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911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顶升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升机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
背景技术
顶升机构在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以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为例。现有的海上风机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分体式安装和整体式安装,整体式安装方式又分为起吊式和抱举式。请参考图1,图1为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该图示出了用以抱举风机的抱举机构。申请号为201010519989. 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机抱举机构,设于风机运输安装平台11上。该抱举机构13包括位于抱举架下端的抱举装置132和上端的护持装置 131,风机12塔筒的下端可以置于抱举装置132中,上端夹于护持装置131中,以防倾斜。 运输安装平台上设有轨道111,风机抱举机构13的下端具有能够沿轨道111运行的行走装置,行走至待抱举风机处,抱举装置132和护持装置131打开,风机12移入,实现风机12的抱举;为了保证抱举装置132的强度和可靠度,抱举装置132设计为单侧开门结构,则抱举装置I32抱举风机12后需回转180度,并继续沿轨道111运行至风机12安装基础处进行安装,安装后,再运行至风机12置放处,回转180度以便进行下一风机12的运输安装。由上述可知,风机抱举机构13在平台11上需实现回转,为了防止回转时的干涉, 使回转更为灵活,在平台11内设置了顶升机构(图中未示出),顶升机构置于平台11内部的回转支承的内圈上,即可以实现回转,顶升机构的顶板为平台11甲板上的活动甲板112, 抱举机构13位于活动甲板112上,顶升机构升降带动抱举机构13升降。此种顶升机构需承载整个风机和抱举机构的重量,重量较大,比如,功率5. OMW的风机和抱举机构的总重量高达1800吨,因此,该顶升机构需具备较大的顶升力。目前,顶升机构主要以油缸的推力实现顶升,比如,二连杆机构式顶升机构,其大体布置为于待升降部件的下方设置多个二连杆机构,二连杆机构的下端铰接在支架上,上端与待升降部件铰接,各二连杆机构的中间铰接端与驱动油缸连接,且驱动油缸水平放置, 通过驱动油缸伸缩推动二连杆机构动作,实现待升降部件的上升或下降。该种顶升机构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为保证二连杆能够实现顶升功能,在驱动油缸推力一定的情况下,其升程受到限制;第二、为顶升一定重量的待升降部件,二连杆机构数目较多,驱动油缸数目也相应地较多,当驱动油缸的动作不一致时,待升降部件升降的行程不一致,存在倾翻或卡死的危险。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顶升机构,使其在较小的驱动力作用下即可具有较大升程,并节约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顶升机构,该顶升机构具有多级顶升单元,能够实现在较小驱动力作用下提高升程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顶升机构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为达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顶升机构,具有至少两组顶推单元组和至少三个沿高度方向分布的传力部件,各顶推单元组具有至少两个顶推单元;所述顶推单元具有一端相铰接的上连杆和下连杆,各所述顶推单元依次置于相邻的传力部件之间, 且上连杆的上端和下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于相邻的传力部件;还包括驱动所述顶推单元复位或伸直的推力装置;且各铰接轴均平行设置。优选地,传力部件的数目为三个,位于顶层的所述传力部件为承重板,位于底层的所述传力部件为底架,位于中部的传力部件为中间框架;所述顶推单元的上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的上端,下连杆铰接于位于所述中间框架下方的传力部件底架,另一所述顶上单元的下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的下端,上连杆铰接于位于所述中间框架上方的传力部件承重板;且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与同一推力装置连接。优选地,各所述顶推单元具有中间推杆,所述中间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的铰接处;所述推力装置包括推臂,所述推臂的一端铰接于位于所述底板或所述中间框架的支撑座,所述推力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推臂绕支撑座铰接点转动的顶升油缸;所述顶推单元组中各所述顶推单元的中间推杆均与所述推臂的中部铰接;各铰接轴均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推力装置还包括顶升梁和顶杆,所述顶升油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升梁的上端和所述底架,所述推臂上与支撑座铰接端相对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顶杆的一端,所述顶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顶升梁的下端;各铰接轴均平行设置。