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202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起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器。
背景技术
目前,起重设备多种多样,小型起重器械更是琳琅满目,其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 的要数液压千斤顶与螺杆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的一般都包括驱动机构、油箱、支座和支撑 件,所述驱动机构是手动泵或电动泵,驱动机构通过单条或多条油路与支撑件连接,油路上 设置有单向阀。现有技术在使用中,特别在应用于地震救灾现场时,存在着下述问题支撑 件是承重的杆体,受力面积小;无法在狭窄空间工作,使用不够灵活;对支撑底面的平整度 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受力面积小、使用 不够灵活和对支撑底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重器,包括 驱动机构、油箱和支撑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 通过连杆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支撑件为液囊,缸体两腔分别引出第一油管和第五油管,第 一油管分流为第二油管和第三油管,第五油管分流为第六油管和第四油管,第二油管和第 六油管分别接油箱,第三油管、第四油管汇流成第七油管,第七油管与多接头分流口连接, 多接头分流口通过第八油管与液囊连通,所述第二油管,第三油管,第四油管,第六油管、第 八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上述多接头分流口通过多条油管接有多个液囊。上述第七油管设置有单向阀。上述多条油管均是软管。位置调整更方便,适合在复杂条件下使用。上述液囊是球状、柱状或枕头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使用灵活,应用范围广采用液压气缸驱动和液囊支撑的结构,在一些支撑面不 好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例如可进入狭小缝隙内将障碍物撑开或支起,使受困人员脱离危 险,并且设置有多接头分流口,以便根据载荷需要接多个液囊,使用更加灵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缸体,2-活塞杆,3-动力机构,4-连杆,5-多接头分流口,6_油箱,7_第七油管, 8_第八油管,9-液囊,10-第一油管,11-第二油管,12-第三油管,13-第四油管,14-第五油 管,15-第六油管,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起重器,包括驱动机构、油箱6和支撑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1、 活塞和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通过连杆4与动力机构3连接;所述支撑件为液囊9,缸体1 两腔分别引出第一油管10和第五油管14,第一油管10分流为第二油管11和第三油管12, 第五油管14分流为第六油管15和第四油管13,第二油管11和第六油管15分别接油箱6, 第三油管12、第四油管13汇流成第七油管7,第七油管7与多接头分流口 5连接,多接头 分流口 5通过第八油管8通过单向阀与液囊9连通,所述第二油管11,第三油管12,第四油 管13,第八油管8,第六油管15上设置有单向阀,第七油管7设置有单向阀,所说的油管是 软管。所说的液囊9是球状。使用时动力机构3通过连杆4带动活塞杆2在缸体1内运动,拉出时第二油管 11吸取油箱中的介质经第一油管10导入缸体,同时缸体1内的介质通过第五油管14和第 四油管13流入第七油管7,推进时第六油管15吸取油箱中的介质经第五油管14导入缸 体,同时缸体1内的介质通过第一油管11、第三油管12流入第七油管7,第七油管7通过多 接头分流口 5联通第八油管8和液囊9,完成工作后,可拆下第八油管8和液囊9,更换新 的。
权利要求一种起重器,包括驱动机构、油箱(6)和支撑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1)、活塞和活塞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通过连杆(4)与动力机构(3)连接;所述支撑件为液囊(9),缸体(1)两腔分别引出第一油管(10)和第五油管(14),第一油管(10)分流为第二油管(11)和第三油管(12),第五油管(14)分流为第六油管(15)和第四油管(13),第二油管(11)和第六油管(15)分别接油箱(6),第三油管(12)、第四油管(13)汇流成第七油管(7),第七油管(7)与多接头分流口(5)连接,多接头分流口(5)通过第八油管(8)与液囊(9)连通,所述第二油管(11),第三油管(12),第四油管(13),第六油管(15),第八油管(8)上设置有单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接头分流口(5)通过多条油 管接有多个液囊(9)。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起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油管(7)设置有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起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油管均是软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起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囊(9)是球状或柱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受力面积小、使用不够灵活和对支撑底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的问题,现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重器,包括驱动机构、油箱和支撑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通过连杆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支撑件为液囊,缸体两腔分别引出第一油管和第五油管,第一油管分流为第二油管和第三油管,第五油管分流为第六油管和第四油管,第二油管和第六油管分别接油箱,第三油管、第四油管汇流成第七油管,第七油管与多接头分流口连接,多接头分流口通过第八油管与液囊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使用灵活,应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B66F3/25GK201647916SQ2010290360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万宏强, 冯晨若, 姚敏茹, 孙波, 贠江剑, 陈憬朝 申请人:西安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