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7019发布日期:2021-12-22 13:2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绉色织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面料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双绉色织面料是面料的一种。
3.现有的双绉色织面料抗菌效果不好,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滋生病菌,影响其使用效果,而且现有的双绉色织面料吸湿透气性差,影响穿戴者的穿着体验。因此,发明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通过在抗菌透气层上设置有透气纤维、碳纤维、甲壳素纤维以及竹纤维,透气纤维通过四管道纤维迅速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碳纤维能够将人体散发的异味吸收,甲壳素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以及抗菌除臭功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包括绉布表层和绉布底层,所述绉布表层位于绉布底层的上方,所述绉布表层的下表面设置有抗菌透气层,所述抗菌透气层与绉布表层固定连接,所述绉布底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吸湿保温层,所述吸湿保温层与绉布底层固定连接,所述抗菌透气层的下表面与吸湿保温层的上表面通过编织连接。
6.优选的,所述抗菌透气层由透气纤维、碳纤维、甲壳素纤维以及竹纤维编织而成。
7.优选的,所述透气纤维、碳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呈螺旋状缠绕成编织绳,所述竹纤维呈螺旋状缠绕在编织绳的外侧。
8.优选的,所述吸湿保温层由发热纤维、吸湿纤维、保温棉纤维以及抗静电纤维编织而成。
9.优选的,所述吸湿纤维、保温棉纤维以及抗静电纤维呈螺旋状缠绕在发热纤维的外侧。
10.优选的,所述透气纤维为coolmax纤维,所述coolmax纤维由四管道纤维材料制成。
11.优选的,所述发热纤维由eks纤维和softwarm纤维混编制成,所述吸湿纤维由聚丙烯酸钠纤维构成。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抗菌透气层上设置有透气纤维、碳纤维、甲壳素纤维以及竹纤维,透气纤维通过四管道纤维迅速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时刻保持皮肤干爽舒适,碳纤维能够将人体散发的异味吸收,甲壳素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以及抗菌除臭功能,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湿保温层上设置有发热纤维、吸湿纤维、保温棉纤维以及抗静电纤维,发热纤维具有吸湿后能发热的功能,吸湿纤维在常温下具有超高吸湿功能和超高回潮率,保温棉纤维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抗静电纤维不易积聚静电荷,能降低或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抗菌透气层结构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保温层结构剖面示意图。
18.图中:1、绉布表层;2、绉布底层;3、抗菌透气层;4、吸湿保温层;5、透气纤维;6、碳纤维;7、甲壳素纤维;8、竹纤维;9、发热纤维;10、吸湿纤维;11、保温棉纤维;12、抗静电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绉布表层1和绉布底层2,绉布表层1位于绉布底层2的上方,绉布表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抗菌透气层3,抗菌透气层3与绉布表层1固定连接,抗菌透气层3起到了抗菌透气的作用,绉布底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吸湿保温层4,吸湿保温层4与绉布底层2固定连接,抗菌透气层3的下表面与吸湿保温层4的上表面通过编织连接,吸湿保温层4起到了吸湿保温的作用。
21.如图2所示,抗菌透气层3由透气纤维5、碳纤维6、甲壳素纤维7以及竹纤维8编织而成,透气纤维5为coolmax纤维,coolmax纤维由四管道纤维材料制成,透气纤维5、碳纤维6和甲壳素纤维7呈螺旋状缠绕成编织绳,竹纤维8呈螺旋状缠绕在编织绳的外侧,透气纤维5通过四管道纤维迅速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并向四面八方分散,让汗水挥发更快,时刻保持皮肤干爽舒适,碳纤维6能够将人体散发的异味吸收,甲壳素纤维7具有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以及抗菌除臭功能,竹纤维8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22.如图3所示,吸湿保温层4由发热纤维9、吸湿纤维10、保温棉纤维11以及抗静电纤维12编织而成,发热纤维9由eks纤维和softwarm纤维混编制成,吸湿纤维10由聚丙烯酸钠纤维构成,吸湿纤维10、保温棉纤维11以及抗静电纤维12呈螺旋状缠绕在发热纤维9的外侧,发热纤维9具有吸湿后能发热的功能,吸湿纤维10由聚丙烯酸钠纤维构成,在常温下具有超高吸湿功能和超高回潮率,保温棉纤维11具有重量轻、抗氧化、导热率低、柔软性好、耐腐蚀、热容小及隔音等特点,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抗静电纤维12不易积聚静电荷,能降低或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
2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4.本装置通过在绉布表层1与绉布底层2之间设置有抗菌透气层3,抗菌透气层3上设
置有透气纤维5、碳纤维6、甲壳素纤维7以及竹纤维8,透气纤维5通过四管道纤维迅速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并向四面八方分散,让汗水挥发更快,时刻保持皮肤干爽舒适,碳纤维6能够将人体散发的异味吸收,甲壳素纤维7具有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以及抗菌除臭功能,竹纤维8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在绉布表层1与绉布底层2之间设置有吸湿保温层4,在吸湿保温层4上设置有发热纤维9、吸湿纤维10、保温棉纤维11以及抗静电纤维12,发热纤维9具有吸湿后能发热的功能,吸湿纤维10由聚丙烯酸钠纤维构成,在常温下具有超高吸湿功能和超高回潮率,保温棉纤维11具有重量轻、抗氧化、导热率低、柔软性好、耐腐蚀、热容小及隔音等特点,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抗静电纤维12不易积聚静电荷,能降低或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包括绉布表层(1)和绉布底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绉布表层(1)位于绉布底层(2)的上方,所述绉布表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抗菌透气层(3),所述抗菌透气层(3)与绉布表层(1)固定连接,所述绉布底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吸湿保温层(4),所述吸湿保温层(4)与绉布底层(2)固定连接,所述抗菌透气层(3)的下表面与吸湿保温层(4)的上表面通过编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透气层(3)由透气纤维(5)、碳纤维(6)、甲壳素纤维(7)以及竹纤维(8)编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纤维(5)、碳纤维(6)和甲壳素纤维(7)呈螺旋状缠绕成编织绳,所述竹纤维(8)呈螺旋状缠绕在编织绳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保温层(4)由发热纤维(9)、吸湿纤维(10)、保温棉纤维(11)以及抗静电纤维(12)编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纤维(10)、保温棉纤维(11)以及抗静电纤维(12)呈螺旋状缠绕在发热纤维(9)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纤维(5)为coolmax纤维,所述coolmax纤维由四管道纤维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纤维(9)由eks纤维和softwarm纤维混编制成,所述吸湿纤维(10)由聚丙烯酸钠纤维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气吸湿双面绉色织面料,涉及到绉色织面料领域,包括绉布表层和绉布底层,所述绉布表层位于绉布底层的上方,所述绉布表层的下表面设置有抗菌透气层,所述绉布底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吸湿保温层,所述抗菌透气层的下表面与吸湿保温层的上表面通过编织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抗菌透气层上设置有透气纤维、碳纤维、甲壳素纤维以及竹纤维,透气纤维通过四管道纤维迅速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时刻保持皮肤干爽舒适,碳纤维能够将人体散发的异味吸收,甲壳素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以及抗菌除臭功能,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荣 罗鸣 史媛媛 储小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鸣业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4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