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169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对具有正负极的电子器件(如LED等),在进行自动化装配时,需要调整好两个引脚的方向后再进行输送,目前还没有一种这样的选择定位机构。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极性识别从而进行引脚方向调整的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 包括底座,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电源正极连接片和电源负极连接片, 所述电源正极连接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负极连接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端连接;
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转动体,所述的转动体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支架体,所述的支架体上铰接有轴向布置的第一夹爪和轴向布置的第二夹爪,所述的第一夹爪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二夹爪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夹爪的下部和第二夹爪的下部通过压簧连接从而使第一夹爪的上部和第二夹爪的上部具有相互靠拢的趋势,所述的第一夹爪和/或第二夹爪连接有使得该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克服所述压簧的弹性力而张开并且亦可复位的扩张机构;
所述的转轴上还设有转套,所述的转套上插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接触柱和轴向贯通的第二接触柱,所述的第一夹爪上穿设有第一接触轴和第二接触轴,所述的第一接触轴在第一夹爪的内侧面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接触轴在第一夹爪的内侧面形成第二触点;所述的第一接触柱与所述的第一接触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的第二接触柱与所述的第二接触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
所述的转轴穿过所述的底座后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连接从而可使得第一接触柱择一与电源正极连接片或电源负极连接片接触、第二接触柱择一与电源正极连接片或电源负极连接片接触。进一步,所述转轴的上部设有镂空部,所述的压簧位于所述的镂空部内。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转轴下端的从动齿轮,还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齿条,所述的齿条与所述的从动齿轮啮合。进一步,所述的扩张机构包括扩张气缸,所述的扩张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第一夹爪的外侧面连接。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扩张机构动作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张开,电子元件进入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然后扩张机构复位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再次夹拢,使得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分别贴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上。若电子元件的正极引脚通过第一接触轴(或第二接触轴)、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第一接触柱(或第二接触柱)与电源正极连接片连接,电子元件的负极引脚通过第二接触轴(或第一接触轴)、第二导线(或第一导线)、第二接触柱(或第一接触柱)与电源负极连接片连接,则通过电子元件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导通从而形成回路,此时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的方向是正确的,在回路内有电流通过, 从而向外部的工控机发出信号,维持转轴不转动;如情况相反,即电子元件的正极引脚与电源负极片连接,电子元件的负极引脚与电源正极连接片连接,则不形成回路,工控机接到无电流电信后指令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接触柱、第二接触柱与电源正极连接片、电源负极连接片的接触换位,从而再次达到电子元件的正极引脚与电源正极连接片连接、电子元件的负极引脚与电源负极连接片连接的效果,以使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的方向正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极性识别从而进行引脚方向调整的装置可对电子元件进行极性选择转向定位。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包括底座1,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上设有电源正极连接片2和电源负极连接片3,所述电源正极连接片2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负极连接片3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端连接。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转动体,所述的转动体包括转轴4,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支架体5,所述的支架体5上铰接有轴向布置的第一夹爪6和轴向布置的第二夹爪 7,所述的第一夹爪6上设有第一齿轮8,所述的第二夹爪7上设有第二齿轮9,所述的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啮合。所述第一夹爪6的下部和第二夹爪7的下部通过压簧连接从而使第一夹爪6的上部和第二夹爪7的上部具有相互靠拢的趋势,所述转轴4的上部设有镂空部,所述的压簧位于所述的镂空部内。所述的第一夹爪6连接有使得该第一夹爪6和第二夹爪7克服所述压簧的弹性力而张开并且亦可复位的扩张机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扩张机构包括扩张气缸,所述的扩张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第一夹爪的外侧面连接。当然作为扩张机构的扩张气缸也可以与第二夹爪连接,可实现相同的功能。另外扩张机构还可是其他的结构形式,如液压缸等。所述的转轴上还设有转套10,所述的转套10上插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接触柱11 和轴向贯通的第二接触柱12 ;所述的第一夹爪6上穿设有第一接触轴13和第二接触轴14, 所述的第一接触轴13在第一夹爪6的内侧面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接触轴14在第一夹爪6的内侧面形成第二触点;所述的第一接触柱11与所述的第一接触轴13通过第一导线
