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1804发布日期:2022-01-05 12:4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尤其涉及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


背景技术:

2.水刺超纤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得到的织物即为水刺无纺布。水刺超纤无纺布在家纺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水刺超纤无纺布存在着结构强度较差的缺陷,当遭遇外力反复拉扯时极易出现破损情况;基于上述情况,亟需提供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包括双层无纺布层,双层无纺布层分别为位于顶层的一号无纺布层、位于底层的二号无纺布层;
5.一号无纺布层、二号无纺布层之间夹设有一号抗菌层、抗皱层及二号抗菌层,一号抗菌层贴合在一号无纺布层的下方,二号抗菌层贴合在二号无纺布层的上方,抗皱层夹设在一号抗菌层、二号抗菌层之间,且抗皱层与一号抗菌层之间分隔有一号内里层,抗皱层与二号抗菌层之间分隔有二号内里层。
6.进一步地,一号抗菌层、二号抗菌层均包括有抗菌网、加固布条,抗菌网呈网格状,加固布条穿插在网格状的抗菌网中。
7.进一步地,本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四周包覆有包边,包边通过绗缝线固定。
8.进一步地,抗皱层包括填充棉、抗皱条,填充棉夹设在一号内里层、二号内里层之间,抗皱条设置有多条,多条抗皱条等间距分隔。
9.进一步地,抗皱条包括包覆在最外部的弹性套体、填充在弹性套体内的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放置在纱网袋内,纱网袋固定在弹性套体内。
10.进一步地,弹性套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形成有水平切面。
11.进一步地,加固布条设置有多条,多条加固布条在抗菌网中间隔分布,且加固布条与抗皱条呈错位关系。
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呈现在外部的无纺布层采用水刺超纤无纺布,其起毛性低且手感好,十分柔软,十分适合用于家纺制品;同时,内层设计有加强无纺布强度、提升无纺布抗菌性的抗菌层,一方面极大的增强本无纺布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同时,还有助于保持本无纺布使用的洁净性。此外,中心层设计的是抗皱层,抗皱层具有保持无纺布形状的优点,增加本无纺布在使用时的平整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层次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5.图3为图1中一号抗菌层或二号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2中抗皱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一号无纺布层;2、一号抗菌层;3、抗皱层;31、抗皱条;32、填充棉;311、弹性套体;312、网纱袋;313、活性炭颗粒;314、水平切面;4、包边;5、二号抗菌层;6、二号无纺布层;8、一号内里层;9、二号内里层。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如图1所示,包括双层无纺布层,双层无纺布层分别为位于顶层的一号无纺布层1、位于底层的二号无纺布层6;无纺布层呈现在外部,一号无纺布层1、二号无纺布层6均采用水刺超纤无纺布,水刺超纤无纺布起毛性低且手感好,十分柔软舒适,十分适合用于家纺制品,如床单、毛巾等的使用;
20.再如图1所示,一号无纺布层1、二号无纺布层6之间夹设有一号抗菌层2、抗皱层3及二号抗菌层5,其中,一号抗菌层2贴合在一号无纺布层1的下方,二号抗菌层5贴合在二号无纺布层6的上方,一号抗菌层2、二号抗菌层5的设计一方面弥补了无纺布抗撕拉性差及结构强度不良的缺陷,极有效的提高了本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具有抗菌性能,提高本无纺布的使用安全性,进而有利于保持本无纺布制品的洁净性。
21.如图3所示,一号抗菌层2、二号抗菌层5均包括有抗菌网21、加固布条22,抗菌网21呈网格状,采用具有抗菌性且结构强度极高的银离子线编织而成;加固布条22则穿插在网格状的抗菌网21中。通常,加固布条22设置有多条,多条加固布条在抗菌网21中间隔分布。
22.再如图1所示,抗皱层3夹设在一号抗菌层2、二号抗菌层5之间,如图2所示,抗皱层3包括填充棉32、抗皱条31,首先,为便于填充棉32、抗皱条31的设置,在抗皱层3与一号抗菌层2之间分隔有一号内里层8,抗皱层3与二号抗菌层5之间分隔有二号内里层9。由此,填充棉32夹设在一号内里层8、二号内里层9之间,抗皱条31设置有多条,多条抗皱条31等间距分隔在一号内里层8、二号内里层9之间,相邻的抗皱条之间的缝隙就由填充棉32填充。此外,为降低抗皱条与加固布条之间摩擦,如图2所示,加固布条22与抗皱条31呈错位关系。