优选地,一对所述顶推单元组沿与各铰接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一所述推力装置,所述推力装置中所述顶杆和所述推臂的数目均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顶升梁的两侧;一所述推臂的中部铰接一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的中间推杆,另一所述推臂的中部铰接另一所述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的中间推杆。优选地,具有两对所述顶推单元组,平行且镜像对称置于所述底架和所述承重板之间;两对所述顶推单元组中对称设置的两所述推臂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两对应的所述推臂同步转动。优选地,所述底架上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轨道,所述顶升梁的下端设有沿所述第一轨道运行的第一导轨。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中间框架上端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轨道,所述顶升梁的上端设有沿所述第二轨道运行的第二导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顶升机构为多级顶升机构,通过设定多个传力部件,以及位于传力部件之间的顶推单元的有序连接,将顶升机构的升程逐级增加至所有顶推单元的升程之和,从而提高了顶升机构的整体升程。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位于中部的传力部件为中间框架,且顶推单元的上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的上端,下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下方的传力部件底架,另一顶推单元的下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的下端,上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上方的传力部件承重板,则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的初始高度大致一致,从而便于将各顶推单元均与同一推力装置连接,达到省力、简化机构和提高同步性的目的。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推力装置包括顶升油缸,顶升梁和顶杆,两顶推单元组位于顶升梁的两侧,顶升油缸驱动两推臂转动,两推臂推动两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的弯曲和伸直,从而实现升降,因此,两顶推单元组之间也具有同步性。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两对顶推单元组平行且镜像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两推臂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随推臂的转动而转动,则两对顶推单元组之间也同步动作,从而实现了顶升机构中各顶推单元均同步动作,使同步性良好。为达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包括具有风机护持装置和抱举装置的风机抱举机构、用于顶升所述风机抱举机构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固定于所述平台内部回转支承的内圈上,所述顶升机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的承重板为所述平台的活动甲板,所述底架为与所述回转支承内圈固定的回转架。优选地,所述护持装置具有水平设置且相嵌套的导向外套和导向内套、驱动所述导向内套相对于所述导向外套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连接并伸出所述导向内套的扶持杆,所述导向外套竖直铰接于所述滑架的上端,所述滑架的上端设有驱动所述导向外套水平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且所述护持装置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优选地,所述扶持杆通过十字铰接轴与所述导向内套铰接;还包括水平铰接于所述导向内套并于水平位置支撑所述扶持杆的扶持板,以及驱动所述扶持板竖直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摆动油缸和两摇杆,所述摆动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导向内套的侧壁,另一端与两所述摇杆的一端均铰接,两所述摇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导向内套和所述扶持板。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油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导向内套与所述导向外套之间。优选地,所述滑架的上端面设有固定套,所述导向外套设于所述固定套内并竖直铰接。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运输安装平台上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顶升机构,则具有与上述顶升机构相同的技术效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风机运输安装平台上设有风机护持装置,该护持装置的导向外套可以竖直铰接于抱举架的上端,即护持装置在水平面内可以转动,抱举架的上端设置驱动导向外套水平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风机移入抱举架内前,可以驱动护持装置旋转,使其不与风机塔筒干涉,从而能够兼容不同直径的风机,该种调节方式更为简便可靠。