4连接,所述的第二接触柱12与所述的第二接触轴14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的转轴4穿过所述的底座1后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连接从而可使得第一接触柱11择一与电源正极连接片2或电源负极连接片3接触、第二接触柱12择一地与电源正极连接片2或电源负极连接片3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转轴 4下端的从动齿轮15,还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齿条,所述的齿条与所述的从动齿轮啮合。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扩张机构动作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张开,电子元件(如 LED)进入第一夹爪6和第二夹爪7之间,然后扩张机构复位使得第一夹爪6和第二夹爪7 再次夹拢,使得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分别贴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上。若电子元件(如LED) 的正极引脚通过第一接触轴13(或第二接触轴)、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第一接触柱11(或第二接触柱)与电源正极连接片2连接,电子元件(如LED)的负极引脚通过第二接触轴14 (或第一接触轴)、第二导线(或第一导线)、第二接触柱12(或第一接触柱)与电源负极连接片 3连接,则通过电子元件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导通从而形成回路,此时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的方向是正确的,在回路内有电流通过,从而向外部的工控机发出信号,维持转轴 4不转动;如情况相反,即电子元件(如LED)的正极引脚与电源负极连接片3连接,电子元件的负极引脚与电源正极连接片2连接,则不形成回路,工控机接到无电流电信后指令驱动机构驱动转轴4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接触柱11、第二接触柱12与电源正极连接片2、电源负极连接片3的接触换位,从而再次达到电子元件的正极引脚与电源正极连接片2连接、电子元件的负极引脚与电源负极连接片3连接的效果,以使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的方向正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电路, 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电源正极连接片和电源负极连接片,所述电源正极连接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源负极连接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端连接;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转动体,所述的转动体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支架体,所述的支架体上铰接有轴向布置的第一夹爪和轴向布置的第二夹爪,所述的第一夹爪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二夹爪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夹爪的下部和第二夹爪的下部通过压簧连接从而使第一夹爪的上部和第二夹爪的上部具有相互靠拢的趋势,所述的第一夹爪和/或第二夹爪连接有使得该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克服所述压簧的弹性力而张开并且亦可复位的扩张机构;所述的转轴上还设有转套,所述的转套上插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接触柱和轴向贯通的第二接触柱;所述的第一夹爪上穿设有第一接触轴和第二接触轴,所述的第一接触轴在第一夹爪的内侧面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接触轴在第一夹爪的内侧面形成第二触点;所述的第一接触柱与所述的第一接触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的第二接触柱与所述的第二接触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的转轴穿过所述的底座后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连接从而可使得第一接触柱择一与电源正极连接片或电源负极连接片接触、第二接触柱择一与电源正极连接片或电源负极连接片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上部设有镂空部,所述的压簧位于所述的镂空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转轴下端的从动齿轮,还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齿条,所述的齿条与所述的从动齿轮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机构包括扩张气缸,所述的扩张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第一夹爪的外侧面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选择转向定位机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电源正极连接片和电源负极连接片,电源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分别与电源电路的正极端、负极端连接;还包括转动体,转动体包括转轴,转轴的上端铰接有和第二夹爪;第一夹爪的下部和第二夹爪的下部通过压簧连接,第一夹爪和/或第二夹爪连接有扩张机构;转轴上还设有转套,转套上插设有第一接触柱和第二接触柱;第一夹爪上穿设有第一接触轴和第二接触轴;第一接触柱与第一接触轴连接,第二接触柱与第二接触轴连接;转轴穿过底座后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极性识别从而进行引脚方向调整的装置可对电子元件进行极性选择转向定位。
文档编号H05K13/00GK102448280SQ2011103635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夏育平, 陈靖 申请人:宁波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