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0479发布日期:2022-07-16 03:4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纺产品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


背景技术:

2.台布是覆盖于台面和桌面上用以防污或增加美观的物品。
3.目前的台布主要就是进行杯、碗等器皿的放置,而这些物件放置时,都是通过其圆形的底部与台布进行接触,在受到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器皿极为容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继而使得其发生从台面上掉落的问题。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能够增大器皿放置时的糙度,使得器皿放置在台布上时不易水平位移。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包括底层、固定连接在底层顶面上的中间层以及固定连接在中间层顶面的软胶膜层,所述软胶膜层上开设有若干通槽,且所述中间层顶面向下凹陷形成若干软胶坑,所述软胶坑与通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软胶坑内填充有软胶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槽,从而使得器皿的底端可以放入到通槽内,并且至于软胶坑处,使得软胶层下陷,带着软胶膜层向通槽内靠拢,进而对器皿的底端施加一定夹持的作用力,使得器皿放置更加稳定,并且软胶膜层和软胶层能够增大器皿与之的摩擦力,避免其在台布上发生滑移。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层在其展开方向上存在若干凸点。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点,从而使得其能增大底层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其不易发生滑移。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层通过底纱梭织而成,所述底纱沿其长度方向存在若干凸部,该凸部形成底层的凸点。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纱包括芯线一、缠绕在其外侧的腈纶纤维以及缠绕在最外侧的锦纶纤维,所述腈纶纤维缠绕芯线一外侧多处缠绕多圈形成凸部,所述芯线一通过涤纶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层通过接触纱梭织而成,且所述接触纱的粗度大于底纱的粗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接触纱的粗度大于底纱的粗度,从而使得中间层较厚,令整个台布能够对器皿起到缓冲效果,不会令其磕破。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纱包括芯线二以及螺旋交织于其外侧的两根外包纱,所述芯线二通过若干异形涤纶纤维假捻而成,所述外包纱通过若干超细银纤维假捻而成。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外包纱的捻回为3-5捻/cm。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包纱的捻回较小,从而使得其能够具有较多的间隙,令软胶膜层能够嵌入到其中,增大软胶膜层与中间层的连接面积。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胶膜层以及软胶层均采用柔性树脂材质。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通过设置通槽,从而使得器皿的底端可以放入到通槽内,并且至于软胶坑处,使得软胶层下陷,带着软胶膜层向通槽内靠拢,进而对器皿的底端施加一定夹持的作用力,使得器皿放置更加稳定,并且软胶膜层和软胶层能够增大器皿与之的摩擦力,避免其在台布上发生滑移。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纱的切片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接触纱的切片图。
25.图中:1、底层;2、中间层;3、软胶膜层;4、通槽;5、软胶坑;6、芯线一;7、涤纶纤维;8、甲壳素纤维;9、腈纶纤维;10、锦纶纤维;11、芯线二;12、异形涤纶纤维;13、外包纱;14、超细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7.实施例:
28.该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如图1-3所示,包括底层1、固定连接在底层1顶面上的中间层2以及固定连接在中间层2顶面的软胶膜层3,软胶膜层3上开设有若干通槽4,且中间层2顶面向下凹陷形成若干软胶坑5,软胶坑5与通槽4的位置一一对应,且软胶坑5内填充有软胶层,软胶膜层3以及软胶层均采用柔性树脂材质,底层1在其展开方向上存在若干凸点。
29.如图4所示,中间层2通过接触纱梭织而成,且接触纱的粗度大于底纱的粗度,接触纱包括芯线二11以及螺旋交织于其外侧的两根外包纱13,芯线二11通过若干异形涤纶纤维12假捻而成,外包纱13通过若干超细银纤维14假捻而成,两根外包纱13的捻回为3-5捻/cm。
