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485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将生产原料传输至生产车间的行车。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大型生产车间,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多数采用车辆或链条悬挂线传输原料。车辆传输分为三个步骤1、把原料装载上运输车;2、运输车运输;3、从运输车卸载原料,人工搬运。车辆传输需要配套有运输车辆和上下车搬运系统,需要进行车辆管理和定期维护保养,需要人工较多,运营成本较高,运输车辆较多时还易引发安全事故,增加安全风险。链条悬挂运输一般用于传输单件重量较轻的物品,传动结构复杂,安装要求高,成本也高,对于运输量大的生产车间并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行车。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车,包括立柱,在所述立柱顶端固定有工字钢构成环形状的行车轨道,在行车轨道上设有沿轨道循环运行的电动葫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车轨道的俯视形状为哑铃环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车轨道上水平设有加强杆。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行车的一端设于原料传输起点,另一端位于生产车间投料口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二次人工搬运,减少劳动力消耗,无需车辆运输费用,节约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电动葫芦在轨道上的截面图。图中1.行车轨道,2.电动葫芦,3.立柱,4.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图1、2和3所示的行车,行车轨道1是由工字钢构成环形状的轨道,行车轨道1的俯视形状为哑铃环形,电动葫芦2循环运行于行车轨道上,行车轨道高8. 3m ;立柱3用于支撑整个轨道系统,高8m ;行车轨道1上水平设有支撑固定轨道的加强杆4。行车的一端位于运河上方;另一端位于生产车间投料口上方。运输时,电动葫芦吊起船运原料运输至投料口附近,拆包后进行投料。上述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行车,包括立柱(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3)顶端固定有工字钢构成环形状的行车轨道(1),在行车轨道(1)上设有沿轨道循环运行的电动葫芦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车轨道(1)的俯视形状为哑铃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车轨道(1)上水平设有加强杆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将生产原料传输至生产车间的行车。这种行车,包括立柱,在立柱顶端固定有工字钢构成环形状的行车轨道,在行车轨道上设有沿轨道循环运行的电动葫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二次人工搬运,减少劳动力消耗,无需车辆运输费用,节约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66C7/00GK202296859SQ20112033481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王如金, 石剑飞, 赵菊明 申请人:武汉中东磷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