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59049发布日期:2022-02-08 02:4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
3.而在复合型的无纺布使用过程中,由于无纺布内部的纤网层结构,会使得隔层之间的无纺布层连接腔强度不够,并且纤网层结构硬度较大,这样造成复合型无纺布柔软性能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能够使得无纺布本体整体结构更加柔软,且还能增大了无纺布本体的强度。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由第一无纺布层、第一纤网层、第二无纺布层、第二纤网层和第三无纺布层依次热轧而成。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纤网层包括圆锥凸块和矩形槽,所述第一纤网层上下面为平面,且矩形槽设有若干个,所述矩形槽等距交错开在第一纤网层上下侧。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相同。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圆锥凸块设有若干个,所述圆锥凸块均匀的固定排列在第一纤网层上下侧面上,所述圆锥凸块为热熔性凸块。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纺布本体的上下面相对设有条形槽。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矩形槽的前后侧均为敞口。
1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设有矩形槽的结构,矩形槽能够增大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整体的折弯的柔软度,这样在物料进行热轧后,能够使得无纺布本体整体结构更加柔软,矩形槽的前后端和外端均为敞口,这样就会使得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的各个网口相互连通,热轧后也依然相互连通,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大无纺布本体透气性。
13.通过设有圆锥凸块的结构,圆锥凸块在进行挤压时,能够通过端部的尖锐处,相对的插接在相应的无纺布层内侧,随着设备的加热,能够使得圆锥凸块挤压呈水平状态,这样即可使得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与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之间的热轧后连接结构更加牢固和稳定,从而增大了无纺布本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纤网层俯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纤网的网杆整体图。
18.图中:1、无纺布本体;11、第一无纺布层;12、第一纤网层;121、圆锥凸块;122、矩形槽;13、第二无纺布层;14、第二纤网层;15、第三无纺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1,无纺布本体1的上下面相对设有条形槽,条形槽能够减小第一无纺布层11和第三无纺布层15的厚度,从而增大无纺布本体1的透气性,无纺布本体1由第一无纺布层11、第一纤网层12、第二无纺布层13、第二纤网层14和第三无纺布层15依次热轧而成,第一无纺布层11、第一纤网层12、第二无纺布层13、第二纤网层14和第三无纺布层15进行热轧时,采用逐层依次热轧,然后再整体进行热轧。
21.在普通的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是采用单层纤网热轧而成,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采用两层纤网热轧而成,而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采用三层纤网热轧而成,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相比较其他的超柔无纺布具有高强度的特性。
22.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13和第三无纺布层15相同,且采用市场上现有的柔软无纺布,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的结构相同,且采用市场上现有的纤网层材料,热轧采用市场上现有的热轧工艺流程,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呈网格状。
23.如图2和4所示:
24.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结构相同,第一纤网层12包括圆锥凸块121和矩形槽122,第一纤网层12上下面为平面,且矩形槽122设有若干个,矩形槽122等距交错开在第一纤网层12上下侧,第二纤网层14上也设有圆锥凸块121和矩形槽122。
25.矩形槽122能够增大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整体的折弯的柔软度,不会使得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整体结构较硬,不会对热轧后的无纺布本体1柔软度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在物料进行热轧后,能够使得无纺布本体1整体结构更加柔软,能够满足使用者对柔软度的需求,矩形槽122也可以采用三角槽进行代替,矩形槽122的前后端和外端均为敞口,而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由多个网口组成,而矩形槽122的前后端和外端均为敞口,这样就会使得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的各个网口相互连通,热轧后也依然相互连通,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大无纺布本体1透气性。
26.如图2所示:
27.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13和第三无纺布层15相同,且采用市场上现有的无纺布,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13和第三无纺布层15均采用及其柔软的无纺布,从而能够保证热轧后无纺布本体1的柔软性。
28.如图4所示:
29.圆锥凸块121设有若干个,圆锥凸块121均匀的固定排列在第一纤网层12上下侧面
上,圆锥凸块121为热熔性凸块,圆锥凸块121很小,在热轧受力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插接在无纺布内侧,同时受热时会变软而造成其变形,这样在热轧过程中,圆锥凸块121会由圆锥状变成扁平状,从而增大了纤网层和无纺布层之间连接强度。
30.圆锥凸块121在进行热轧挤压时,能够通过端部的尖锐处,相对的插接在相应的无纺布层内侧,随着设备的加热,能够使得圆锥凸块121挤压呈水平状态,这样即可使得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13和第三无纺布层15与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之间的热轧后连接结构更加牢固和稳定,从而增大了无纺布本体1的强度,圆锥凸块121的表面光滑。
3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本体(1)由第一无纺布层(11)、第一纤网层(12)、第二无纺布层(13)、第二纤网层(14)和第三无纺布层(15)依次热轧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网层(12)和第二纤网层(1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纤网层(12)包括圆锥凸块(121)和矩形槽(122),所述第一纤网层(12)上下面为平面,且矩形槽(122)设有若干个,所述矩形槽(122)等距交错开在第一纤网层(12)上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13)和第三无纺布层(15)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凸块(121)设有若干个,所述圆锥凸块(121)均匀的固定排列在第一纤网层(12)上下侧面上,所述圆锥凸块(121)为热熔性凸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本体(1)的上下面相对设有条形槽。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122)的前后侧均为敞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SS复合型超柔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由第一无纺布层、第一纤网层、第二无纺布层、第二纤网层和第三无纺布层依次热轧而成。通过设有矩形槽的结构,矩形槽能够增大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整体的折弯的柔软度,这样在物料进行热轧后,能够使得无纺布本体整体结构更加柔软。通过设有圆锥凸块的结构,圆锥凸块在进行挤压时,能够通过端部的尖锐处,相对的插接在相应的无纺布层内侧,随着设备的加热,能够使得圆锥凸块挤压呈水平状态,这样即可使得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与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之间的热轧后连接结构更加牢固和稳定,从而增大了无纺布本体的强度。从而增大了无纺布本体的强度。从而增大了无纺布本体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源 黄沃林 李小彬 关悦皓 何炯业 黎达雄 温丽华 谭育雄 钟丽娴 欧阳秋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俊麒无纺布企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3
技术公布日:202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