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5299发布日期:2021-11-29 18:3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国内限塑令的实施,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日俱增、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一次性包装和日用品包装等领域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塑料。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聚乳酸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市场上聚乳酸薄膜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但是聚乳酸也存在着脆性大、韧性差、阻隔性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薄膜领域的应用。因此,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普通纯聚乳酸薄膜脆性大、韧性差、阻隔性差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表面保护涂层、阻隔蒸镀层、底涂层和聚乳酸基材层;其中,所述聚乳酸基材层为五层共挤双向拉伸层,由上至下依次由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阻隔层、第三聚乳酸层和第四聚乳酸层组成;所述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第三聚乳酸层和第四聚乳酸均为pla/pbat混合物;所述阻隔层为聚碳酸亚丙酯或纳米阻隔聚乳酸母粒。
5.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表面保护涂层为疏水改性的聚乙烯醇层或双组分聚氨酯层,所述表面保护涂层的厚度为1~3μm。
6.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阻隔蒸镀层为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所述阻隔蒸镀层的厚度为5~400nm。
7.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涂层为聚氨酯类底涂层或丙烯酸类底涂层,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5~3μm。
8.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乳酸基材层的总厚度为15~100μm,所述聚乳酸基材层中阻隔层的厚度为1~15μm。
9.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乳酸基材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为电晕值大于50达因的电晕面。
10.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1.本方案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薄膜为基材层,在其表面蒸镀阻隔涂层,改善了聚乳酸薄膜的阻隔性能,且具有透明和可视化的优点;同时,聚乳酸薄膜基材层采用五层共挤双向拉伸结构,内部还设置有阻隔层;通过间隔设置的两层阻隔层以及其余层结构的协同作用,使整体薄膜具有优异的阻隔性、韧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一种可生物降解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14.其中,1

表面保护涂层,2

阻隔蒸镀层,3

底涂层,4

聚乳酸基材层,41

第一聚乳酸层,42

第二聚乳酸层,43

阻隔层,44

第三聚乳酸层,45

第四聚乳酸层。
具体实施方式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6.此外,下述实施例中的纳米阻隔聚乳酸母粒,可采用中国专利cn106854283b或cn110256827a公开的纳米阻隔聚乳酸母粒,也可采用其余具备优良阻隔性能的纳米级聚乳酸母粒。下述实施例中的其余组分如无特殊说明,均可由市面购得或现有技术制备得到。
17.实施例1
18.如图1所示,一种可生物降解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所述聚乳酸薄膜的膜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面保护涂层1、阻隔蒸镀层2、底涂层3和聚乳酸基材层组成4;聚乳酸基材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电晕面,电晕值大于50达因。
19.表面保护涂层1为疏水改性的聚乙烯醇,厚度1μm;
20.阻隔蒸镀层2采用氧化铝,厚度为300nm;
21.底涂层3采用聚氨酯类底涂层,厚度为3μm;
22.第一聚乳酸层41、第二聚乳酸层42、阻隔层43、第三聚乳酸层44和第四聚乳酸层选用pla/pbat混合物;阻隔层43选用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基材层总厚度为15μm,阻隔层厚度为1μm。
23.实施例2
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25.表面保护涂层1为双组分聚氨酯,厚度3μm;
26.阻隔蒸镀层2采用二氧化硅,阻隔蒸镀层厚度为5nm;
27.底涂层3采用丙烯酸类底涂层,底涂层厚度为3μm;
28.阻隔层43选用纳米阻隔聚乳酸母粒;聚乳酸基材层总厚度为100μm,阻隔层厚度为15μm。
29.上述实施例中,处于性价比和综合性能方面考虑,表面保护涂层1厚度选择1~3μm;阻隔蒸镀层2厚度为5~400nm;底涂层为0.5~3μm;聚乳酸基材层的总厚度为15~100μm,阻隔层厚度为1~15μm时,薄膜整体的性价比较高,并能够保证薄膜整体的力学性能、阻隔性等性能,还具有透明、可视化和生物可降解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薄膜适用于高阻隔要求的
宠物食品包装、坚果、糕点、肉制品、干货等产品的包装。
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表面保护涂层、阻隔蒸镀层、底涂层和聚乳酸基材层;其中,所述聚乳酸基材层为五层共挤双向拉伸层,由上至下依次由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阻隔层、第三聚乳酸层和第四聚乳酸层组成;所述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第三聚乳酸层和第四聚乳酸均为pla/pbat混合物;所述阻隔层为聚碳酸亚丙酯或纳米阻隔聚乳酸母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保护涂层为疏水改性的聚乙烯醇层或双组分聚氨酯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保护涂层的厚度为1~3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蒸镀层为氧化铝或二氧化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蒸镀层的厚度为5~40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为聚氨酯类底涂层或丙烯酸类底涂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5~3μ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基材层的总厚度为15~100μ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基材层中阻隔层的厚度为1~15μ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基材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为电晕值大于50达因的电晕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蒸镀聚乳酸薄膜,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表面保护涂层、阻隔蒸镀层、底涂层和聚乳酸基材层;其中,所述聚乳酸基材层为五层共挤双向拉伸层,由上至下依次由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阻隔层、第三聚乳酸层和第四聚乳酸层组成;所述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第三聚乳酸层和第四聚乳酸均为PLA/PBAT混合物;所述阻隔层为聚碳酸亚丙酯或纳米阻隔聚乳酸母粒。该薄膜对氧气、香味等具有优异的阻隔效果,且具有透明、可视化和生物可降解的优点。适用于高阻隔要求的宠物食品包装、坚果、糕点、肉制品、干货等产品的包装。等产品的包装。等产品的包装。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土 魏婕 尹芳 陈曦 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18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