图1为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顶升机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顶升机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一级顶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6为图2中中间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推臂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2中顶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顶升梁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2中顶推单元组处于初始位置的机构运动简图;图13为图12中顶推单元组处于极限位置的机构运动简图;图14为图3中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提供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中风机抱举机构抱举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为图15中护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护持装置的扶持板处于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7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顶升机构,该顶升机构具有多级顶升单元,能够实现在较小驱动力作用下提高升程的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核心为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顶升机构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各实施例中的顶升机构均置于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内,用于顶升风机抱举机构,实际上,各实施例中的顶升机构也可以用于升降其他结构件。请参考图2至图4,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顶升机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顶升机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该实施方式中的顶升机构,置于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内,该顶升机构具有三个传力部件,位于顶层的传力部件为承重板2、位于底层的传力部件为底架1,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传力部件中间框架;还具有四组顶推单元组,传力部件的作用为将顶推单元的顶推力依次传递。顶升机构工作时,风机抱举机构位于承重板2之上。底架1为位于平台内部且与回转支承内圈固定连接的回转架,即保证底架1可以转动,图2所示的回转支承置于平台内的内底板8上,回转支承的外圈与内底板8固定;承重板2为平台甲板的一部分,为活动甲板,承重板2下降时,与其他甲板部分平齐,上升时,活动甲板高于其他部分甲板,便于位于承重板2之上的风机抱举机构回转时,不与其他构件干涉,可以参照图1理解。图3中所示四组顶推单元组的结构完全一致,均具有两个顶推单元,即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可以参考图5,图5为一级顶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级顶推单元42与一级顶推单元41结构相同。一级顶推单元41具有一端铰接于一处的上连杆411、 下连杆412以及中间推杆413。结合图6至图8,图6为图2中中间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四组顶推单元组中四个一级顶推单元41下连杆411的下端分别铰接底架1的四角的四个铰接槽la、lb、la'和Ib',上连杆412的上端分别铰接中间框架3上端四顶角内侧处的四个铰接槽3c、3d、3c'和3d';四个二级顶推单元42下连杆的下端铰接中间框架 3四底角外侧的四铰接槽3a、3b、3a'和北‘,上连杆的上端铰接承重板2四角的四铰接槽 2a.2b.2a'和沘‘,则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将承重板2支撑于底架1之上。 由图3可知,一级顶推单元41的上连杆411和下连杆412形成二连杆机构,二级顶推单元 42与其结构一致,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处于复位状态时,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即上连杆上端和下连杆下端之间的距离较短,顶推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 上连杆和下连杆逐渐转动,至二者处于伸直状态时,即二者夹角为180度时,上连杆上端和下连杆下端之间的距离最长,则两顶推单元整体的复位至伸直或伸直至复位可以实现承重板2的升起或下降。该具体实施方式
中,各组顶推单元组中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均具有中间推杆(如一级顶推单元41具有中间推杆413),两中间推杆均与推力装置连接,由推力装置驱动中间推杆413动作进而带动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的弯曲和伸直。推力装置可以是驱动油缸,比如,驱动油缸的一端铰接于底架1,另一端直接与中间推杆413连接,或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的中间推杆均与驱动油缸连接,同步动作。则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在推力装置的作用下,作弯曲和伸直的运动,从而使承重板2上升或下降。