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8175发布日期:2022-04-09 11:1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2.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现有的针织面料并不满足的人们的需求,需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现提供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一侧设置有抗辐射层,所述基布层的另一侧等距离的设置有加强条,加强条与加强条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加强条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一侧设置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的一侧设置有抗菌层。
7.优选的,所述加强条由涤纶长丝编织而成,且涤纶长丝的直径是0.01nm-0.1nm,且加强条通过纱线缝制在基布层上。
8.优选的,所述抗辐射层由聚酰亚胺纤维和芳酰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聚酰亚胺纤维和芳酰胺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50%和50%。
9.优选的,所述间隙中填充有薄荷纤维丝。
10.优选的,所述隔热层由石墨纤维和陶瓷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石墨纤维和陶瓷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60%和40%。
11.优选的,所述吸湿层由亚麻纤维和竹炭棉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亚麻纤维和竹炭棉纤维的成分所占比45%和55%。
12.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由生物质石墨烯纤维和薄荷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生物质石墨烯纤维和薄荷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65%和35%。
13.优选的,吸湿层与隔热层之间等距离的粘接有棉球,且棉球的直径为0.5mm-1mm。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设置的抗辐射层、隔热层、吸湿层、抗菌层有效的提升了抗辐射性能、隔热性能、吸湿性能和抗菌性能,继而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
16.2、通过在吸湿层与隔热层之间等距离的粘接有棉球,有助于提高面料的弹性,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的图1中b处放大中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基布层、2抗辐射层、3加强条、4间隙、5薄荷纤维丝、6抗菌层、7吸湿层、8隔热层、9棉球。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一侧设置有抗辐射层2,抗辐射层2由聚酰亚胺纤维和芳酰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聚酰亚胺纤维和芳酰胺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50%和50%,有效的提高了抗辐射效果;
24.基布层1的另一侧等距离的设置有加强条3,加强条3由涤纶长丝编织而成,且涤纶长丝的直径是0.01nm-0.1nm,且加强条3通过纱线缝制在基布层1上,继而提高面料整体的结构强度;
25.加强条3与加强条3之间预留有间隙4,间隙4中填充有薄荷纤维丝5,有助于提高抗菌效果;
26.加强条3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8,隔热层8由石墨纤维和陶瓷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石墨纤维和陶瓷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60%和40%,提高面料的隔热效果;
27.隔热层8的一侧设置有吸湿层7,吸湿层7由亚麻纤维和竹炭棉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亚麻纤维和竹炭棉纤维的成分所占比45%和55%,提高面料的吸湿效果;
28.吸湿层7的一侧设置有抗菌层6,抗菌层6由生物质石墨烯纤维和薄荷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生物质石墨烯纤维和薄荷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65%和35%,进一步提高抗菌效果;
29.吸湿层7与隔热层8之间等距离的粘接有棉球9,且棉球9的直径为0.5mm-1mm,有助于提高面料的弹性,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包括基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一侧设置有抗辐射层(2),所述基布层(1)的另一侧等距离的设置有加强条(3),加强条(3)与加强条(3)之间预留有间隙(4),所述加强条(3)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8),所述隔热层(8)的一侧设置有吸湿层(7),所述吸湿层(7)的一侧设置有抗菌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条(3)由涤纶长丝编织而成,且涤纶长丝的直径是0.01nm-0.1nm,且加强条(3)通过纱线缝制在基布层(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辐射层(2)由聚酰亚胺纤维和芳酰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聚酰亚胺纤维和芳酰胺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50%和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4)中填充有薄荷纤维丝(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8)由石墨纤维和陶瓷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石墨纤维和陶瓷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60%和4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7)由亚麻纤维和竹炭棉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亚麻纤维和竹炭棉纤维的成分所占比45%和5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6)由生物质石墨烯纤维和薄荷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生物质石墨烯纤维和薄荷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65%和3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7)与隔热层(8)之间等距离的粘接有棉球(9),且棉球(9)的直径为0.5mm-1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菌丝质针织面料,涉及面料技术领域,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基布层,基布层一侧设置有抗辐射层,基布层的另一侧等距离的设置有加强条,加强条与加强条之间预留有间隙,加强条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的一侧设置有吸湿层,吸湿层的一侧设置有抗菌层,加强条由涤纶长丝编织而成,且涤纶长丝的直径是0.01nm-0.1nm,且加强条通过纱线缝制在基布层上,抗辐射层由聚酰亚胺纤维和芳酰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且聚酰亚胺纤维和芳酰胺纤维的成分所占比为50%和5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抗辐射层、隔热层、吸湿层、抗菌层有效的提升了抗辐射性能、隔热性能、吸湿性能和抗菌性能,继而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且具有的较好的缓冲效果。的较好的缓冲效果。的较好的缓冲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慕昕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4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