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669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悬浮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输工具中一种新型的高效安全的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电梯是利用钢缆牵引达到升降的目的,效率及安全 性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和不断加高而降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则完全 失去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牵引电梯在效率及安全性上的不足,改变电梯的运 行模式,用挤压柔性磁导轨的方式替换钢缆牵引方式,这样可以让带 有同极永久磁体壁的电梯轿厢悬浮于柔性磁导轨之上,挤压柔性磁导 轨达到驱动电梯上下运行的目的。截面为锯齿形的柔性磁导轨背面的 凹槽同电梯井壁的凸槽相对应,而电梯轿厢的永久磁体壁因同极相斥 的原理压迫柔性磁导轨与电梯井壁更紧密的贴合,用这种柔性磁导轨 同电梯井壁的咬合及摩擦力代替了线缆的牵引,保证了电梯的安全性, 也为增加电梯运行效率扩展了空间。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楼宇的高度在不断增加,电梯成为必不可 少的运载工具,尽管现在的电梯在不断提高升降速度,但与建筑高度 和运载量的不断增长相比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只能通过增加电梯数量加以弥补,浪费了空间。磁悬浮电梯的驱动装置在电梯轿厢中, 脱离了钢缆的牵引,也就不必占用所有的电梯井空间,而对其产生拉 力的柔性磁导轨因运用的是自身与电梯井壁的摩擦力,作用范围只是 电梯轿厢上下范围内得很少一段,不影响其它段的柔性磁导轨上运行 的其它电梯轿厢,因而可以在同一电梯井内同时运行多部电梯,提高 运载效率及运载量。高层建筑在发生意外时,传统的电梯只能停止运行,使得在最需 要电梯运载的时候却不能使用,这是其驱动方式造成的缺陷。采用柔 性磁导轨方式驱动的磁悬浮电梯在无外部电力的情况下,依靠电梯自 身的重力配合手动控制可以自行向下运行,依靠备用电源配合手动控 制也可以向上运行。在柔性磁导轨断裂的情况下,因其只是依靠部分 柔性磁导轨驱动,所以可以在柔性磁导轨断裂处的上下分别继续安全 运行。


图1为单部运行磁悬浮电梯正面透视图 图2为单部运行磁悬浮电梯侧面透视图 图3为多部运行磁悬浮电梯正面透视图 图4为多部运行磁悬浮电梯侧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2为单部运行的磁悬浮电梯正面及侧面透视图,应用于低层建筑电梯。柔性磁导轨分为N极和S极通过背面的凹槽与电梯井壁 的凸槽贴合。电梯轿厢的截面为子弹形,永磁体轿厢壁分为N极和S 极与柔性磁导轨同磁极相对,通过驱动齿轮对柔性磁导轨的限制,因 磁体同极相斥悬浮于柔性磁导轨之上,同时对柔性磁导轨施加压力使 之更紧密贴合在电梯井壁上。通过驱动齿轮对柔性磁导轨的挤压,驱 动电梯轿厢上下运行。手动控制用于电梯无法自动运行时通过手柄人 工控制电梯运行或制动。电梯轿厢底部内装备用电源,用于在无外部 电源供电时提供临时电源。紧急保护齿轮用于驱动齿轮断裂或失效时 保护电梯不会失控下坠。紧急保护装置用于在电梯失控下坠时提供紧 急保护。柔性磁导轨发生断裂时,由于电梯轿厢挤压柔性磁导轨使之 与电梯井壁贴合,利用柔性磁导轨与电梯井壁的摩擦力使电梯轿厢不 会失控下坠,且能在断裂点的上部或下部继续运行。上下定位锁用于 电梯停止幵门时阻止因载重变化而发生移动。导轮和导轨用于稳定电 梯及外部电源、通讯线路和其它控制监测系统的线路连接。图3图4为多部运行的磁悬浮电梯正面及侧面透视图,应用于高 层及超高层建筑电梯。基本与单部运行的磁悬浮电梯相同,加装轨道 回复轮,用于使轨道回复原位,利于其它电梯轿厢应用运行。电梯控 制监测及调度系统相对复杂,保证各部电梯相互间正常运行,而不会 相互影响甚至碰撞。
权利要求
1. 磁悬浮电梯其特征在于利用永久磁场同极相斥的原理使电梯轿厢悬浮于磁场中。
2. 磁悬浮电梯其特征在于利用齿轮带动柔性磁导轨作用于电梯轿湘' 使之垂直运动。
3. 磁悬浮电梯其特征在于两条柔性磁导轨分别为N极和S极,与电 梯轿厢两壁磁场相对应,且在驱动齿轮的带动下能够相互吸引,提 高效率及安全性。
4. 磁悬浮电梯其特征在于在电梯井中可以运行一部电梯轿厢,也可 以同时容纳多部电梯轿厢各自独立运行。
5. 磁悬浮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无外部能源情况下,利用电梯轿厢的自 身重量或备用电源,通过手动控制可以继续运行。
6. 磁悬浮电梯其特征在于通过本身特点及多重保护装置达到安全的 目的。
7. 磁悬浮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柔性磁导轨发生断裂时,处于断裂点上 方或下方的电梯轿厢利用柔性磁导轨同电梯井壁的紧密结合仍能 继续分别安全分段运行。
8. 磁悬浮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楼宇工程尚未完工前即可使用,随着楼 宇的建筑增高延长柔性磁导轨的长度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利用永久磁场同极相斥的原理,使电梯轿厢悬浮于磁场中,通过柔性磁导轨驱动电梯轿厢运行,用挤压方式替换牵引方式提供动力,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及安全性。
文档编号B66B9/00GK101279691SQ200710090620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日
发明者绳季清 申请人:绳季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