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式电子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62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感式电子按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按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光感式电子按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上的按钮大多是采用传统的是机械式按钮,在按动时容易磨损和损坏,并且外型轮廓较厚,而触摸屏式按钮虽然无论是外观和密封性上都有较好的表现,但是此种结构复杂,成本很高,并且容易被硬物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感式电子按钮,通过本技术方 案,只需用手指将发射光遮住,让光不能再照到接收端上,从而实现无接触控制,从而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感式电子按钮,包括有按压盘,包括有发光管和光接收管,所述发光管和光接收管分别设置在接压盘的上缘内两侧,所述发光管的发光端与光接收管的接收端相对设置。所述按压盘为开口向上的圆型碗状。所述发光管发光端至光接收管的接收端的距离为人类成人食指平均宽度的I. 5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光感式电子按钮,通过本技术方案,发光管和光接收管设置在按压盘的上缘两侧,通过对光的接收和阻断来实现电子按钮的控制,无机械摩损,无接触控制,结构简单可靠。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原理图。图3为图I的侧视剖视图。图4为图2的侧视剖视图。图中,I按压盘、2发光管、3光接收管、4上缘、5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光感式电子按钮,包括有按压盘I,还包括有发光管2和光接收管3,所述发光管2和光接收管3分别设置在按压盘I的上缘4内两侧,所述发光管2的发光端与光接收管3的接收端相对设置。所述按压盘I为开口向上的圆型碗状。所述发光管发光端至光接收管的接收端的距离为人类成人食指平均宽度的I. 5倍。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管2和光接收管3分别与电路控制板相连接,并通过电路控制板来进行电路的控制,所述电路控制板控制的光感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一步详细赘述。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安全性按压盘I为圆型碗状,并且限制了发光管2的发光端与光接收管3间的距离,以尽量减少误动作的发生,并真正通过手指的遮挡实现对电子按钮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光感式电子按钮,包括有按压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发光管和光接收管,所述发光管和光接收管分别设置在接压盘的上缘内两侧,所述发光管的发光端与光接收管的接收端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感式电子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盘为开口向上的圆型碗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感式电子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管发光端至光接收管的接收端的距离为人类成人食指平均宽度的I. 5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光感式电子按钮,包括有按压盘,还包括有发光管和光接收管,所述发光管和光接收管分别设置在接压盘的上缘内两侧,所述发光管的发光端与光接收管的接收端相对设置;所述按压盘为开口向上的圆型碗状;所述发光管发光端至光接收管的接收端的距离为人类成人食指平均宽度的1.5倍;通过本技术方案,发光管和光接收管设置在按压盘的上缘两侧,通过对光的接收和阻断来实现电子按钮的控制,无机械摩损,无接触控制,结构简单可靠。
文档编号B66B1/14GK202729488SQ20122035396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罗海闽 申请人: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