23.如图4所示,抗皱条31包括包覆在最外部的弹性套体311,弹性套体311采用弹性、安全性、柔韧性、回弹性均极佳的天然乳胶制成,且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抗皱条31还包括填充在弹性套体311内的活性炭颗粒313,活性炭颗粒313放置在纱网袋312内,由纱网袋312固定在弹性套体311内;抗皱条31的内芯设计有活性炭颗粒,具有吸附除污的效果,进而进一步提升本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使用洁净性。
24.对于本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隔各层结构通过胶粘热压复合为一体,为便于抗皱条31的固定,如图4所示,弹性套体311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形成有水平切面314。最终,在本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四周包覆有包边4,包边4通过绗缝线固定,以进一步将各层结构固定在一起。
25.由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呈现在外部的无纺布层采用水刺超纤无纺布,起毛性低且手感好,十分适合用于家纺制品;同时,内层设计有加强无纺布强度、以及提升抗菌性的抗菌层,加固层的加固布采用结构强度极佳的涤纶布料,抗菌网兼具结构强度与抗菌性能,有效提升本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综合性能;此外,中心层设计的是抗皱层,抗皱层具有保持无纺布形状的优点,增加本无纺布铺设使用时的平整性;并且,抗皱条的内芯设计有活性炭颗粒,具有吸附除污的效果,进而提升本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使用洁净性。
26.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包括双层无纺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无纺布层分别为位于顶层的一号无纺布层(1)、位于底层的二号无纺布层(6);所述一号无纺布层(1)、二号无纺布层(6)之间夹设有一号抗菌层(2)、抗皱层(3)及二号抗菌层(5),所述一号抗菌层(2)贴合在一号无纺布层(1)的下方,二号抗菌层(5)贴合在二号无纺布层(6)的上方,抗皱层(3)夹设在一号抗菌层(2)、二号抗菌层(5)之间,且抗皱层(3)与一号抗菌层(2)之间分隔有一号内里层(8),抗皱层(3)与二号抗菌层(5)之间分隔有二号内里层(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抗菌层(2)、二号抗菌层(5)均包括有抗菌网(21)、加固布条(22),所述抗菌网(21)呈网格状,加固布条(22)穿插在网格状的抗菌网(2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本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的四周包覆有包边(4),包边(4)通过绗缝线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皱层(3)包括填充棉(32)、抗皱条(31),所述填充棉(32)夹设在一号内里层(8)、二号内里层(9)之间,抗皱条(31)设置有多条,多条抗皱条(31)等间距分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皱条(31)包括包覆在最外部的弹性套体(311)、填充在弹性套体(311)内的活性炭颗粒(313),所述活性炭颗粒(313)放置在纱网袋(312)内,纱网袋(312)固定在弹性套体(31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体(311)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形成有水平切面(314)。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布条(22)设置有多条,多条加固布条在抗菌网(21)中间隔分布,且加固布条(22)与抗皱条(31)呈错位关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刺超纤复合抗菌无纺布,包括双层无纺布层,双层无纺布层分别为位于顶层的一号无纺布层、位于底层的二号无纺布层;一号无纺布层、二号无纺布层之间夹设有一号抗菌层、抗皱层及二号抗菌层,一号抗菌层贴合在一号无纺布层的下方,二号抗菌层贴合在二号无纺布层的上方,抗皱层夹设在一号抗菌层、二号抗菌层之间,且抗皱层与一号抗菌层之间分隔有一号内里层,抗皱层与二号抗菌层之间分隔有二号内里层。本新型呈现在外部的无纺布层采用水刺无纺布,起毛性低且手感好,十分适合用于家纺制品;同时,内层设计有加强无纺布强度的加固层,极大的增强本无纺布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及使用寿命。及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吕海峰 刘东强 刘江平 刘巍 刘美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市和谐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