30.如图5所示,底层1通过底纱梭织而成,底纱沿其长度方向存在若干凸部,该凸部形成底层1的凸点,底纱包括芯线一6、缠绕在其外侧的腈纶纤维9以及缠绕在最外侧的锦纶纤维10,腈纶纤维9缠绕芯线一6外侧多处缠绕多圈形成凸部,芯线一6通过涤纶纤维7和甲壳素纤维8加捻而成。
31.当人们需要得到本台布的时候,人们需要依次得到底层1以及中间层2,此时需要先得到底纱以及接触纱来进行喷织。
32.在人们制备底纱时,首先将涤纶纤维7和甲壳素纤维8通过加捻机进行加捻,而后再通过倍捻机令腈纶纤维9缠绕在芯线一6的外侧,并且与多个位置进行多圈缠绕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部,此时缠绕了腈纶纤维9的芯线一6形成结子线,而后再将锦纶纤维10缠绕
在最外侧进行保护,从而得到底纱。
33.制备接触纱的时候,将若干异形涤纶纤维12进行假捻,得到芯线二11,而后将若干超细银纤维14假捻得到外包纱13,最后通过气流纺机来对两根外包纱13以及芯线二11进行气流纺,从而得到接触纱。
34.接触纱和底纱分别送入到喷织机内进行穿扣和喷织,从而完成中间层2和底层1的制备,最后人们在中间层2顶面进行热压形成软胶坑5,并且在软胶坑5内填充软胶层,通过打孔机在软胶膜层3上打开若干通孔,最终将三层进行复合,即可得到本台布了。
35.本台布顶面的通槽4得以适应器皿底端的形状,而器皿会下压软胶坑5内的软胶层,从而使得软胶层可以下陷,令软胶膜层3向内收拢,从而使得软胶膜层3来对器皿的底端进行夹持,使得器皿放置更加稳定,同时软胶层以及软胶膜层3的摩擦系数较大,使得器皿放置在之上的时候,不易滑动。
36.而中间层2中的外包纱13能够增大软胶膜层3与中间层2的接触面积,继而使得两者连接的时候,使得本台布的本身结构强度较高,在清洗过程中也不会发生脱离的情况,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凸点使得底层1能够与台面之间增大粗糙度,使得底层1放置在台面上的时候,不易发生滑动。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1)、固定连接在底层(1)顶面上的中间层(2)以及固定连接在中间层(2)顶面的软胶膜层(3),所述软胶膜层(3)上开设有若干通槽(4),且所述中间层(2)顶面向下凹陷形成若干软胶坑(5),所述软胶坑(5)与通槽(4)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软胶坑(5)内填充有软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在其展开方向上存在若干凸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通过底纱梭织而成,所述底纱沿其长度方向存在若干凸部,该凸部形成底层(1)的凸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纱包括芯线一(6)、缠绕在其外侧的腈纶纤维(9)以及缠绕在最外侧的锦纶纤维(10),所述腈纶纤维(9)缠绕芯线一(6)外侧多处缠绕多圈形成凸部,所述芯线一(6)通过涤纶纤维(7)和甲壳素纤维(8)加捻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通过接触纱梭织而成,且所述接触纱的粗度大于底纱的粗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纱包括芯线二(11)以及螺旋交织于其外侧的两根外包纱(13),所述芯线二(11)通过若干异形涤纶纤维(12)假捻而成,所述外包纱(13)通过若干超细银纤维(14)假捻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外包纱(13)的捻回为3-5捻/c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膜层(3)以及软胶层均采用柔性树脂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防起毛复合台布,涉及家纺产品技术,旨在解决台布主要就是进行杯、碗等器皿的放置,而这些物件放置时,都是通过其圆形的底部与台布进行接触,在受到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器皿极为容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继而使得其发生从台面上掉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层、固定连接在底层顶面上的中间层以及固定连接在中间层顶面的软胶膜层,所述软胶膜层上开设有若干通槽,且所述中间层顶面向下凹陷形成若干软胶坑,所述软胶坑与通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软胶坑内填充有软胶层。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柔性树脂材质和若干超细银纤维,能够增大器皿放置时的糙度,使得器皿放置在台布上时不易水平位移。使得器皿放置在台布上时不易水平位移。使得器皿放置在台布上时不易水平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英 袁国英 姚品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市华之杰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7
技术公布日:2022/7/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