顶升机构的四组顶推单元组作顶升动作时(如一级顶推单元41的上连杆411和下连杆412伸直),在一级顶推单元41的作用下,中间框架3升高一定高度,带动二级顶推单元42升高相应高度(二级顶推单元42的下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幻,而二级顶推单元42 在推力装置的作用下,自身也会升高一定高度。因此,二级顶推单元42在顶升动作过程中的升程为自身升程和一级顶推单元41的升程之和,二级顶推单元42的升程即承重板2的升程。由此原理可知,顶推单元组中还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顶推单元,相应地增加中间框架3的数目,中间框架3的数目应比顶推单元的数目少一,且中间框架3沿高度方向分布,中间框架3之间均设有顶推单元。即中间框架3按照由低至高的顺序设置为第一中间框架、第二中间框架等,连接时,一级顶推单元41上连杆411和下连杆412分别铰接于底架 1和第一中间框架,二级顶推单元42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铰接于第一中间框架和第二中间框架,三级顶推单元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铰接于第二中间框架和第三中间框架,依此类推, 直至最后一个顶推单元的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铰接处于最高位置的中间框架和承重板2。 则最终承重板2的升程为所有顶推单元升程的和,形成了多级顶升机构。当然,鉴于布置空间的限制,以及便于中间框架3和推力装置的设置等因素,本实施方式中四组顶推单元组均具有两级顶推单元,已经可以满足使用的需求,且便于实际操作。图3中所示的中间框架3设计为六面体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简单,易于保证在升降过程中不受其他结构件干涉,并减轻结构重量;此外,由于一级顶推单元41的上连杆411铰接于中间框架3的顶角铰接槽处,二级顶推单元42的下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3的底角铰接槽处,可以保证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的高度相近,则二者与推力装置的连接点之间的高度相近,从而便于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与同一推力装置连接,达到简化机构和提高同步性的目的,同时便于推力装置的施力。当然,中间框架3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六面体框架结构,根据顶推单元组的数目以及各顶推单元组中顶推单元数目的不同,可以设计出相应的中间框架结构,能够实现一顶推单元顶推另一顶推单元即可。此外,图7中的底架1具有与回转支承内圈固定连接的底架本体和四个外伸臂,底架1用于与四个一级顶推单元41下连杆412的下端端部铰接的四个铰接槽la、lb、la'和 Ib'位于四个外伸臂的自由端。该结构的底架1结构可以避免其在回转过程中与其他结构干涉;此外,其外升臂为变截面结构,沿外伸臂的延伸方向,其截面渐缩,保证外升臂与底架本体连接强度的同时,可以尽量减小底架1的体积和重量。由上述内容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顶升机构为多级顶升机构,通过设定中间框架3以及各级顶推单元的有序连接,将顶升机构的升程逐级增加至所有顶推单元的升程之和,从而提高了顶升机构的整体升程;而且,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由同一推力装置驱动,在不增加驱动力的情况下,实现了升程的增加,同时也保证了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之间的同步性,满足顶升的稳定性需求。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四组顶推单元组,且对称设置,图3中所示的四组顶推单元组分布于正方形的四角。实际上,两组顶推单元组即可实现顶升的目的。此处设置四组顶推单元组为较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为平稳可靠地顶升承重板2,继而承受风机抱举机构的重量。进一步地,推力装置可以包括推臂5和顶升单元6。请参考图9至图11,图9为图 2中推臂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2中顶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顶升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推臂5的两端均设有铰接孔fe、5d,推臂5中部的两侧也具有铰接孔 ^、5c,中部的两铰接孔分别用于与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的中间推杆铰接,推臂5 —端的铰接孔5d用于铰接下述顶升单元6的顶杆,另一端的铰接孔fe用于铰接固定于中间框架3上的支撑座7,支撑座7也可以固定于底架1上。如图10所示,顶升单元6具有顶升梁63、顶升油缸和顶杆,图中所示的顶升梁为T 形梁,顶升油缸和顶杆的数目均为两个,即第一顶升油缸621和第二顶升油缸622、第一顶杆641和第二顶杆642,两顶升油缸分设于T形梁的两侧,且两顶升油缸的一端连接T形梁的横梁,图中第一油缸621和第二油缸622的端部分别铰接于横梁的两铰接孔63a、63a', 另一端连接底架1,两顶升油缸伸缩时,可以带动顶升梁63升降。图7中所示底架1两外伸臂之间设置的安装座上具有用于与两顶升油缸连接的两铰接孔ld、lc,另外两外伸臂也设有相同的安装座以及铰接孔,供另一组顶升单元6使用。两顶杆也分设于T形梁的两侧, 为避免顶杆与顶升油缸之间发生干涉,同时便于顶杆和推臂5之间的连接,两顶杆分设于顶升梁63的上下两侧,两顶升油缸分设于顶升梁63的左右两侧(上下和左右以图4为视角),图10中两顶杆连线和两顶升油缸连线垂直。