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3013发布日期:2021-07-27 13:2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渗透性强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市面上销售的无纺布的渗透效果不好,在使用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液体进行渗透,会给使用者造成不适,故需要一种新型的渗透性更好的无纺布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包括渗透层、亲水层、防反渗透层,所述渗透层设有s型渗透组,6个所述s型渗透组围成一个蜂窝状结构,所述s型渗透组包含3条s型渗透孔条,所述s型渗透孔条包括9个渗透孔,所述s型渗透孔条的两侧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防反渗透层设在所述渗透层的下方,所述防反渗透层内设有若干喇叭孔,所述喇叭孔贯通所述防反渗透层,所述亲水层设在所述防反渗透层的下方,所述亲水层由渔网状结构组成,所述渔网状结构内设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渗透孔的孔壁设有一层导流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喇叭孔包括喇叭口和圆柱孔,所述喇叭口的深度大于圆柱孔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反渗透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渗透层的厚度且大于所述亲水层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直径为100~250mesh。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渗透层设有导流压花。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中,液体先从渗透层中的s型渗透孔中往下渗透,进入到防反渗透层,从防反渗透层的喇叭口进入,使液体只能单一的从防反渗透层穿过,再进入到亲水层,由于亲水层内设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会吸收大量的液体,从而加速液体从渗透层流向亲水层的效率,最终达到使液体在短时间内高效渗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亲水层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渗透层1、亲水层2、防反渗透层3、s型渗透组4、s型渗透孔条41、渗透孔411、凸起5、喇叭孔6、喇叭口61、圆柱孔62、渔网状结构7、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导流压花9、导流层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之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包括渗透层1、亲水层2、防反渗透层3,所述渗透层1设有s型渗透组4,6个所述s型渗透组4围成一个蜂窝状结构,所述s型渗透组4包含3条s型渗透孔条41,所述s型渗透孔条41包括9个渗透孔411,所述s型渗透孔条41的两侧设有向上的凸起5,所述防反渗透层3设在所述渗透层1的下方,所述防反渗透层3内设有若干喇叭孔6,所述喇叭孔6贯通所述防反渗透层3,所述亲水层2设在所述防反渗透层3的下方,所述亲水层2由渔网状结构7组成,所述渔网状结构7内设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所述渗透孔411的孔壁设有一层导流层10。

参考附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中,液体先从导流压花9接触后,由于6个所述s型渗透组4围成一个蜂窝状结构,而导流压花9位于蜂窝孔状结构的中心,液体就会均匀的从导流压花9扩散到s型渗透组4,s型渗透孔条41的两侧设有凸起5,液体只能从渗透孔411向下渗透,而渗透孔411的孔壁设有一层导流层10,所以液体在渗透的过程中会更快,液体进入到防反渗透层3,从防反渗透层3的喇叭孔6往下渗透,最后进入到亲水层2,所述亲水层2中含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会吸收大量的液体,加快液体的流动,最终实现液体在短时间内高效渗透的效果。

参考图2所示,所述防反渗透层3由丙烯酸高分子材料和复合膜制成,具有良好的防反渗透的作用,使液体只能单一方向上流动,提高了渗透的效果。

参照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喇叭孔6包括喇叭口61和圆柱孔62,所述喇叭口61的深度大于圆柱孔62的深度,为了使液体尽可能多的从喇叭口61处流入,从圆柱孔62处流出,喇叭口61的宽度也大于圆柱孔62的宽度,这就能够节省液体从防反渗透层3穿过的时间,还可以减少液体从防反渗透层3反渗透到渗透层1的量。

参照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反渗透层3的厚度小于所述渗透层1的厚度且大于所述亲水层2的厚度,所述防反渗透层3的厚度大于所述渗透层1的厚度是为了加快液体穿过无纺布的时间,而防反渗透层3的厚度大于所述亲水层2的厚度,因为防反渗透层3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需要占用空间,而亲水层2内部没有太多的空间结构,不需要占用空间,所以防反渗透层3的厚度大于所述亲水层2的厚度。

参照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的直径为100~250mesh,限定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的直径是为了保证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以便达到最佳的吸水效果。

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渗透层1设有导流压花9,所述导流压花9是为了使液体均匀从导流压花9扩散到s型渗透组4,以便于从渗透孔411中往下渗透,而渗透孔411的孔壁设有一层导流层10,所述导流层10由亲水性材料组成,来引导液体的流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中,液体先从渗透层1中的s型渗透孔411中往下渗透,进入到防反渗透层3,从防反渗透层3的喇叭口61进入,使液体只能单一的从防反渗透层3穿过,再进入到亲水层2,由于亲水层2内设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会吸收大量的液体,从而加速液体从渗透层1流向亲水层2的效率,最终达到使液体在短时间内高效渗透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包括渗透层(1)、亲水层(2)、防反渗透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层(1)设有s型渗透组(4),6个所述s型渗透组(4)围成一个蜂窝状结构,所述s型渗透组(4)包含3条s型渗透孔条(41),所述s型渗透孔条(41)包括9个渗透孔(411),所述s型渗透孔条(41)的两侧设有向上的凸起(5),所述防反渗透层(3)设在所述渗透层(1)的下方,所述防反渗透层(3)内设有若干喇叭孔(6),所述喇叭孔(6)贯通所述防反渗透层(3),所述亲水层(2)设在所述防反渗透层(3)的下方,所述亲水层(2)由渔网状结构(7)组成,所述渔网状结构(7)内设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所述渗透孔(411)的孔壁设有一层导流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孔(6)包括喇叭口(61)和圆柱孔(62),所述喇叭口(61)的深度大于圆柱孔(62)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渗透层(3)的厚度小于所述渗透层(1)的厚度且大于所述亲水层(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的直径为100~250mes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层(1)设有导流压花(9)。


技术总结
一种强渗透性无纺布,包括渗透层、亲水层、防反渗透层,所述渗透层设有S型渗透组,6个所述S型渗透组围成一个蜂窝状结构,所述S型渗透组包含3条S型渗透孔条,所述S型渗透孔条包括9个渗透孔,所述S型渗透孔条的两侧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防反渗透层设在所述渗透层的下方,所述防反渗透层内设有若干喇叭孔,所述喇叭孔贯通所述防反渗透层,所述亲水层设在所述防反渗透层的下方,所述亲水层由渔网状结构组成,所述渔网状结构内设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渗透孔的孔壁设有一层导流层,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液体在短时间内高效渗透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裕丰无纺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