述隔震级楼层的上面相邻楼层上 的电梯厅门的下部连接到所述导轨上的一个构件,所述隔震级楼层上 的电梯厅门的上部经由联结构件连接到所述隔震级楼层的上面相邻楼 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下部上,并且所述隔震级楼层上的电梯厅门的上部 经由所述联结构件和所述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导轨上。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置与在电梯井中支撑所述导轨的支撑构件的安装位置处于基本上相同 的高度处。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侧轴颈构件和所述天花板侧轴颈构件具有万向 接头。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的电梯厅门侧上的端部和导轨侧上的端部 分别与所述电梯厅门上的轴颈和所述导轨相连。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电梯的电梯厅门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震级楼层的上面相邻楼层上的电梯厅门上安装 了板构件,所述板构件罩盖在发生地震时在电梯厅门和电梯厅之间生 成的间隙。
全文摘要
即使由隔震设备(8)的动作导致的第N楼层和第N+1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移导致导轨(3和4)在发生地震时发生显著的变形,这些楼层上的电梯厅门(9)也会围绕底板侧轴颈构件(10)和天花板侧轴颈构件(11)旋转,并且改变其位置以遵从导轨(3和4)的水平位移。这可以防止导轨(3)和电梯厅门(9)之间距离的显著变化,将建筑中的可用楼层面积的降低最小化,并且防止配置构件的支架结构的复杂化。
文档编号B66B7/02GK101111445SQ20068000363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日
发明者首藤正志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