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8454发布日期:2021-12-25 02:2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无纺布。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
3.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
4.抗菌无纺布广泛应用于医用口罩中,现有的抗菌无纺布拉伸效果不好,即特定大小的口罩并不能很好适应各种脸型,对于脸型较大的人来讲,口罩可能会显得较小,佩戴不舒适,对于脸型较小的人来讲,口罩会较大,边缘不能完全与脸贴合,防护效果不好。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抗菌无纺布。
7.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抗菌无纺布,包括:上棉纤维层和下棉纤维层,所述上棉纤维层与所述下棉纤维层之间依次设有:除菌层,吸水层以及过滤层;所述除菌层,吸水层以及过滤层均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使其能在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除菌层与所述上棉纤维层之间设有设有加强丝,所述加强丝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
9.进一步的:所述除菌层,所述吸水层以及所述过滤层的厚度相同,所述上棉纤维层与所述下棉纤维层厚于所述除菌层。
10.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层为pva吸水海绵,所述除菌层为纳米银抗菌层,所述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与所述下棉纤维层之间设有加强网,所述加强网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
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网由横丝与纵丝编织而成。
1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丝、所述横丝以及所述纵丝均为金属丝。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抗菌无纺布,从两侧施力,沿长度反向拉动无纺布,使所述除菌层,所述吸水层以及所述过滤层向两侧伸长,其上的褶皱消失,适应不同的需求。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菌无纺布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为上棉纤维层,2为下棉纤维层,3为除菌层,4为吸水层,5为过滤层,6为加强丝,7为加强网。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抗菌无纺布,包括:上棉纤维层1和下棉纤维层2,所述上棉纤维层1与所述下棉纤维层2之间依次设有:除菌层3,吸水层4以及过滤层5;所述除菌层3,吸水层4以及过滤层5均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使其能在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除菌层3与所述上棉纤维层1之间设有设有加强丝6,所述加强丝6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加强丝6起到加强长度方向的作用。
22.进一步的:所述除菌层3,所述吸水层4以及所述过滤层5的厚度相同,所述上棉纤维层1与所述下棉纤维层2厚于所述除菌层3,所述上棉纤维层1与所述下棉纤维层2的拉伸强度有限,通过增加其厚度弥补其拉伸强度,使其可以沿长度方向适当拉伸,同时所述上棉纤维层1与所述下棉纤维层2选用拉伸强度较好的粘纤纤维与棉纤维按照3:7的质量比进行配伍生产。
23.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层4为pva吸水海绵,所述除菌层3为纳米银抗菌层,所述过滤层5为活性炭过滤层。
2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5与所述下棉纤维层2之间设有加强网7,所述加强网7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所述加强网7由横丝与纵丝编织而成。
25.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丝6、所述横丝以及所述纵丝均为金属丝,金属丝可以选择铁丝等,金属丝的直径为0.5毫米。
26.工作原理:
27.从两侧施力,沿长度反向拉动无纺布,使所述除菌层3,所述吸水层4以及所述过滤层5向两侧伸长,其上的褶皱消失,适应不同的需求。
28.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
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9.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棉纤维层和下棉纤维层,所述上棉纤维层与所述下棉纤维层之间依次设有:除菌层、吸水层以及过滤层;所述除菌层、吸水层以及过滤层均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使其能在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除菌层与所述上棉纤维层之间设有设有加强丝,所述加强丝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层、所述吸水层以及所述过滤层的厚度相同,所述上棉纤维层与所述下棉纤维层厚于所述除菌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为pva吸水海绵,所述除菌层为纳米银抗菌层,所述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与所述下棉纤维层之间设有加强网,所述加强网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网由横丝与纵丝编织而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丝、所述横丝以及所述纵丝均为金属丝。

技术总结
一种抗菌无纺布,包括:上棉纤维层和下棉纤维层,所述上棉纤维层与所述下棉纤维层之间依次设有:除菌层,吸水层以及过滤层;所述除菌层,吸水层以及过滤层均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使其能在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除菌层与所述上棉纤维层之间设有设有加强丝,所述加强丝在长度方向设有褶皱。本实用新型中,从两侧施力,沿长度反向拉动无纺布,使所述除菌层,所述吸水层以及所述过滤层向两侧伸长,其上的褶皱消失,适应不同的需求。适应不同的需求。适应不同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薛裕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永安非织造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9
技术公布日:2021/12/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