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0990发布日期:2022-05-16 20:5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纤保温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


背景技术:

2.化纤棉也叫纤维棉,在高倍显微环境下,其本身是具有多个孔腔的超细涤纶化纤,其外观看起来与棉花类似;常见的有四孔棉、七孔棉、九孔棉等,孔数越高,其保暖性就越好。
3.现有的保温棉,在应用时会根据使用需求添加其他材料以对化纤棉的性能进行改良,进而出现了多种复合型化纤棉。但是现有的化纤保温棉,主要通过增加化纤棉的厚度来提高保暖性能,当化纤棉层较厚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化纤棉起坨堆积的情况,影响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包括第一抗拉面料层、化纤棉层、密集网孔面料、弹性支撑块和吸湿面料层,所述化纤棉层的上方设有阻燃纤维层,阻燃纤维层的上方设有第一抗拉面料层;所述吸湿面料层设置在化纤棉层的下方,吸湿面料层的下方设有第二抗拉面料层;所述化纤棉层内设有若干个弹性支撑块;所述密集网孔面料覆盖在弹性支撑块上,弹性支撑块与密集网孔面料之间留有空腔,第一抗拉面料层上穿插设有若干个尼龙纤维线。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拉面料层为编织面料结构,第一抗拉面料层和第二抗拉面料层结构相同。
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块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弹性支撑块的外侧缠绕有混纺纤维线,若干个弹性支撑块间隔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密集网孔面料位于化纤棉层的内部,密集网孔面料由纱线密集纺织而成。
10.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能够填充纤维棉团。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拉面料层包括上下两层纬线和其上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所述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穿插于上下两层纬线之间,且每间隔两条纬线后与下一个纬线进行交错编织。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的粗细各不相同,且相邻的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之间均间隔有第一经线。
13.再进一步的,若干个尼龙纤维线在第一抗拉面料层的表面形成网格状结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弹性支撑块能够在挤压后依然保留有一定的空间高度,且再受
挤压后能够迅速恢复形状;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块和密集网孔面料能够将化纤棉层分隔成若干个小区域,可有效防止化纤棉的堆积;设置的两侧抗拉面料层和呈网状设置的尼龙纤维线,能够极大的提高保温棉的抗拉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化纤保温棉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中加强固定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中抗拉面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抗拉面料层;2、阻燃纤维层;3、尼龙纤维线;4、化纤棉层;5、密集网孔面料;6、混纺纤维线;7、弹性支撑块;8、吸湿面料层;9、第二抗拉面料层;10、空腔;101、纬线;102、第一经线;103、第二经线;104、第三经线;105、第四经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请参阅图1,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包括第一抗拉面料层1、化纤棉层4、密集网孔面料5、弹性支撑块7和吸湿面料层8,所述化纤棉层4的上方设有阻燃纤维层2,阻燃纤维层2的上方设有第一抗拉面料层1;所述吸湿面料层8设置在化纤棉层4的下方,吸湿面料层8的下方设有第二抗拉面料层9。
22.所述化纤棉层4采用九孔棉,化纤棉层4内设有若干个弹性支撑块7,弹性支撑块7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弹性支撑块7的外侧缠绕有混纺纤维线6,弹性支撑块7间隔设置。
23.所述弹性支撑块7采用弹力橡胶制成,弹力橡胶的设置能够极大的增加整个保温棉的弹性。
24.所述阻燃纤维层2为芳纶阻燃纤维层,具有耐热、高强度等优良的性能。
25.所述混纺纤维线6由丙纶纤维和竹纤维混纺制造,混纺纤维线6的竹纤维具有抗菌抑菌作用。
26.所述密集网孔面料5覆盖在弹性支撑块7上,弹性支撑块7与密集网孔面料5之间留有空腔10,空腔10内可以填充纤维棉团;所述密集网孔面料5的下方与吸湿面料层8紧密连接,从而限定了弹性支撑块7的移动;所述吸湿面料层8为维纶面料。
27.所述密集网孔面料5位于化纤棉层4的内部,密集网孔面料5由纱线密集纺织而成。
28.所述第一抗拉面料层1为编织面料结构,第一抗拉面料层1和第二抗拉面料层9结构相同,第一抗拉面料层1上穿插设有若干个尼龙纤维线3。
29.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抗拉面料层1包括上下两层纬线101和其上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经线102、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所述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穿插于上下两层纬线101之间,且每间隔两条纬线101后与下一个纬线进行交错编织,相邻的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之间均间隔有第一经线102。
30.所述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的粗细各不相同。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纬线101、第一经线102、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均采用抗拉纤维纱线。
32.如图2所示,若干个尼龙纤维线3在第一抗拉面料层1的表面形成网格状结构,该网
格状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抗拉面料层1的整体抗拉强度。
3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弹性支撑块7能够在后挤压后依然保留有一定的空间高度,且在受挤压后能够迅速恢复形状;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块7和密集网孔面料5能够将化纤棉层4分隔成若干个小区域,有效防止化纤棉的堆积。
34.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侧抗拉面料层和呈网状设置的尼龙纤维线3,能够极大的提高抗拉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化纤保温棉的整体性能。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包括第一抗拉面料层(1)、化纤棉层(4)、密集网孔面料(5)、弹性支撑块(7)和吸湿面料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纤棉层(4)的上方设有阻燃纤维层(2),阻燃纤维层(2)的上方设有第一抗拉面料层(1);所述吸湿面料层(8)设置在化纤棉层(4 )的下方,吸湿面料层(8)的下方设有第二抗拉面料层(9);所述化纤棉层(4)内设有若干个弹性支撑块(7);所述密集网孔面料(5)覆盖在弹性支撑块(7)上,弹性支撑块(7)与密集网孔面料(5)之间留有空腔(10),第一抗拉面料层(1)上穿插设有若干个尼龙纤维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拉面料层(1)为编织面料结构,第一抗拉面料层(1)和第二抗拉面料层(9)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块(7)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弹性支撑块(7)的外侧缠绕有混纺纤维线(6),若干个弹性支撑块(7)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集网孔面料(5)位于化纤棉层(4)的内部,密集网孔面料(5)由纱线密集纺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内能够填充纤维棉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拉面料层(1)包括上下两层纬线(101)和其上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经线(102)、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所述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穿插于上下两层纬线(101)之间,且每间隔两条纬线后与下一个纬线进行交错编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的粗细各不相同,且相邻的第二经线(103)、第三经线(104)和第四经线(105)之间均间隔有第一经线(10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尼龙纤维线(3)在第一抗拉面料层(1)的表面形成网格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蓬松化纤保温棉,包括第一抗拉面料层、化纤棉层、密集网孔面料、弹性支撑块和吸湿面料层,所述化纤棉层的上方设有阻燃纤维层,阻燃纤维层的上方设有第一抗拉面料层;所述吸湿面料层设置在化纤棉层的下方,吸湿面料层的下方设有第二抗拉面料层;所述化纤棉层内设有若干个弹性支撑块;所述密集网孔面料覆盖在弹性支撑块上,弹性支撑块与密集网孔面料之间留有空腔,第一抗拉面料层上穿插设有若干个尼龙纤维线。本实用新型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块和密集网孔面料能够将化纤棉层分隔成若干个小区域,有效防止化纤棉的起坨堆积;设置两侧抗拉面料层和呈网状设置的尼龙纤维线,能够极大的提高保温棉的抗拉能力。能够极大的提高保温棉的抗拉能力。能够极大的提高保温棉的抗拉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施上海 施金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晋江市自然化纤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