图3中所示的两组顶推单元组共用一组推力装置,顶升单元6的两侧设置两推臂5,第一顶杆641的一端铰接于顶升梁63下端的一铰接槽63b,另一端铰接于一推臂5 —端的铰接槽5d ;第二顶杆642的一端铰接于顶升梁 63下端的另一铰接槽63b‘,另一端铰接于另一推臂5 —端的铰接槽5d ;两推臂5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组顶推单元组各顶推单元的中间推杆,则两组顶推单元组的驱动力均来自于顶升单元6中的第一顶升油缸621和第二顶升油缸622,因此,两组顶推单元组随两顶升油缸作同步的升降动作,四组顶推单元组的另两组顶推单元组同样采取此种布置方式,则该顶升机构的同步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图3中所示的四组顶推单元组可以分为两对,两对顶推单元组平行且镜像对称地布置,各对顶推单元组通过同一顶升单元6实现了同步动作,为了进一步协调两对顶推单元组之间的同步性,可以设置连接杆9。如图所示,两对顶推单元组具有四个推臂5,对称设置的两推臂5之间设有连接杆9,则共设置两连接杆9,两推臂5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接杆9 转动(连接杆9可以通过花键与推臂5连接),则连接杆9两端的两推臂5将同步动作,两推臂对应的顶推单元组也将同步动作。由此可知,设置连接杆9后,顶升机构中两对顶推单元组之间也实现了同步动作,则设置连接杆9的顶升机构中各顶推单元均可以同步动作。请参考图12和图13,图12为图2中顶推单元组处于初始位置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3为图12中顶推单元组处于极限位置的机构运动简图,图12和图13示出两组顶推单元组。由推臂5和顶升单元6组成的一组推力装置带动两顶推单元组动作的过程如下所述,其中,二级顶推单元42用虚线表示两顶升油缸缓慢伸长,带动顶升梁63向上运动,图 12中顶升梁63与两顶杆的铰接点al、a2运动至图13中的al'、a2',两顶杆向上运动的同时还分别作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两推臂5与两支座的铰接点为cl、c2,则两顶杆分别驱动与各自铰接的两推臂5绕支点cl、c2转动,同时两推臂5与两顶杆上的铰接点dl、d2也绕支点cl、c2转动;两推臂5转动的同时,带动相应的一级顶推单元41的中间推杆413向前运动(图12中表现为,左侧和右侧的中间推杆分别向左和向右运动),则两一级顶推单元41的下连杆绕铰接点el、e2(两一级顶推单元41下连杆与底架1的铰接点)转动,从而使两一级顶推单元41的铰接点Π、f2向前并向上运动,当两一级顶推单元41的上连杆和下连杆运动至一条直线时到达极限位置,两铰接点fl、f2运行至Π'、f2',两上连杆与中间框架3的铰接点gl、g2运动至gl'、g2';则中间框架3在两一级顶推单元41驱动下上升了高度h,从而带动与其铰接的两推臂5的支点cl、c2向上运动了高度h,以及两二级顶推单元42的下连杆铰接点hl、h2(两下连杆与中间框架3底角的铰接点)向上运动了高度 h;两推臂5转动时,与一级顶推单元41同时运动的还有二级顶推单元42,两二级顶推单元42的推杆同样在两推臂5的驱动下,向前并向上运动,两二级顶推单元42的下连杆绕支点hi、h2转动,从而使两二级顶推单元42的铰接点il、i2(上连杆和下连杆的铰接点)向前并向上运动,当两二级顶推单元42的上连杆和下连杆运动到一条直线时到达极限位置,两上连杆与中间框架3的铰接点jl、j2运动至jl'、j2',也上升了一定高度,由于一级顶推单元41和二级顶推单元42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初始状态也基本相同,二级顶升单元6达到极限位置时,其升高的高度也为h,则与二级顶推单元42上端铰接的上活动甲板向上运动了 2h。为了保证顶升单元6和推臂5传力的可靠性,可以在底架1上设置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轨道le,如图6所示,底架1两外伸臂之间设有底座,底座之上对称设置两第一轨道 le,图11中顶升梁的下端设有沿两第一轨道Ie运行的两第一导轨631。则顶升梁随顶升油缸作升降运动时,可沿第一轨道Ie运行,即顶升梁于两第一轨道Ie之间运行而保持竖直状态,保证推臂5可以在顶杆的带动作用下转动。为此,还可以作出进一步的改进,顶升机构还设置了固定于中间框架3上的导向架31,如图14所示,图14为图3中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中,导向架31具有与中间框架3固定的固定盖板,固定盖板上固定有两向下竖直延伸的两第二轨道311,图11中顶升梁63的上端设有沿两第二轨道311运行的两第二导轨632。与上述第一轨道Ie和第一导轨631的原理一致,该处第二轨道311和第二导轨 632的配合设置同样可以起到确保顶升单元6和推臂5之间力的传递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包括用于抱举风机60的风机抱举机构,风机抱举机构包括风机护持装置58和抱举装置55,平台上还设有用于风机抱举机构回转的顶升机构,与顶升机构相关的已有论述,不再赘述。请参考图15至图19,图15为本发明提供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中风机抱举机构抱举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为图15中护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护持装置的扶持板处于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7的轴向剖视图。对于上述设置护持装置58的实施例,护持装置58具体可以具有水平设置且相嵌套的导向外套581和导向内套582、驱动导向内套582相对于导向外套581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连接并伸出于导向内套582的扶持杆583,扶持杆583的前端部用以抵触风机的塔筒的外壁,起到扶持作用;护持装置58的导向外套581可以竖直铰接于滑架M的上端 (不设置滑架M时,也可以直接铰接于导向架515的上端),即护持装置58在水平面内可以转动,滑架M的上端设置驱动导向外套581水平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可以是油缸,如图19所示,导向外套581和导向内套582之间设有主作用油缸589,主作用油缸589的伸缩驱动导向内套582相对于导向外套581伸缩;图16中所示导向外套581后端的侧面与旋转驱动油缸M2的一端相连,旋转驱动油缸M2的另一端铰接于滑架M的上端面,导向外套581可以为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矩形箱体,后端的外侧部焊接与旋转驱动油缸542连接的销耳,当然,销耳与导向外套581和滑架M的竖直铰接点具有一定距离,则旋转驱动油缸542的伸缩可以驱动导向外套581水平转动;导向内套582 也可以为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矩形箱体,与导向外套581配合,为扶持杆583的伸出起到导向的作用。