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去污湿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5548发布日期:2022-07-16 02:0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强力去污湿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清洁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强力去污湿巾。


背景技术:

2.湿巾是用来擦拭皮肤的湿润的纸巾。市场上的湿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已经被消毒,但不能消毒其他物品,里面含有护肤的成分,只能做皮肤湿润保养的;另一类是不仅本身被消毒,而且对别的物品也可起到消毒作用的消毒湿巾,可以用做皮肤擦伤、划伤等的消毒或杀菌。
3.在现有技术中,湿巾一般采用无纺布制成而且湿巾在使用时会让人感觉顺滑,因为湿巾表面很平整且带有水分,但是正因为这样使其与皮肤的接触较为滑腻,缺少摩擦,导致其清洁去污效果不好。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力去污湿巾,能够使用者进行擦拭时将被擦拭物擦拭的更加干净。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强力去污湿巾,包括擦拭层和固定连接在擦拭层下方的底层,所述擦拭层上开设有若干阵列分布且将其贯穿的网孔,所述擦拭层的吸湿性小于底层的吸湿性,所述擦拭层的表面粗糙度大于底层的表面粗糙度。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擦拭层上的网孔使得擦拭层的表面摩擦力较大,使用起来不会过于顺滑,能够将被擦拭处的污渍带下并让污渍进入网孔内,由于擦拭层的吸湿性小于底层的吸湿性,使得擦拭层较为干燥,清洁效果较好。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层上开设有位置和数量均与网孔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面积大于网孔的截面面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底层上的凹槽使得在擦拭过程中,底层被被擦拭者的面部接触更少,让擦拭层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将污渍通过摩擦力带出至凹槽内。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网孔范围外的所述凹槽与擦拭层的底面之间形成纳污空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擦拭层摩擦带出的污渍能够进入凹槽内的边缘,此时污渍就不易与被擦拭者的面部再次接触,能够避免越擦越脏的情况发生。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擦拭层上开设有若干位于相邻网孔之间的凹陷。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位于相邻网孔之间的凹陷使得擦拭层的表面摩擦力更大,能够带走更多污渍。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擦拭层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组成,所述复合纱线一通过截面形状呈十字形的丙纶纤维和截面形状呈五角形的涤纶纤维组成,所述
复合纱线二的吸湿性大于复合纱线一的吸湿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截面形状呈十字形的丙纶纤维和截面形状呈五角形的涤纶纤维使得擦拭层的吸湿性差,使用起来较为干燥且更加粗糙,能够刮擦下更多污渍。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二通过截面形状呈y字形的棉纤维和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的竹炭纤维组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擦拭层能够残留较少的水分,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避免本湿巾擦拭起来过于干燥。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层通过甲壳素纤维、粘胶纤维和复合纱线二组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甲壳素纤维和复合纱线二内的竹炭纤维使得底层不仅吸湿性好,能够润湿擦拭者的面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菌除臭效果,能够减少擦拭者面部的细菌。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通过擦拭层上的网孔使得擦拭层的表面摩擦力较大,使用起来不会过于顺滑,能够将被擦拭处的污渍带下并让污渍进入网孔内,由于擦拭层的吸湿性小于底层的吸湿性,使得擦拭层较为干燥,清洁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线一的切面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线二的切面图。