图15中所示的滑架M上端面共设置四个上述护持装置58,均布于滑架M两侧壁的上端面。风机60移入滑架M两侧壁之间时,使滑架M入口处的两个护持装置58旋转, 扩大二者之间的距离,便于风机60的移入,即可以兼容不同直径的风机60,应用范围广;风机60移入后,护持装置58开始工作时,旋转驱动油缸542收缩,使各台护持装置58的扶持杆583垂直指向风机的塔筒的中心线方向,之后通过主作用油缸59将导向内套582以及扶持杆583向前推出,直至扶持杆583的前端部与风机的塔筒的外壁抵触,达到扶持风机60 的塔筒、防止风机60偏移、维持风机60处于竖直状态的目的。风机60安装完毕后,主作用油缸59缩回,收回导向内套582,扶持杆583与风机60的塔筒脱离,旋转驱动油缸542伸出驱动护持装置58,使其旋转至适合的角度,以便变幅装置5脱离风机60,此时护持装置58 完成一次工作周期。图15中安装了四个护持装置58,实际上,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护持装置58,配合使用,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扶持杆583的抵触力作用下,防止风机60偏移即可,当然,均布的四个护持装置58为较为优选的方案,可以稳定且平衡地扶持风机60。护持装置58与滑架M竖直铰接时,可以通过固定套541实现。导向外套581置于固定套Ml中,固定套541可以为由钢板焊接而成的中空方形框架,焊接固定于滑架M 的上端面,护持装置58的导向外套581竖直铰接于固定套Ml内。可以在导向外套581的中部设置销孔,通过竖直销轴与固定套541连接,使护持装置58在竖直方向上有转动的自由度。设置专门的固定套541连接护持装置58,便于护持装置58的安装或拆卸。进一步地,扶持杆583的后端可以通过十字铰接轴584与导向内套582铰接,如图 19所示,十字铰接轴584实现扶持杆583与导向内套582在竖直和水平方向铰接,则扶持杆 583可以上下摆动,且可以在水平面内摆动。由上述内容可知,安装风机60时,为精准配合风机塔筒法兰孔和风机安装基础法兰孔,抱举装置阳可能在竖直方向上有微小的移动,还可能作细小的旋转调整,此时,由于十字铰接轴584,扶持杆583可以作相应的下移,或随风机60作一定的转动,同时,仍能扶持风机60,保证风机60不会偏移。因此,扶持杆583与导向内套582通过十字铰接轴584铰接后,可以随风机60位置调整而作相应的调整,从而确保护持装置58所受的作用力不会作用至主作用油缸589上。该结构下,由于护持装置58可以上下移动,还设置水平铰接于导向内套582并于水平位置支撑扶持杆583的扶持板585,以及驱动扶持板585竖直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使扶持杆583在伸缩的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如图17所示,扶持板585可以由钢板焊接而成,其前端上方的中部设有月牙形突起5851,作为扶持扶持杆583的支撑座,使扶持杆在伸缩过程中保持水平;扶持板585的一端水平铰接于导向内套582的底部,扶持板585后端上方焊接有销耳,销耳与导向内套582通过销轴连接,实现扶持板585与导向内套582的水平铰接;扶持板585通过摆动油缸586和两摇杆实现摆动,如图17中所示的第一摇杆587和第二摇杆588,摆动油缸586的一端铰接于导向内套582,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摇杆587和第二摇杆588的一端,第一摇杆587和第二摇杆58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扶持板585和导向内套582,扶持板585前端上方焊接有销耳,导向内套582前端上方的也焊接有销耳,分别用以连接两摇杆的一端,两摇杆与摆动油缸586组成摇杆机构,从而使扶持板585可以上下转动,图17中所示的摇杆机构为两组,导向内套582的两侧各设一组,驱动位于其底部的扶持板 585。图18中所示的扶持板585处于闭合状态,即处于水平状态,扶持杆583支撑于扶持板585的支撑座上(即图中所示的月牙形突起5851),而保持水平状态。工作时,扶持杆 583抵触风机的塔筒外壁后,在摆动油缸586作用下,扶持板585顺时针转动,扶持板585与扶持杆583相脱离,扶持杆583可以不受扶持板585限制,在竖直方向上作一定的摆动;风机60安装完毕后,摆动油缸586驱动扶持板585闭合,重新于水平位置支撑扶持杆583,在主作用油缸589作用下,扶持杆583和导向内套582又可以相对于导向外套581缩回。图 18中所示的扶持板585位于导向内套582的底部,实际上,扶持板585也可以位于导向内套 582的侧面,以不干涉导向内套582的伸缩为必要,其前端具有伸出至扶持杆583下方的支撑座,同样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此外,第三驱动装置也可以是卷扬。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组顶推单元组和至少三个沿高度方向分布的传力部件,各顶推单元组具有至少两个顶推单元;所述顶推单元具有一端相铰接的上连杆和下连杆,各所述顶推单元依次置于相邻的传力部件之间,且上连杆的上端和下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于相邻的传力部件;还包括驱动所述顶推单元复位或伸直的推力装置;且各铰接轴均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部件为的数目为三个,位于顶层的所述传力部件为承重板,位于底层的所述传力部件为底架,位于中部的传力部件为中间框架;所述顶推单元的上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的上端,下连杆铰接于位于所述中间框架下方的传力部件底架,另一所述顶推单元的下连杆铰接于中间框架的下端,上连杆铰接于位于所述中间框架上方的传力部件承重板;且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与同一推力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顶推单元具有中间推杆,所述中间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的铰接处;所述推力装置包括推臂,所述推臂的一端铰接于位于所述底板或所述中间框架的支撑座,所述推力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推臂绕支撑座铰接点转动的顶升油缸;所述顶推单元组中各所述顶推单元的中间推杆均与所述推臂的中部铰接;各铰接轴均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装置还包括顶升梁和顶杆, 