26.图中:1、擦拭层;2、底层;3、网孔;4、凹槽;5、复合纱线一;6、复合纱线二;7、丙纶纤维;8、涤纶纤维;9、棉纤维;10、竹炭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8.实施例:
29.该强力去污湿巾,如图1所示,包括擦拭层1和固定连接在擦拭层1下方的底层2,擦拭层1上开设有若干阵列分布且将其贯穿的网孔3,擦拭层1的吸湿性小于底层2的吸湿性,擦拭层1的表面粗糙度大于底层2的表面粗糙度。
30.如图1和图2所示,擦拭层1上开设有若干位于相邻网孔3之间的凹陷,底层2上开设有位置和数量均与网孔3对应的凹槽4,凹槽4的截面面积大于网孔3的截面面积,位于网孔3范围外的凹槽4与擦拭层1的底面之间形成纳污空间。
31.如图3和图4所示,擦拭层1通过复合纱线一5和复合纱线二6组成,复合纱线一5通过截面形状呈十字形的丙纶纤维7和截面形状呈五角形的涤纶纤维8组成,复合纱线二6的吸湿性大于复合纱线一5的吸湿性,复合纱线二6通过截面形状呈y字形的棉纤维9和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的竹炭纤维10组成,底层2通过甲壳素纤维、粘胶纤维和复合纱线二6组成。
32.当人们需要获得本湿巾时,先将通过喷丝板喷出截面形状为十字形的丙纶纤维7
和截面形状为五角形的涤纶纤维8,然后喷出截面形状为y字形的棉纤维9和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竹炭纤维10,将这四种纤维随机排列并形成纤网结构,接着便可进行热粘使其成为擦拭层1,获得擦拭层1后在擦拭层1上进行热压,压出若干贯穿擦拭层1的网孔3,完成热压后进行碱减量处理,使得擦拭层1上能够形成若干凹陷,接着将甲壳素纤维、粘胶纤维、截面形状为y字形的棉纤维9和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竹炭纤维10随机排列并形成纤网结构,然后热粘形成底层2,在底层2上热压出凹槽4,最后把底层2与擦拭层1粘接在一起并浸泡在湿巾溶液内即可得到本湿巾。
33.当人们使用本湿巾时,湿巾表面的网孔3能够将被擦拭者脸上的污渍刮擦下来,由于擦拭层1上还设有凹陷,使得擦拭层1的表面摩擦力较大,让擦拭层1能够擦掉的污渍更多,同时由于底层2上的凹槽4与擦拭层1上的网孔3对应,使得被擦拭层1擦下的污渍能够进入凹槽4内,随着再次擦拭进入凹槽4的边缘处,此时凹槽4内的污渍难以在与被擦拭者的面部接触,能够防止被擦下的污渍再次停留在面部。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强力去污湿巾,包括擦拭层(1)和固定连接在擦拭层(1)下方的底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层(1)上开设有若干阵列分布且将其贯穿的网孔(3),所述擦拭层(1)的吸湿性小于底层(2)的吸湿性,所述擦拭层(1)的表面粗糙度大于底层(2)的表面粗糙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去污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2)上开设有位置和数量均与网孔(3)对应的凹槽(4),所述凹槽(4)的截面面积大于网孔(3)的截面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力去污湿巾,其特征在于:位于网孔(3)范围外的所述凹槽(4)与擦拭层(1)的底面之间形成纳污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去污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层(1)上开设有若干位于相邻网孔(3)之间的凹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去污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层(1)通过复合纱线一(5)和复合纱线二(6)组成,所述复合纱线一(5)通过截面形状呈十字形的丙纶纤维(7)和截面形状呈五角形的涤纶纤维(8)组成,所述复合纱线二(6)的吸湿性大于复合纱线一(5)的吸湿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力去污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二(6)通过截面形状呈y字形的棉纤维(9)和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的竹炭纤维(10)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力去污湿巾,涉及生活清洁用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湿巾清洁去污效果不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擦拭层和固定连接在擦拭层下方的底层,擦拭层上开设有若干阵列分布且将其贯穿的网孔,擦拭层的吸湿性小于底层的吸湿性,擦拭层的表面粗糙度大于底层的表面粗糙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甲壳素纤维和竹炭纤维增强了湿巾抗菌除臭的效果。纤维和竹炭纤维增强了湿巾抗菌除臭的效果。纤维和竹炭纤维增强了湿巾抗菌除臭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升 谭文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贝淘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9
技术公布日:2022/7/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