所述顶升油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升梁的上端和所述底架,所述推臂上与支撑座铰接端相对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顶杆的一端,所述顶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顶升梁的下端;各铰接轴均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顶推单元组沿与各铰接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一所述推力装置,所述推力装置中所述顶杆和所述推臂的数目均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顶升梁的两侧;一所述推臂的中部铰接一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的中间推杆,另一所述推臂的中部铰接另一所述顶推单元组中各顶推单元的中间推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两对所述顶推单元组,平行且镜像对称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承重板之间;两对所述顶推单元组中对称设置的两所述推臂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两对应的所述推臂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轨道,所述顶升梁的下端设有沿所述第一轨道运行的第一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中间框架上端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轨道,所述顶升梁的上端设有沿所述第二轨道运行的第二导轨。
9.一种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包括具有风机护持装置和抱举装置的风机抱举机构、 用于顶升所述风机抱举机构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固定于所述平台内部回转支承的内圈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的承重板为所述平台的活动甲板,所述底架为与所述回转支承内圈固定的回转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持装置具有水平设置且相嵌套的导向外套和导向内套、驱动所述导向内套相对于所述导向外套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连接并伸出所述导向内套的扶持杆,所述导向外套竖直铰接于所述滑架的上端,所述滑架的上端设有驱动所述导向外套水平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且所述护持装置的数目至少为两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持杆通过十字铰接轴与所述导向内套铰接;还包括水平铰接于所述导向内套并于水平位置支撑所述扶持杆的扶持板,以及驱动所述扶持板竖直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摆动油缸和两摇杆,所述摆动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导向内套的侧壁,另一端与两所述摇杆的一端均铰接,两所述摇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导向内套和所述扶持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油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导向内套与所述导向外套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的上端面设有固定套,所述导向外套设于所述固定套内并竖直铰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顶升机构,具有至少两组顶推单元组和至少三个沿高度方向分布的传力部件,各顶推单元组具有至少两个顶推单元;所述顶推单元具有一端相铰接的上连杆和下连杆,各所述顶推单元依次置于相邻的传力部件之间,且上连杆的上端和下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于相邻的传力部件;还包括驱动所述顶推单元复位或伸直的推力装置;且各铰接轴均平行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顶升机构为多级顶升机构,通过位于多个传力部件之间的顶推单元的有序连接,将顶升机构的升程逐级增加至所有顶推单元的升程之和,从而提高了顶升机构的整体升程。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海上风机运输安装平台。
文档编号B66F7/28GK102311069SQ20111024775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4日
发明者杨学锋, 田尚云, 白俊磊 申请人: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